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打開一個APP,各種頁面開屏廣告眼花繚亂,還要面臨著頁面跳轉,跳轉到淘寶、支付寶、拼多多、微信小程序等。
如果手機上沒有這個軟件,甚至會幫你下載,速度之快,都來不及阻止。
有一天破了記錄,下載了八次騰訊元寶AI軟件,上趕的我不要,于是它下載我卸載。
你看個漫畫、小說、影視劇,廣告一會蹦出來一下,一會小窗展示一下,刷存在感的程度堪比舔狗。
做個電梯還要被洗腦,什么穩穩鞋、香香香...
我出租屋的大門上,都被貼上了各種小廣告,已經放棄掙扎了。
廣告就是無孔不入,但明明這么多廣告,為何廣告公司落寞了呢?
我大學專業就是廣告學,那時候特別喜歡看廣告,尤其是泰國的,毫不夸張地說,別人刷短視頻,而我在看廣告。
有一次刷到賣監控的廣告,給我直接看哭了。
大概內容就是一個乞丐每天都在一家店前晃悠,直到有一天他消失了。
店家一看監控,原來乞丐一直在守護著這家店,而消失的理由是,乞丐看到有人準備盜竊店鋪的時候,由于阻攔被打傷了。
店家從最初的嫌棄到感恩,也正好展現出監控的重要性,有時肉眼所見并非為實。
這種廣告并非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牛皮癬廣告,也不是天橋上的收藥廣告,而是經過廣告公司的精心雕琢所打造的品牌廣告,背后存在一定的價值觀與品牌理念。
然而這類廣告卻悄然退出大眾視野了,變成了廣告圈、營銷圈內部的信息傳遞方式,他們建起了一層壁壘。
什么營銷出圈了,其實還在這個圈內啊,外人看不懂,內部卻沾沾自喜。
看的都是同行,自嗨也要有個限度。
而所謂的牛皮癬廣告,用著相似的創意與形式,如同洪水般涌來,低成本覆蓋面更廣。
老鐵們、家人們一個不放過,就連路過的陌生人都要洗腦一下。
更別提街邊的狗,它都不知道該往哪個上呲尿,這么多花哨的,狗生都凌亂了,于是呲了一路。
有人愛看嗎?還真有。
在三四線城市,尤其是農村地區,很多人將看廣告當作生活中的插曲,也就是時不時都要看一下。
因為看廣告就意味著有收益,雖然不多,每次只有幾分,交個電話費綽綽有余。
看廣告所耗費的流量和電量,反而成了虛無縹緲的存在。
春節回家的時候,家中老人,人守兩部手機,要么看廣告賺錢,要么看短劇賺錢,聲音嘈雜到一百平米的房間,兩個人四部手機都覺得吵鬧。
怪不得上次家里被偷,他們卻渾然不知。
年輕的時候及時享樂,老年了卻計較這幾分的得失,以至于一個耳朵逐漸不好使,一個眼睛逐漸老花,還扯著嗓子質問我:你咋還不結婚?
結婚干嘛,兩個人一起刷視頻看廣告嗎?
其實,品牌方應該思考一下了,你要的受眾人群和接收的人群,可能有點差距。
他們看了一天廣告,可能都沒記住名字,更有甚者手機在播放,主人在床上打呼嚕。
別說產品賣點了,這點擊率難道不是后臺經費在燃燒嗎?
而有些人已經因為這關不掉的廣告,對品牌祛魅了,下次路過線下店的時候,直接加快走過。
不過,他們應該也有自己的考量,畢竟有一種固態認知,聽得多了就感覺這個品牌很有名,起碼讓大家有個印象。
一個行業的興衰起落,是在綜合因素的影響之下,廣告只不過是這個門面而已,外面奇奇怪怪,里面又破破爛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