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的心愿清單上,一定少不了這3個——體魄健壯、頭腦聰慧、內心豐盈。你也許會以為同時實現這3個愿望很難,或者需要花費很多錢和精力,其實最好的起跑線,從來不在早教班,而在父母唇間的溫度里。
當媽后,我發現每次親孩子的小腦門或小臉蛋,他都像被按了暫停鍵似的突然安靜下來,暖暖地看著我。后來才知道,這背后藏著許多玄機。來!美媽這就為您揭曉。
1.被親親“開過光”的孩子,腦力像雨后春筍嗖嗖漲
寶寶皮膚底下藏著密密麻麻的觸覺傳感器,尤其是額頭和臉頰這兩個地方,像裝了兩塊超靈敏的感應屏一樣。當大人的嘴唇輕輕貼上去的時候——注意這里有個關鍵點,溫度!我們的嘴唇溫度比手指高2-4℃,幾乎接近體內核心溫度——這個溫熱的觸感就像給寶寶的神經系統發了一條加密信息,“請注意,VIP級關愛信號正在接入!”
這時候大腦指揮部就開始忙活了,前額葉馬上啟動“安全認證系統”,讓下丘腦這個生化工廠加班加點生產催產素。這種“愛的激素”一分泌,寶寶瞬間如同包裹在暖暖的云朵里似的,心跳變緩、呼吸平穩,整個小身子都放松下來。
再往深里說,這其實是刻在人類DNA里的生存智慧。原始社會的小嬰兒不會說話,全靠肢體接觸判斷自己是不是被保護著,你的親吻就像告訴他,“崽啊,媽媽在這兒守著,獅子來了也不怕。”這種代代相傳的親密密碼,讓寶寶本能地覺得“親親=絕對安全”。
更有意思的是,這個動作還是個超級記憶存儲器。每次親親時,飄進寶貝鼻子里的媽媽體香,嘴唇觸碰的獨特觸感,還有耳邊那句“mua~”的聲調,這些信息會被打包成“安全記憶包”存進海馬體,給到孩子種下一種強烈的信念:爸媽是愛我的,我很安全。
研究發現,有穩定安全基地的娃,每次探索半徑都比不安的孩子大很多,因為他的大腦默認“失敗了,也有人兜底”。
記得一位腦科學家說過,“孩子只有感到安全,大腦才能從生存的焦慮走出來,調配更多的資源向外探索。”孩子的智力和能力,就是在一次次主動向外探索一點點發展出來的。
2.被愛包裹的孩子,身高躥得比春筍還猛
不知你發現了沒有,那些整天樂呵呵、被愛包圍的小朋友,身高大多數都比同齡人快一些。
眾所周知,杏仁核猶如一個24小時值班的安全警報器,當它持續收到“我很安全”的信號時,下丘腦就會把生長激素調節閥擰到最大。哈佛醫學院研究發現,安全感強的孩子,更容易進入深睡眠,夜間生長激素分泌量更大。
身體里的壓力警報就像個操心過度的管家,孩子一緊張它就狂踩剎車。這時候長個兒的工程隊被迫停工,原本該修房子的能量全被調去搞"消防演習",搞得身體時刻準備應對根本不存在的危機。孩子安全感充足,心情愉悅,就像給身體按下“省電模式”,把原本用來對抗假想敵的能量,統統用在長個子上。
而且高安全感的小孩腸胃供血更充足,營養消化和吸收更好。加州大學的一項實驗顯示,蛋白質的吸收率在放松狀態下,比緊張時高14.7%,這相當于每天多吃半個雞蛋的營養轉化。
更重要的是,有安全感的孩子更愿意摸爬滾打,這些大運動都能很好地激活骨骼的成骨細胞,促進身高的增長。就像小樹苗在春風里搖曳,越活動越茁壯。
所以啊,那些被愛喂大的小朋友,身體里每天都在綻放奇跡——大腦加班加點釋放生長激素,腸胃變身營養特快,骨骼開啟建設狂潮。老人們常說“心寬體胖”,放在這應該就叫“心安個高”吧!
總而言之,每個帶著奶香的親親,都在為孩子搭建“認知摩天樓”添磚加瓦;每聲軟萌的“mua~”,都是向生長激素工廠下的加急訂單。要知道,被愛意澆灌的童年,從來都是最頂配的起跑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