馬長生
從韓雅玲院士手中接過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CSC)第十二屆主任委員的接力棒時,馬長生教授面臨的是一幅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圖景——CSC已躋身中華醫學會91個分會的“模范”排頭,是國內臨床領域毋庸置疑的“學術高原”;但在高質量臨床隨機對照試驗(RCT)研究、國際學術話語權及創新轉化效能等關鍵領域,仍存在許多待攻克的“隱形壁壘”。
進步的本質是不安于現狀,它屬于那些敢于踏入未知之地的勇者。在CSC發展的關鍵期,馬長生教授正帶領團隊以“破界者”的姿態,從行動中擘畫新藍圖:在高標準完成學會常規、重點工作的基礎上,持續推進全國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評估與提升工程(CDQI)建設;搭建心血管隨機對照試驗協作組(CRCT Group)平臺,推動高質量心血管臨床研究;創建一流的心血管專病隊列與大數據平臺(CSCOS)以及有國際競爭力的心血管創新轉化平臺(CSC-R&D)。在這項科學的遠征中,他提出以下規劃。
穩舵揚帆:深耕傳統 筑牢模范根基■
馬長生教授表示:“過去六年,在韓雅玲院士的卓越領導下,CSC實現了諸多顯著成就。未來,CSC將繼續深耕傳統,筑牢模范根基,致力于推動心血管病學科的持續高質量發展。”
2025年,為更好地適應學科發展和專業細分的需求,CSC計劃將原有的24個學組和5個工作委員會進行擴充,目標是35個;還將舉辦一系列國內高水平學術會議以及與國際心血管學術團體的聯合會議,以促進學術交流,提升學科水平。
在常規工作中,CSC將持續開展黨政學習,積極推廣科普活動與公益項目,加強對分會兩本會刊的支持力度,完成政府及醫學會委派的任務,保持模范分會的榮譽稱號;還計劃成立心血管指南與共識學組,專注于指南/共識的立項、撰寫和發表,支持優秀指南/共識的快速刊登,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
此外,CSC將承擔起公共衛生經濟學、政府政策分析等任務,并計劃制定頒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心血管病防治與研究年度白皮書》,旨在為政策制定者和臨床實踐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
創新驅動:破解RCT瓶頸 開拓科研新局■
盡管2024年自然指數(Nature Index)顯示中國在自然科學領域的整體表現首次超越美國,但臨床研究在全國主要學科中仍處于相對落后水平。具體到心血管病領域,過去五年,美國在醫學及心血管主刊發表的RCT論文數量是中國的4倍,被歐美指南引用的RCT論文數量更是中國的5倍。這不僅反映了數量上的差距,更體現了研究質量和影響力的不足。馬長生教授表示:“中國要成為醫學科技強國,在心血管病學領域,RCT研究必須迎頭趕上并實現超越。”
RCT研究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我國的研究經費相對有限,這嚴重制約了研究的規模和質量。此外,研究設計和執行中的不規范,也導致部分研究結果的可信度和國際影響力不足。為此,CRCT Group創造性地提出“攢積分做研究”的科研模式。這一模式的核心邏輯在于通過積分激勵機制,解決我國RCT研究面臨的諸多難題,推動心血管科研的高質量發展。該模式的創新之處在于,CRCT Group將通過積分量化研究者對CDQI工作的貢獻,將研究者的努力轉化為可量化的積分;這些積分不僅可以用于兌換研究經費,還可以在研究團隊內部進行流轉和共享。例如,研究者可通過入選患者、設計高質量研究方案等方式獲得積分并轉為支持相關研究項目的經費。該模式為我國心血管RCT研究提供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可突破RCT經費匱乏瓶頸,挖掘重要臨床問題,為高質量RCT試驗設計與執行提供保障,助力我國心血管臨床研究潛力釋放。同時,積分的流轉和共享機制,也促進了研究團隊間的合作與交流,形成了良好的科研生態。
馬長生教授強調,CRCT Group將組建核心專家組,支撐各項機制的穩定運行,積分的獲取和使用,都將通過嚴格的評審和監督機制,確保公平、公正、公開,擇優支持高質量、高水平研究。他期待通過這一模式在未來三年內,啟動并支持25項以上有潛力改變國際指南并發表于醫學主刊的RCT研究,不斷提升我國心血管研究的國際影響力。
轉化賦能:構建平臺生態 加速應用落地■
馬長生教授深知科學研究轉化才是推動醫學進步的真正基石;為此,他不僅提出了集智聚力進行CSC高水平RCT研究的構想,還進一步規劃了建設高質量科研轉化平臺的藍圖。
“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患者資源和各國難以企及的全產業鏈環境,具備實現從想法到實際突破的能力和機遇。”基于此,CSC計劃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心血管創新轉化平臺。該平臺將致力于加速技術研發與轉化,促進跨學科協作,并優化臨床試驗與推廣,更好適應政策與監管,為心血管病學的創新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具體實施方面,CSC將始終以解決臨床問題和提升患者獲益為核心導向。這意味著不僅要打破學科和亞專科間的隔閡,強化資金、政策等要素的長期支持,還需要通過加強不同領域專家之間的合作,共同攻克復雜的心血管疾病難題。此外,CSC還將注重提高臨床試驗的效率和質量,確保研究成果能夠迅速轉化為臨床應用,造福更多患者。
為達成上述目標,CSC計劃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為心血管研究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同時,積極與政府和監管機構溝通,爭取更為寬松的研究環境。這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讓中國的科研工作者能夠在心血管病學領域作出更具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在這場從“模范”到“突破”的新征程中,CSC正以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開創新的未來。“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一代代CSC領軍者們正是憑借這種精神,以求真務實的態度,不斷探索未知、挑戰極限,努力將中國心血管病學推向新的高度。讓我們共同期待,中國心血管病學領域的學者們不斷在全球舞臺上發出更強音,為全人類健康事業作出更卓越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