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四個視頻號,每個視頻號每天發布三個視頻。這就是最真實的中年的我。到底為何非要這么做呢,我的回答是有意思且好玩。
當一個想法進入腦海之后,往往會激活你沉睡已久的細胞,有豁然開朗之喟嘆。我的第一個視頻號是自發的,純粹是走過路過做個記憶,后來成了走遍蘇州的一個號。
在這個號里,我走到哪里拍到哪里記錄到哪里,我想,幾十年之后如果還有視頻號的話,或許也能留下點滴記錄,關于蘇州城市變化的對比。給人們留下美好印象吧。
當然,我是受到了李根源《吳郡西山訪古記》的影響。我探墓,我走街,我尋訪古跡,我走遍蘇州沒個角落。
一個號,我本是發布故鄉往事,以家長為主題,后來直接轉型為真人出鏡,隨便說一段了。
讀書后,錄一段書評,這是最近的模式,每有會意,就開始錄制,停車有了想法,當場就錄制,回家看書結束直接錄制。
很多人會說,你錄制的什么狗屁不通的東西啊!一點都不專業。是的,我他媽就一個人一個手機,能他媽專業嗎?也好,我主打一個真實啊,管不了那么多了。
只要我覺得有意思就行吧,我錄制了,我剪輯了,我發布了,就好像性欲來了又去了一個道理,我就舒服了,難道這還不懂嗎?
隨著人工智能的到來,用AI制作視頻我也在學習,別說還真到了一個新境界。尤其摯愛的是那些治愈系視頻,農家小院啊,懷舊啊,我當然學習的不精,不過我一直在學習啊。
看著這樣的視頻,你舒服了嗎?反正我是舒服了。不僅舒服了,還覺得中年有點意思了。畢竟是一種新事物嘛,總不能被時代拋棄吧?
第四個號,還在轉型中,就不得瑟了,想制作成情感語錄。就是特效版本的那種模式。天天發布特效,天天情感語錄。
總之,視頻號是最好垂直的,格式統一,內容統一,長此以往,功不唐捐。至于如何變現,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有人問:你開課程教學嗎?我說:就我這點三腳貓功夫,怕自己沒學好,就把學生教壞了呢。因為我懂得并不多,也不好意思教。
但是,你想問,我也只能告訴你我所知道的內容。我不知道的,我也回答不了你。
要問就留言。
防止失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