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實在是太可樂了,封了幾個偽史論者,竟然冒出了更多的偽史論者,就像捅了馬蜂窩一樣,弄死了幾個馬蜂,卻招來了更多的馬蜂。看看現在的網上,偽史論者像馬蜂一樣傾巢出動,圍攻李泓冰。
李泓冰是誰?公開資料顯示,李泓冰今年62歲,是江蘇啟東人,1985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系,法學碩士,高級編輯,曾經擔任人民日報社上海分社副社長,現在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特聘教授。
封偽史論者,李泓冰教授為什么受到圍攻?原來前幾天,一些偽史論者被封了之后,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其中有媒體就此采訪了李泓冰教授,讓她談談看法,而李泓冰教授一番話,捅了馬蜂窩。
李泓冰教授是怎么說的?李泓冰教授說,偽史論的本質,是通過炮制極端言論博取流量,這種行為損害了國家文化形象?,她強調應基于事實的大歷史觀培育文化自信,而非夸大或虛構歷史?。
這種評價,不僅揭了偽史論者博取流量的本質,還上升到了“國家文化形象”的高度。這既讓偽史論者惱羞成怒,也很不服氣:惱羞成怒,是因為遮羞布被揭掉了;不服氣,你李泓冰算老幾。
惱羞成怒這一點是很好理解的。把博取流量隱藏在學術討論乃至愛國主義之下,呈現出來的是高大上的人設、面目,是可以在博得流量的同時還能贏得尊重的敬佩的。這下好,被說到了本質。
至于不服氣李泓冰的人,他們的說法理由似乎也不無道理。是的,李泓冰教授又不是歷史學專業,你一個新聞學、法學專業的,又有什么資格反對偽史論者呢?你能拿出什么確鑿的證據嗎?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于是乎,偽史論這個馬蜂窩里的每一只馬蜂,便瘋狂反撲,對李泓冰教授群起而攻之,似乎要替被封號的“先烈”報仇雪恨,當然,也更是為了能夠繼續博取流量。
而且有意思的、也令有關方面始料不及的是,在封了一批偽史論者后,偽史論的市場反而更大了,偽史論者的流量更多了。這真是逆天。由此可見,封偽史論者實在是治標不治本,甚至標也不治。
可是,辨別偽史論者說的是真是假,真的非歷史專業的學者不可嗎?顯然不是的。有些偽史論者宣傳的,只能忽悠一些九漏魚,比如說瓦特是改良了中國的蒸汽機,說傳教士偷了中國的歷法,等等。
還有些內容雖然顯得高深,似乎是“最新研究成功”,一般人還真難以分辨,可是只要反向推理就可以看明白了。怎么反向推理?那就是看看那些偽史論者有幾個是正經的史學家,是否得到權威認可。
對于普通人來說,這是唯一有效的辨別方式。學術就是學術,專業就是專業,國際公認的歷史,不是中國自媒體能夠輕易推翻的,我們至少也得看到本國的學術權威發言,看到官方學術機構的表態。
當然,也有個別大學教授搞一套,似乎其“大學教授”的頭銜可以增加可信度。但是,個別大學教授的“研究”,如果得不到業內認可,得不到其圈內認可,也是不可信的。業內都不認可,別人怎信?
而且,也不排除一些大學教授為了一己私利而別扯淡。這方面最典型的莫過于香港那個李兆良教授了,正是他第一個說鄭和下西洋到了美洲,坤輿萬國全圖是明代人畫,然而他實際上暢銷了兩本書。
偽史論者證來證去,就一個目標——人類文明、先進技術全部起源于中國。在這種目標下,西方必須都是假的。然而他們忘了兩個基本的事實:中國自己沒有相關歷史記錄,中國近代因落后被侵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