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鬧海》(下稱《哪吒2》)已在港上映一個月,票房突破600萬美元,這也是截止目前香港市場票房成績最好的大陸電影。
打破全球動畫電影票房紀錄,躋身全球票房前十的《哪吒2》在進港之時,卻有些“姍姍來遲”,內地放映半月后,香港才正式上映。
(圖源:大公文匯網)
不少港媒認為,《哪吒2》的“姍姍來遲”,是因為東方、英皇、洲立、銀都四大發行商利益分配不均,最終還是“中央出面協調”,才說動四家發行商聯合發行,這是港影歷史上史無前例的一次合作,也是內地電影第一次在香港市場遭遇“哄搶”。
爭端也好,合作也罷。三太子在香港攪動的這把火,一方面顯示著內地電影制作水平,內容質量的飛速提升,人們往日對港影的自豪與迷戀,開始降落在內地電影市場。
另一方面,四家發行商破天荒的一場合作,在商業層面也顯示著港影正在不斷尋找全新突破口,以迎接越來越嚴峻的市場挑戰。
但不管如何,當哪吒的混天綾舞進香江,帶來的不僅是沖天破海的豪氣萬丈,還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商業共贏。
哪吒闖香江
“(四家發行商)大家都想做,不如四家一起做,大家一起了,大家開心。”
《哪吒2》進港,面對《香港商報》采訪,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笑容滿面。談及票房,楊老板則打起了太極,雖然依舊笑瞇瞇,但只說了句“我唔識計(我不會算)”。
1月29日在內地上映的《哪吒2》狂攬近150億票房,成為內地影史總票房冠軍,也成功躋身全球票房排行榜前十,更是成為最賣座的動畫電影。
全球票房前五(圖源:貓眼專業版)
然而這樣一部成績亮眼的作品,進港步伐卻異常阻滯。通常來說,內地的春節檔電影基本會在上映半月左右進入香港市場,今年的《唐探1900》2月13日就登錄港澳,《哪吒2》卻推遲至2月22日。
在“時間就是金錢”的香港,這種操作難免令人起疑。傳聞分成比例談不妥,是《哪吒2》在香港遲遲不能上映的主要原因。
據港媒報道,這一操作被歸因為東方影業、洲立影片、銀都機構以及英皇電影四家發行商的“明爭暗斗”,“四間本港發行商都想‘搶住做’”,知情人士這樣透露。
通常一部電影票房收益的10%要分給發行商,而香港四大發行商在排片、宣發等方面都有各自優勢。各家發行商旗下又都有戲院,戲院都傾向于播放自家好片。業界人士坦言,“唔係唔播你,而係我無10%分”(不是不放你的片子,是我分不到那10%)。
(圖源:大公文匯網)
除了看客們揣測的“爭斗”,諸多現實因素也影響著《哪吒2》的進港步調。
銀都機構南方影業總經理林云華在接受《文匯報》采訪時透露,香港發行機構一早就與內地商談《哪吒2》的引進,但這需要雙方協商。且香港戲院租金昂貴,協商定價是個“大工程”。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每家發行機構掌握的途徑、資源、對接人不同,最終結果也不同。同時香港對引進電影基本需要三周以上的審查時間,審查過后還需制作繁體字幕,“香港發行方實際處于被動地位”。
不管過程如何,最終在中聯辦和香港特區政府香港部門的大力協調下,東方、洲立、銀都、英皇四間發行商旗下院線Cinema City、MCL、影藝及英皇戲院決定聯手合作,計劃以日排片200場的規模在港澳地區同步上映。四大發行商首次合作以及如此排片規模,在香港影史上可以說前所未有,力度空前。
(圖源:微博)
據港媒消息,這場史詩級聯手,是由于“國家想遍地開花,全部一齊做”。
確定聯手發行后,2月17日《哪吒2》送交電檢,2月18日便獲批。當天《哪吒 2》也在香港銅鑼灣影藝戲院舉辦首映禮,東方影業主席黃百鳴、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寰亞集團主席林建岳,以及明星任達華、蔡思貝等紛紛到場助陣。
黃百鳴作為四大發行商代表在現場發表演講,稱“哪吒系列電影成功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走向國際,讓全世界看到中國動畫能夠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我們深感與有榮焉。”
《哪吒2》香港首映禮(圖源:紫荊)
