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摘要:
碳市場擴圍落地,2025年成為控排企業面臨碳成本“切膚之痛”的最后窗口期。未來配額的逐步收緊,將重塑行業格局。政策驅動下,低碳技術研發與應用正在形成新的風口。
撰文 | Bell
編輯 | Tang
昨日,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水泥、鋼鐵、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文件的正式發布,中國碳市場擴圍終于“靴子落地”。
這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迎來首次大規模擴容,鋼鐵、水泥熟料和鋁冶煉三大高排放行業正式被納入管理。2024年作為首個管控年度,企業需在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約。
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年排放約3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20%以上。此次擴圍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預計新增1500家重點排放單位,覆蓋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占比將達到60%以上。
《環球零碳》關注到,在最新文件中,2024年度配額被設置為“基于經核查的實際碳排放量等量分配”,即企業排放多少碳,就能獲得多少免費配額,不會出現配額盈余或缺口。
來源:生態環境部
這意味著企業在首個履約年不會面臨顯性碳成本,給予了控排企業今年一年的緩沖期。
但這也同樣意味著,2025年將成為鋼鐵、水泥和鋁冶煉行業的關鍵轉型節點——若企業仍未在節能改造和減排技術上加大投入,明年將直接承受碳成本壓力。
根據清華天工智庫的測算,預計2026年(2025年度)三大行業整體配額略有缺口,缺口率或將小于0.6%。
若假設鋼鐵、水泥和鋁行業的配額缺口率分別為0.1%、0.1%和0.5%,則可推算出這三個行業2026年(2025年度)的配額缺口合計約為330萬噸。
來源:國泰君安期貨研究
若假設2026年的碳價水平為100元/噸,則鋼鐵、水泥和鋁行業的顯性碳成本分別約為1.8億元、1.15億元和0.34億元。
為了避免高昂的碳配額購買成本,企業必須加大長期資金投入,以推動低碳技術研發和應用。
因此,碳市場的擴圍在增加高碳排企業履約成本的同時,也催生了綠色技術投資的新風口。
隨著政策逐步收緊配額分配,未來具備低碳競爭力的企業將占據市場優勢,而高碳產能則可能被加速淘汰。
01--鋼鐵行業:短流程煉鋼與氫氣直接還原
鋼鐵行業是我國工業的支柱性行業,占我國GDP的5%。然而,我國鋼鐵產業的碳排放量也不容小覷,約占中國碳排放總量的15%,排放量僅次于電力行業。
作為高排放行業,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后,隨著配額逐步收緊,企業的生產運行成本被推高是確定性事件。
為降低碳市場履約成本,企業需要為實現減排目標投入大量的長期資金。
對于鋼鐵行業來講,減少直接排放的主要抓手有短流程煉鋼、氫氣直接還原煉鋼等低碳技術。
鋼鐵生產工藝主要分為長流程和短流程,其中長流程以高爐到轉爐為核心,生產過程中碳排放量較高,每噸鋼產品平均排放2噸二氧化碳。
據麥肯錫統計數據,鋼鐵制造過程中66%的碳排放來自于長流程中的高爐煉鐵過程。
而短流程工藝以電弧爐為核心,主要使用廢鋼進行冶煉,碳排放量相對較低,每噸鋼產品平均排放0.5噸二氧化碳。
來源:東證衍生品研究院
國家發改委在《鋼鐵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中指出,到2025年底,廢鋼利用量要達到3億噸,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力爭提升至15%。
因此,在即將履約和實現降碳目標的最后窗口期,2025年企業對于短流程煉鋼的投資還會繼續加大。
麥肯錫預測,到2050年通過電弧爐加廢鋼替代長流程煉鋼,可貢獻我國鋼鐵行業二氧化碳累計減排量的20%。
但是,要實現鋼鐵行業的“碳中和”,僅靠短流程煉鋼,依舊會存在顯著的減排缺口。
而這就需要由氫氣直接還原煉鋼等成本更為高昂、尚在發展之中的手段來填補。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鋼鐵行業已經建設了數十個氫氣直接還原試點工廠。
圖說:河鋼集團張宣科技120萬噸氫冶金示范工程 來源:河鋼集團
河鋼、鞍鋼、湛鋼、中國寶武、中國鋼研、中國五礦、建龍集團、興國鑄業等企業均有氫能冶煉項目投運,投資金額基本都在數億元。
02--水泥熟料:替代燃料與碳捕集
數據顯示,水泥行業約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13%,僅次于鋼鐵。
而水泥生產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于熟料生產過程,其中石灰石煅燒產生生石灰的過程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約占全生產過程碳排放總量的55-70%。
此外,高溫煅燒過程需要燃燒化石燃料,因此產生的二氧化碳,約占全生產過程碳排放總量的25-40%。
來源:麥肯錫
因此,對于水泥熟料生產企業來說,低碳水泥、替代燃料與CCUS碳捕集技術則是行業減排的關鍵。
水泥行業一直在推動低鈣水泥熟料、低熟料系數水泥、硫(鐵)鋁酸鹽等特種水泥等新興水泥替代技術的發展。減少碳酸鈣的含量,是減少碳排放的直接方式。
此外,目前為水泥生產供熱的燃料95%都是煤炭燃料,也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相比之下,生物質能、廢棄物以及天然氣等都是更加低碳的選擇。
