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昏迷的年輕母親,3個無人照看的孩子,還有一扇始終緊閉的醫美診所大門——這不是小說里的劇情,而是長沙春天里真實上演的悲劇。
美麗本是一場溫柔的修行,卻常常變成一場沉默的災難。它裹著包裝精美的廣告、醫生身份的營銷術語,在無聲無息中改變了太多人的命運。
你走進去,是為了變得更好,走出來時,卻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回頭。
3月21日下午,長沙,王女士走進了“恩馨綜合門診部”,她選擇了一項價值123999元的“私密修復”項目。據家屬說,她是現場被推銷、臨時下的決定。3點半刷卡,4點19分進手術室,5點29分,監控畫面里突然出現一群人慌張奔走——她出事了。醫生們先自行搶救,直到5點40幾分,120才被叫來,她最終在18點35分被轉入ICU,昏迷至今。
這一小時里發生了什么?到底是哪一步出現了致命失誤?是藥物問題、操作問題,還是根本不該做這個項目?醫院沒有給出解釋,只丟下一句“過敏性休克”。
醫學上,“過敏性休克”屬于極其危急的應激反應,它來得迅猛,后果嚴重,死亡率不低。而避免這種情況,術前過敏史篩查和藥物測試是必須的流程。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這家門診在“流程”上過于草率。
一個花十幾萬做治療的項目,卻像是點外賣一樣,迅速付款、立即操作,試問這中間的術前溝通和風險提示在哪里?
網友也議論紛紛,有人說:“再高端的醫美項目,也架不住野蠻操作?!绷硪晃辉u論:“醫美行業需要整頓的不是價格,而是底線。”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機構在開展侵入性治療操作前,必須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書,并進行嚴格的術前評估與記錄,尤其在涉及高敏感性生理部位與藥品注射的項目中,更應由有資質的醫生操作,并做好急救準備。從視頻監控、家屬表述再到醫院推諉模糊的態度,一切跡象都在提醒我們——這個“醫療行為”,正在游離于規范之外。
有人問:這是不是個案?其實,這恰恰是醫美行業的常態。數據顯示,全國有不少醫美機構存在無證經營、虛假宣傳、非醫生上崗等問題。在暴利誘惑下,一些機構更像是“打著醫療幌子的美容商店”。長沙恩馨綜合門診部,很可能就是這其中的一角。
比傷害更可怕的,是沒有人負責。事發至今90多個小時,王女士還在ICU里插著呼吸管,而門診部的負責人,卻遲遲未現身。當記者上門調查時,得到的回答是:“我們可以拒絕你們進去。”一扇門擋住了媒體,也擋住了公眾對真相的追問。
她只是一個普通女人,有丈夫、有父母、有三個年幼的孩子,她也許只是想變得更自信一些,卻用最沉重的代價,喚醒了一個行業的沉疴。
醫生的手術刀可以帶來改變,也可以帶來災難。當規范和底線被視為累贅,那就注定有人會為此買單。
王女士現在心率仍無恢復,插了氣管插管,人還在昏迷,基本上沒有什么反應,可能希望不大了。
人們總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這份愛,原本不該被裹挾在營銷話術中,不該壓在ICU的病床上,不該成為一個家庭無盡的黑夜。
目前,相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