另一邊的楊受成也沒閑著,帶領旗下藝人張敬軒、李幸倪、泳兒、周家怡、沈震軒、溫碧霞、歐陽震華以及集團300名員工與親友一同到尖沙咀戲院觀賞《哪吒2》。
還在《哪吒2》首映禮上高調宣布“國漫排片量永久加倍”,單日排映99場,票房突破成本線后,旗下影院更是每10分鐘排映一場,創下中國香港院線史上最瘋狂排片紀錄,楊老板的激進打法讓《哪吒2》首周票房碾壓同期《美國隊長4》四倍。
楊受成帶領親友、員工等觀賞《哪吒2》(圖源:港劇劇評社)
首映禮上,國家電影局、中聯辦等領導以及剛上任不久的香港文化體育及旅游局局長羅淑佩共同出席。有港媒稱,“中央的協調是一次文化戰略的體現。”
各立山頭
首映禮上作為四大發行商代表發言的黃百鳴,如今已是東方影業主席。
雖然觀眾對黃百鳴的更多印象來自經典港片《最佳拍檔》《開心鬼》《家有喜事》,但在1991年,也就是新藝城宣布結業的次年,作為“新藝城七怪”之一的黃百鳴,就宣布創立東方電影公司,兼顧出品、制作、發行等多項業務,成功從演員變身“資本家”。
演員出身的黃百鳴在投資電影方面有著天然優勢。在籌備電影《家有喜事》期間,黃百鳴就與永高電影合作進行聯合出品,并請來周星馳、張國榮與自己搭檔,再加上永高院線的加持,《家有喜事》拿下5000萬票房,位列當年香港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二名。
《家有喜事》(圖源:豆瓣)
這一商業上的巨大成功讓黃百鳴看到院線的無限商機。1992年,黃百鳴與永高老板羅杰分道揚鑣,正式成立東方院線,開線影片即為《霸王別姬》。緊接其后的賀歲片《花田喜事》狂攬3550萬票房,為東方院線拿下開門紅。
雖然1996年東方院線與新寶院線合并,年底結束運營。但東方影業憑借出品、制作、發行多位一體的發展模式,以及在內地、海外等多地業務布局,成功于2001年上市,成為香港四大娛樂集團之一。
但這也為黃百鳴埋下命運波折伏筆。
黃百鳴在《哪吒2》首映禮慷慨陳詞一周后,香港證監會在東區裁判法院對黃百鳴展開刑事法律程序,指黃百鳴就傳遞娛樂(前稱“天馬影視”)的股份進行內幕交易。
(圖源:國際金融報)
傳遞娛樂也是楊超越所屬聞瀾文化的母公司,旗下合作藝人還有宋茜、楊洋、趙露思、李一桐等。
2017年,富力地產原聯席董事長張力之子張量從黃百鳴手中購得天馬影視股份并更名為傳遞娛樂,大舉進軍偶像、MCN產業。
另一家在明星業務上有著強優勢的當屬英皇。
上世紀九十年代,前身為“成安記表行”的英皇集團開始進軍娛樂產業,地產業打下的雄厚基礎讓英皇在娛樂產業的發展勢如破竹。
1997年,英皇成立飛圖電影,開始涉足影視制作。在東方上市的前一年,英皇成立“英皇多媒體集團”,擴大電影制作業務。
2003年推出電影《千機變》,成為當年香港最賣座電影之一。次年正式開展電影發行業務,《新警察故事》《大佬愛美麗》均出自其手筆,上一部大爆電影《流浪地球》的香港發行業務也由英皇全部吃下。
《流浪地球》(圖源:豆瓣)
目前,英皇集團已掌控全港十余家核心影院,并在內地10個城市開設24家影院。楊老板除了單槍匹馬大舉擴張外,也相當擅長連縱之術,縱橫捭闔。
2022年,英皇院線與洲立旗下MCL院線合作,雙方共同創立全新品牌“Emperor Cinemas Plus+”及“MCL Cinemas Plus+”,但各自保留獨立的票務操作、會員制度及推廣優惠制度,互不干擾。
首個合作項目是香港鉆石山荷里活廣場的“MCL Cinemas Plus+ Plaza Hollywood”,2022年夏季開業,是東九龍區最大戲院,不過該影院已于2024年底宣布停業。
(圖源:星島頭條)
與英皇合作的洲立影業于1969年由香港第一位女性電影發行工作者黎筱娉創立,以發行海外電影起家,亦是其立身之本。
早年間,黎筱娉代理了眾多好萊塢及外語電影的發行業務,包括迪士尼、派拉蒙以及夢工廠的動畫電影,并與環球、索尼等國際電影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可以說是最早將西方電影帶入香港,也讓海外市場了解香港文化的重要推手。
與此同時,黎筱娉還深度參與香港電影的制度管理,1986年,黎筱娉成為香港電影協會的創會會員之一并擔任了第一屆主席,促成香港電影分級制度制定出臺。
(圖源:維基百科)
和黃百鳴、楊受成一樣,黎筱娉也積極與內地市場合作。2006年,洲立影業于深圳蛇口花園城興建洲立影城,這也是CEPA II實施后內地首間由香港公司獨資開設的影院。
