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世紀嬰兒”千千母親發布訃告稱,2000年0點0分出生的“世紀嬰兒”千千去世,年僅25歲。
岳女士介紹,千千大學畢業后,在天津從事音樂工作,平時比較忙。今年3月初,千千感覺發燒和腹疼,朋友想送她去醫院,她怕麻煩朋友,硬挺了5天,于3月8日獨自坐車回到了長治。當晚7點多千千到家后,岳女士見她十分虛弱,就將她送到了當地的醫院進行診治。沒想到9日凌晨5時許,千千就突然倒下昏迷,當晚宣告不幸去世,沒有留下一句話,醫院給的千千死因是心源性猝死。
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
猝死,顧名思義是一場自然發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分為心源性、肺源性、腦源性等幾類,心源性猝死占比高達80%。
猝死正呈現出年輕化趨勢。一些調查也顯示,我國中青年人心血管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統計,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其中43%的人在40歲以下。
為什么年輕人更易發生?
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副教授陳海旭2021年介紹,相對于老年人,年輕人發生心梗時更容易猝死。
猝死年輕化的趨勢主要與不良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如長期熬夜導致的生物鐘紊亂、吸煙對血管內皮的損傷、高熱量飲食引發的肥胖與高血脂,以及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
此外,精神壓力大也是重要因素,長期的精神緊張會導致體內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心肌梗死的風險。
同時,年輕人往往對自身健康不夠重視,忽視了早期的心血管疾病癥狀,導致病情延誤。
心源性猝死前有哪些征兆?
心源性猝死前可能出現一些預警性的癥狀,包括胸悶、胸痛、心慌、呼吸不暢、頭暈、大汗、不明原因的惡心嘔吐等,以及不典型的心絞痛,如腹痛、牙痛、左肩部痛等。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步驟
面對心源性猝死患者如何急救?
這四步要記牢!
滑動查看↓
如何預防心源性猝死?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預防心源性猝死的“法寶”:
少熬夜,避免長期熬夜;
避免工作壓力過大;
避免久坐不動;
避免暴飲暴食及不運動;
戒煙戒酒;
積極控制治療基礎疾病。
來源:央廣網綜合整理
-點擊閱讀更多科學家的故事-
科技發展的背后離不開科技工作者的奉獻
閱讀“科技工作者”
了解更多科學背后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