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發了招行的年報解讀,有小伙伴問,馬上要入職小招了,現在進銀行,算不算是49年入國軍。
我說這怎么可能呢,現在能找到份工作就不錯了,這都是有依據的,看到銀行招聘網上,貼出來的四大行的春招計劃:
農行,25年春招4500人,比去年同期少1萬人;
工行,25年春招4500人,比去年少4300人;
中行,25年春招4700人,比去年少1000人;
建行,25年春招2300人,比去年少1400人。
四大行今年合計春招1.6萬人,比去年同期少招近1.7萬人,直接砍半了,其中農行砍的比較多,因為網點多,2.3萬個網點,是工行和建行的1.5倍,是中行的2倍多,過往一線網點的招聘基數比較大,現在業務難做,師傅都吃不飽飯了,更不可能招新員工進來當徒弟了。
所以,你想進國軍,國軍不一定有編制呢。
何況,我們分析了半天,最核心的邏輯還是,在基本面的下行期,從比爛的角度來看,銀行是不差的,畢竟24年全年,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凈利潤同比下降了3.3%,而銀行不管是靠撥備,還是靠業績,都至少保持了凈利潤的正增長;
而且,除了招行這種pb在1以上的銀行外,大部分銀行的上漲,核心邏輯依然是估值的修復,尤其是本來兩塊系統性風險,地產和城投,去年得到實質性控制后。
今天招行和國壽,都分別開了針對年報的業績說明會,有些觀點,我幫大家摘錄一下,對我們看宏觀、看監管、看股市、看債券,可能都會有一點啟發。
先看招行的,招行董事長、行長、副行長兼董秘都出席了,說了幾個事。
1、認為銀行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低利率、低利差、低費用,構成的三低時代;
2、承認凈利潤同比增長,主要是靠減少信用減值損失的計提力度,以及壓降業務及管理費,也就是一方面從撥備里反哺利潤,另一方面壓工資、壓營銷費用,等等;
3、認為利率下行是周期性的,也是趨勢性的,所謂的趨勢性,在于人口結構老化、少子化帶來的長期需求不足,這點招行去年年報里也提到過,今年年報沒寫,但業績說明會還是說了。大家不要小看這個表述,我們目前的大部分投資決策,都應該建立在,假設低利率將長期維持的基礎上。
4、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去年下降超20%,但提到,去年四季度,由于股市回暖,這項已經企穩了,如果今年股市整體向上的勢頭確立,那么這塊收入是能穩住,甚至回升的。這塊,也是市場給與招行1倍以上pb的主要原因。
5、提到凈息差,25年會繼續承壓、收窄,因為24年LPR下調以及存量房貸下調的影響,在今年還會釋放,這個大家能理解,今年一季度,很多小伙伴的房貸利率是能繼續下調一次的;而且,大家近期應該能看到,包括招行閃電貸在內的消費貸,都在提額、續期、降低利率,所以招行董秘提到,“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也會導致收益的下行”。
6、重點提到了零售貸款的不良壓力,提到,“關注到零售貸款呈現出風險壓力上升的趨勢,逾期、關注類仍有上升的勢頭,風險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下降、失業率上升,從而致使還款的資金來源面臨壓力”。這就是我們反復提到的,要注意到,消費信貸相關的政策,底色是“紓困”,因為去年一整年,居民部門的資產負債表,是進一步承壓的。
7、對債市的判斷,提到,“今年是一個震蕩市,在震蕩當中可能還是會趨于下行”,核心依據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擇機降準降息的表述。我們的觀點也一致,今年震蕩下行,但缺乏單邊行情,要注意對收益的保護,做好擇時和止盈。
8、招行董事長強調,希望招行未來ROE保持在15%以上。我們昨天提過,對銀行來說,ROE是最好的展示賺錢能力的指標,而招行這回年報,最大的變化,就是20年來ROE首次跌破15%,而招行董事長在說明會上,恰好回應了這一點,證明高管層長期最關注的,也是這個指標。
9、對于分紅,表示現金分紅比例35%,每股2塊錢,是“相當不錯的分紅率”,并且提到,有關注到部分投資者希望分紅比例更高,但“保持比較高、比較穩定的分紅率,對投資者的價值創造是比較重要的”。這塊,我們昨天在評論區提到過,我截個圖,并且,對銀行來講,在目前的資本市場環境下,要再融資,難度是很大的,市場會很不友好,而其他銀行不像四大行,可以財政部直接發特別國債注資,那就只好靠利潤的沉淀,做好資本的內生性增長,否則業務擴張的資本金,從哪里來?
