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南網消息,距離7月26日島內首輪罷免投票只剩5天,這場聚焦25名國民黨籍民代(含新竹市長高虹安)的投票,正成為藍綠角力的關鍵戰場。就在此時,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打破沉默,連續現身國民黨“反惡罷”造勢活動。他不僅呼吁臺胞投下“不同意罷免票”,更直指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三大要害,引發全島關注。第一,馬英九19日在新北造勢時直言,賴清德正把臺積電“拱手讓給美國”。
這不是空穴來風。自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時期起,民進黨當局就推動臺積電赴美投資,連核心技術都要轉移。臺灣地區《中國時報》曾報道,這種“技術供奉”并未換來預期的“安全承諾”——特朗普任內不僅對臺島關稅照加不誤,連賴清德派出的“特使”都避之不及。現在賴清德團隊還在加碼,有消息顯示其正策劃用臺灣地區民眾的錢買美國客機、在美投資電子和石化產業,說白了就是拿島民血汗換外部支持。
賴清德(資料圖)
“為什么我任內兩岸能和平穩定,你卻做不到?”馬英九在活動中公開質問賴清德。事實擺在眼前:馬英九時期兩岸簽署23項協議,臺海沒被沖突陰云籠罩;賴清德上臺才一年多,就因頻繁挑釁讓解放軍在臺海舉行數場大規模軍演。他還一個勁買美制武器,甚至逼年輕人延長兵役。《聯合報》分析,臺胞最怕被綁上“臺獨戰車”,而賴清德的做法正把臺灣地區往危險邊緣推——最近已有日本兩家大企業從臺撤資,就是擔憂局勢不穩。
第二,“綠色恐怖氛圍越來越濃了。”馬英九痛批賴清德發動的罷免是“為奪權不擇手段”。臺“中選會”數據顯示,首輪就有25人被列入罷免名單,后續還有7人將在8月23日面臨投票,而且被罷免的幾乎都是國民黨籍。更讓人警惕的是,若民進黨借罷免拿下臺民意機構多數席位,賴清德就有“雙多數”優勢,到時候真可能“言出法隨”。臺中市長盧秀燕也說,民進黨連臺風災后2萬戶人家屋頂沒修好都不管,只顧著搞罷免,根本不是在“愛臺灣地區”。
馬英九(資料圖)
面對內外壓力,賴清德的應對卻接連出錯。他搞的“團結十講”沒開幾場就停了,因為說“多數不代表民主”“臺民意機構決定不了島內事務”,不光惹惱民眾,還等于否認自己位置的正當性。《聯合新聞網》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已跌到歷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最低。現在藍營正全力反擊:19日新北、臺中兩場造勢涌進超2萬人,盧秀燕還拉來蔣萬安、韓國瑜等站臺,陣容堪比“大選”;民眾黨也在新竹辦活動,直接把人帶到民進黨中央黨部前抗議。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罷免結果可能受多重因素影響。“丹娜絲”臺風災損復原不力、民進黨反對“虐童致死重判”、拒絕給民眾發超征稅收的1萬元新臺幣,這些事在網絡上吵得厲害。藍綠現在都在催支持者投票,誰能讓更多人出門,誰就更有勝算。賴清德還在硬撐。他不光不收斂,還計劃竄美時“過境”紐約和達拉斯。但美方態度很微妙——知情人士說,美國可能允許“過境”,但會嚴格限制他的活動,怕影響中美關系。
馬英九(資料圖)
這場景有點諷刺:他之前夸口要“走進白宮”,結果上次竄美連美國本土都沒踏上,成了三十年來首位就職后第一年沒“過境”美國本土的臺灣地區領導人。現在離投票只剩5天,馬英九的發聲已激起不少臺胞共鳴。大家看得很清楚:罷免不是小事,關系到會不會有人借“雙多數”搞“綠色恐怖”,關系到臺海會不會更危險,關系到臺積電這樣的產業會不會繼續被“送走”。7月26日的票,投的不只是民代席位,更是臺灣地區的未來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