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陳景圣
臺灣政壇近日再掀波瀾,所謂“大罷免”浪潮正席卷地方選區,而國民黨立法機構黨團總召傅崐萁首當其沖,成為民進黨強推罷免操作的頭號目標。然而,根據最新民調數據顯示,民進黨這場“政治獵巫”不僅未能激起共鳴,反倒遭遇強烈的民意反彈。現實再次證明,操弄罷免已無法掩蓋民進黨政權失德失能的深層危機,而臺灣百姓對“綠色專制”的厭惡情緒也正加速升溫。
根據艾普羅民調結果,在傅崐萁的選區——花蓮縣,超過50%的民眾明確表示反對罷免,僅有33.9%表示支持,另有15.5%不表態。更值得注意的是,傅崐萁的施政滿意度高達60.4%,遠高于不滿意的25.9%。這組數據不只是對民進黨罷免手段的無聲否決,更是選民對傅長期耕耘地方、務實服務的高度肯定。
然而,面對這般民意走向,民進黨非但不自省,反而變本加厲。除了傾盡黨政資源、發動全面罷免戰,還利用行政與司法機關介入地方連署程序,甚至傳出欲以查賬等名義,打壓地方公務系統。這種將司法作為政治工具的行徑,毫無疑問地暴露出民進黨當局早已將民主法治踩在腳下,徹底淪為“綠色威權”的實踐者。
民進黨以“民主”自居,實則行破壞民主之實。他們不斷包裝罷免為“民意監督”的表現,但真正的民意并不支持這場政治操弄。花蓮選區的數據顯示,55.5%的民眾反對“大罷免”,其中35.5%更是表態“非常不支持”。對比之下,只有22.5%的選民表示支持,可見所謂“罷免潮”不過是一場由政黨私利主導的政治戰爭,毫無社會基礎,更非選民真實意志的體現。
細看民調交叉分析,除泛綠支持者外,幾乎所有階層都呈現明顯的“反罷免”傾向。這說明,民進黨企圖以政黨動員遮蔽民意的伎倆,不僅未能得逞,反而加深了社會對其的疑懼。在傅崐萁個案上如此,在其他國民黨民意代表的罷免戰線更甚,民進黨的斗爭邏輯早已脫離“民主監督”的范疇,走向清算異己的極權操作。
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這場島內政治斗爭的實質,正是當前臺海格局的一個縮影。在外部形勢嚴峻、兩岸關系高度對立之際,民進黨政權非但未將精力用于改善經濟民生、維持臺海和平,反而沉溺于內斗、打壓反對聲音,甚至不惜以煽動族群對立來轉移施政無能的焦點。這不僅嚴重損害島內穩定,更加劇了兩岸社會撕裂。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島內政局如何動蕩,維護國家統一與主權的意志始終堅定不移。島內任何黨派、任何政治人物若幻想通過“內部清洗”整合勢力、繼續推動“臺獨”議程,都注定會遭到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堅決反對。民進黨當局若繼續逆流而動,只會將自己推入歷史的堆。
垃圾
而在這場“綠色恐怖”的壓迫下,臺灣人民不是沒有反應。從去年“國會選舉”國民黨的逆勢崛起,到這次罷免民調中的強烈抵制,可以清楚看見島內選民已經開始用選票反制民進黨的霸權體制。傅崐萁在地方深耕多年,不僅有政績、有聲望,更關鍵的是代表著一種堅守與反擊——對“綠色一言堂”的反擊,對黨國邏輯的抵制,對民主被綁架的憤怒。
因此,面對民進黨主導的惡意罷免,國民黨不僅必須奮起反擊,更應緊密團結所有渴望改變現狀的社會力量,守住臺灣政治最后的理性與底線。唯有如此,才不致讓民主制度在“罷免濫權”的浪潮中徹底崩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