國家發改委在《水泥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中提出,到2025年底,水泥窯使用替代燃料技術生產線比例達到30%,水泥行業替代燃料消費比例力爭達到10%。
麥肯錫認為,替代燃料是更優先、更具成本效益的手段,到2050年可推動行業約10%的碳減排。
然而,不管是低碳水泥技術還是替代燃料,目前尚處起步階段。企業在這兩個方向上的研發與投入還將繼續加大。
在沒有新興技術大規模代替熟料的情況下,碳捕集與封存(CCS)也將成為水泥行業實現碳中和的必然選擇。
但CCS需要相匹配的地質條件,如靠近衰退期油田、鹽水層等;由于水泥廠規模較小、地點分散,單個企業難以承擔大規模CCS基礎設施建設。
此外,由于水泥窯煙氣成分復雜、粉塵量大且二氧化碳濃度低等技術特點,導致CCS在水泥行業的項目應用案例較少,并存在生產運營成本高、技術推廣難等問題。
目前,我國水泥行業僅有少量CCS項目投運。水泥行業在CCS技術應用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來源:自然資源保護協會
安徽海螺集團在2018年下半年推出了中國首個水泥CCS示范項目。該CCS項目投資逾5000萬元人民幣,每年捕獲二氧化碳約5萬噸,捕集率約為1/30。
03--鋁冶煉:再生鋁與清潔能源替代
作為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約5%的高耗能行業,鋁冶煉行業在納入全國碳市場后,其減排路徑也備受關注。
根據最新核算規則,鋁冶煉行業外購電力的間接排放不再計入,因此該行業的碳排放就主要落在鋁電解工序中陽極(碳素材料)消耗產生的直接排放。
在具體排放核算方面,陽極效應產生的四氟化碳(CF?)和六氟化二碳(C?F?)排放采用缺省值計算,無需實測,其排放量通過實際陽極消耗量確定。
因此,降低陽極消耗強度成為減排的關鍵手段之一。企業可通過優化電解工藝、提升陽極質量、應用惰性陽極等技術改造實現這一目標。
此外,采用再生鋁工藝也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抓手之一。鋁是一種可循環利用的資源,再生鋁是由廢舊鋁材料經重新熔化提煉而得到的鋁合金或鋁金屬。
根據國際鋁業協會的統計,生產1噸再生鋁的碳排放量僅為0.2噸,甚至遠低于水電鋁。
目前我國再生鋁產量較低,2023年為950萬噸,不到總產量的20%,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來源:商務部,CMRA,東證衍生品研究院
鋁冶煉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后,面對較大的減排壓力,企業勢必將加大再生鋁這一工藝的投資比例。
而能源結構調整同樣是鋁冶煉行業減排的必然選擇。將企業配套的自備燃煤電廠用清潔能源替換,同樣可以減少企業的直接排放,減輕履約壓力。
《電解鋁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中指出,原則上不再新增自備燃煤機組,積極支持電解鋁企業擴大風電、光伏、水電、生物質能等非化石能源應用。
04--企業成本與盈利模式生變
碳市場擴圍對于新納入的控排企業來說,短期成本必然上升,企業需承擔碳配額購買、技術改造等成本。
但對于控排企業相關的清潔能源和綠色減排技術,則會產生較大利好。此外,國家也在加大控排企業綠色技術投資的資金支持。
從長期來看,低碳技術領先的企業不僅可以通過出售盈余配額直接獲利,還可以通過開發開發低碳產品(如綠色鋼材、低碳鋁)獲得溢價收益。
政策驅動下,低碳技術研發與應用正在形成新的風口。而具備技術先發優勢的企業將贏得市場競爭力,高碳產能則面臨加速淘汰。
參考資料:
[1]麥肯錫:中國加速邁向碳中和鋼鐵篇:鋼鐵行業碳減排
[2]麥肯錫:中國加速邁向碳中和水泥篇:水泥行業碳減排
[3]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3/202503/t20250326_1104736.html
[4]http://www.nrdc.cn/information/informationinfo?id=384&cook=2
[5]https://www.cfachina.org/industrydynamics/mediaviewoffuturesmarket/202411/t20241119_76979.html
[6]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7/content_6964214.htm
[7]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6/content_6956307.htm
[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6/content_6956305.htm?mc_cid=d232911da5&mc_eid=eec8f56ba2
[9]https://heb.chinadaily.com.cn/a/202212/17/WS639d28c3a3102ada8b22712e.html
[10]https://mp.weixin.qq.com/s/ShV08BW23-t-enudva6i0Q?poc_token=HPAe5WejfOkOcWQ7EVDzHqC57WS7YVEH5-3GVS-V
[11]https://mp.weixin.qq.com/s/sIjiDYNpgv4hA4Qiq83nTg
[12]https://mp.weixin.qq.com/s/4ivOdciG_yTacfIiJdJcJg
[13]https://mp.weixin.qq.com/s/c5oNP-gg0gHybAMQytdAKA
免責聲明:
本文僅用于學術交流和傳播,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