再看國壽的,國壽年報業績很炸裂,營收同比增長超30%,凈利潤同比增長超100%。
我個人還是之前的觀點,對保險的財報,可以忽視去年的凈利潤增速,因為涉及到權益市場23-24年的巨大變化,以及會計準則的切換,更多的還是關注“新業務價值”這項反映主業經營成效的指標。
大部分觀點,和平安年報解讀一致,大家看《》,多補充幾點。
1、提到去年500億的私募大基金鴻鵠一期落地后(和新華組隊,投高股息的那個),目前鴻鵠二期200億批下來了;
2、對權益市場整體樂觀,認為中樞上行;
3、對債市的判斷,是雙向波動,而非去年的單邊下行,也就是看震蕩;
4、總投資收益率(能算上債券、股票的浮盈的收益率)從2.57%增長到了5.5%,翻倍有余,這是凈利潤大幅增長100%的主要原因;但是,我們提到過,對保險而言,中長期最重要的,是凈投資收益率(只反映股息率+債券票息+固定的租金等穩定收入),這塊從3.71%,降低到了3.47%,而平安是3.8%,太保是3.8%,國壽是最低的,和太平在一個水平。
5、提到24年,權益加倉了1000億,債券加倉了超過9000億。1000億看似很多,但實際上股票投資比例從7.95%下降到了7.58%,債券投資從54%提高到了59%,所以,去年,對債券才是真正的增配,對股票反而是相對減配的。
多聊幾句市場的熱點哈,港股消費和港股醫藥起飛、債券尾盤的V型反轉,以及跟投的建議。
1、權益,港股醫藥、港股消費起飛。
今天A股生物醫藥、食品飲料領漲,分別漲1.8%、0.8%左右,臥龍鳳雛領領跑,這樣的行情多久沒見了。
不過,今天最亮眼的,其實還是臥龍鳳雛在港股的同胞兄弟,港股創新藥和港股消費,前者漲了6%左右,后者漲超3%,其中港股消費的大牛股,泡泡瑪特,昨天披露年報后,連續兩天兩根10cm漲幅,市值突破2000億港幣,股價已經漲了16倍,堪稱今天最靚的仔。
港股創新藥的邏輯之前講過多次了,正好科普一下港股消費的情況。
港股消費,有兩個主要的指數,恒生消費、港股通消費。
恒生消費今天漲了3%多,而港股通消費今天只漲了0.3%出頭,整整差了10倍,邏輯也很簡單——成分股很不一樣,我借用一下天風證券的報告,下圖。
恒生消費屬于港股的純消費指數;而港股通消費,包括了互聯網巨頭、汽車等,算是泛消費類的指數,其和恒生科技的前十大,重合度是70%。
這就導致了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對基金公司布局產品可能會有點啟發。
今年以來港股通消費漲了27%,而恒生消費才漲了8%,妥妥的吊打,但是,因為港股通消費和恒生科技重合度太高,這就導致對投資者而言,兩者區分度太小,所以港股通消費一直活在恒生科技的陰影底下——指數一共掛鉤了4個ETF,都是21-22年發的,但去年底規模不到10億,今年指數漲這么多,但到目前為止,也就18億出頭,沒有明顯的流入。
而恒生消費,因為是純消費指數,有明確的區分度,所以,指數掛鉤了3只ETF,都是23年開始才發的,去年底規模合計也就10億出頭,但現在已經超30億了,換句話說,恒生消費雖然業績不如港股通消費,但因為消費純度更高,吸引到了真的想投港股消費股的投資者,規模上的更快。
比如景順長城的恒生消費ETF,513970,去年底5億不到,現在已經破14億了,近20個交易日,流入了接近10億。
其實這些資金的想法也比較簡單。
不少人,看好消費,但又不想買白酒比例太高的,那么恒生消費就比中證消費合適,中證消費里有40%以上的白酒;
有些人,是奔著恒生消費里,一些A股買不到的新消費相關的大牛股去的,比如,泡泡瑪特、老鋪黃金、毛戈平,等等。
2、債券,V型反轉。
下午15點后,出現了明顯的一個V型反轉。
先是市場再次聽到擇機降準降息的定調,一哆嗦,埋頭沖,利率瞬間下行;
然后,回過神來,疊加其他小作文,利率上行,最后10年國債和30年國債,分別上行超1bps。
觀點和昨天類似,隨著長端利率的下行,反而可以轉為更加謹慎,短期不宜追擊,如上所說,震蕩市,需要冷靜擇機+止盈。
但依然看好季末的配置價值。
3、跟投建議。
和昨天相比,沒有變化。
純純的債,這周等回調的機會,明天看看;
表韭全球,周二人有發車,沒跟的小伙伴,可以繼續在美股下跌通道,積累籌碼;
表韭量化,這周等機會,目前溫度計顯示,已經連續4天低于過往30日移動平均。
就聊這么多。
求贊、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