最后一家銀都機構相比以上三家,則稍顯神秘。
作為中國電影在境外唯一的一家大型國有電影企業,銀都一直有“國家隊”的江湖名號。《長津湖》入港,協調解決《哪吒2》的審查爭議與檔期沖突等都有銀都身影。
此次《哪吒2》進港,銀都還聯動珠海、澳門推出“跨境觀影套餐”,憑電影票根可兌換港珠澳大橋旅游門票,這是其他三家發行機構難以做到的聯動企劃。
風水輪流轉
香港四大發行商這幾十年的的風風雨雨,也是香港電影市場發展的縮影。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快速崛起,各家發行商都將重心放在本港電影,洲立則緊跟好萊塢大片的崛起勢頭,大量引進西方電影。
和內地市場展開合作,則是在千禧年左右。銀都是開始最早的機構。上世紀末,銀都就開始與內地制片廠大量合拍影片,包括1984年的《少林小子》、1992年的《秋菊打官司》等。
《秋菊打官司》(圖源:豆瓣)
銀都興建的影藝戲院還專門開設影廳用于放映內地電影,邁入新世紀,銀都又以獨立制片或聯合制片的形式出品發行了《英雄》《男兒本色》《竊聽風云》《一代宗師》等多部電影。
黃百鳴的東方影業動作也很早,《家有喜事》在北京上映,就是由《哪吒2》的出品公司光線負責發行。千禧年后,又與內地影視公司展開合作,《葉問》系列電影以及2013年與星皓娛樂合作投資拍攝的3D電影《大鬧天宮》都叫好又叫座。
《葉問》(圖源:豆瓣)
英皇幾乎和東方同時注意到內地市場的快速崛起,只不過英皇的動作更全面、更多元。先是在2006年與上海電影集團成立“上海上影英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三年后又成立英皇電影發行(北京)有限公司,進一步鞏固內地市場。
(圖源:英皇集團)
2011年,英皇還在杭州投資建設“英皇影視文化村”,致力于影視新人培訓。2015年開始在內地急速擴張院線業務,在內地多個城市開設影城。
洲立院線也想擠進內地市場,或許是英皇已經搶灘登陸,即便最早在內地獨立開設影院,但洲立始終未成氣候。
時間來到現在,商業的天平開始發生戲劇性的傾斜。隨著內地市場影視工業化進程加速,早年間觀眾對香港電影的癡迷與追捧漸漸被沖擊,兩個市場的規模以及發展路徑開始出現調轉。
香港影業協會統計,2018年有53部港影上畫,合計票房18.5億元,而2024年只有30余部港影上畫,票房只有13.4億元,是除疫情期間近13年新低。僅在2024年,香港就有9家影院宣布結業。
(圖源:微博)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發言人田啟文認為,戲院接連結業導致香港整體放映場次減少,小型制作電影更難尋投資,本地電影已陷入“惡性循環”。
由于本土市場狹小,在過去,香港電影依賴的是“走出去”。不管是對東南亞市場的強輸出還是北望內地市場,“賣埠”一直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回看港影近幾年發展,也有不少佳作亮相。《毒舌大狀》《九龍城寨》《破·地獄》都叫好又叫座,但一方面全球媒介一體化趨勢不斷加強,港影在海外市場面臨更多也更多元內容產品的競爭與沖擊。另一方面,內地市場不斷發展,香港電影的吸引力確實不比從前。
《破·地獄》(圖源:豆瓣)
在這種情況下,“引進來”不失為一種可行的商業策略,從四家發行商“哄搶”《哪吒2》就可見一斑。
據香港電影資訊平臺WMOOV數據顯示,上映首日,《哪吒2》入場人次就已突破6萬,大幅領先第二位的港片《看我今天怎么說》及第三位的《美國隊長4:勇敢新世界》,當日上映21部電影加起來的入場人次都不及《哪吒2》,票房也已突破400萬美元。
《哪吒2》上映香港電影院(圖源:香港文匯報)
影業協會理事長洪祖星在訪問中直言,香港電影、院線票房表現不佳,正好可以借《哪吒2》讓國產片在香港市場發揮作用,更是預估《哪吒2》在港票房將破億。
港片借內地片重振聲勢也好,內地引進港片拓寬類型也罷。電影和世界上眾多生意一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
不過不管流到哪里,肥水總歸流向自家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