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北京市朝陽區白家莊小學召開“循證教育”科研小課題開題交流會,以科研賦能教學創新,開啟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本次會議聚焦教師科研能力建設,旨在通過系統化課題研究提升教師發現、分析、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為“雙減”背景下的課堂變革注入新動能。
前瞻布局,夯實科研根基
會前,學校通過北京市規劃辦課題申報專項培訓、美術與語文(人工智能方向)課題申報定向輔導等舉措,構建“理論研習-實踐指導-資源共享”三位一體支持體系。教師團隊基于日常教學痛點凝練選題,覆蓋語文、科學、藝術等全學科領域,形成“以科研反哺教學”的良性閉環。
智慧分享,解碼科研方法論
四位教師代表圍繞課題設計展開深度對話,貢獻可推廣經驗范式:
語文教師郝林風在《人工智能賦能創意寫作》課題中,創新構建“三維智能評價體系”,通過課堂對話數據追蹤,實現學生寫作成績平均提升18%(22→26分),形成“智能體訓練檔案”與“反思型學習導圖”雙軌機制,開辟AI與語文教學融合新路徑。
數學教師崔欣然圍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多元評價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課題,分享了選題策略與框架設計的經驗。選題從教學痛點切入,緊扣 “雙減” 政策與學術前沿,采用 “研究對象 + 內容 + 方法” 的題目結構。框架設計涵蓋核心概念界定、國內外研究述評、研究目標與內容分解等多個方面,并建議運用 DeepSeek 輔助文獻綜述。在研究方法上,綜合運用問卷、行動研究等方法,分三個階段推進研究,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課題撰寫提供了可操作的范式。
體育教師趙超群以 “基于 AI 智能設備數據的學生體測成績提升策略研究” 為主題,介紹了借助 AI 智能設備讓數據 “說話” 的實踐經驗。通過 AI 數據關注更多學生,將 AI 轉化為有溫度的教學工具,為學生建立個人成長檔案,助力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
美術教師成新宇分享了課題申報的關鍵要點,涵蓋研究選題、研究設計、過程推進和研究成果四個方面。選題綜合考慮國家時代背景、市區校級課題年度指南以及團隊教育實踐等因素,最終確定為 “小學美術教學中結合 AI 引導學生對民間美術元素再設計的策略研究”,旨在借助 AI 技術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聚力前行,啟航科研新征程
在會議上,北校科研主管袁欣副主任還對課題設計論證提出了明確建議,強調強化問題意識,圍繞 “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展開研究問題和內容,完善課題設計的各個環節,確保研究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同時,會議針對當前科研趨勢,特別強調避免過度依賴 AI 工具,教育研究的核心在于人的深入思考和現實問題的解決,因此應以人為主,以機器為輔。
此次開題交流會為教師們搭建了一個交流與學習的平臺,激發了教師們的科研熱情。通過分享與交流,教師們相互啟發,共同進步,為學校教育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白家莊小學將繼續以教育科研為引領,不斷探索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推動學校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