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病(AD)的病理機制中,β-淀粉樣蛋白等毒性物質堆積是重要特征。
近年研究提示,腦膜淋巴系統功能障礙可能導致代謝廢物清除能力下降。
基于此,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LVA)被嘗試用于AD治療——通過顯微外科技術建立頸部淋巴管與靜脈的連接通道,理論上可加速腦內廢物排出。
該技術此前多用于治療肢體淋巴水腫,應用于AD尚屬臨床探索階段。
早期臨床觀察:部分患者癥狀改善
國內多家醫院正在開展LVA治療AD的臨床試驗,已有個案顯示:
- 一名80歲中重度AD患者實施LVA手術后,其短期記憶測試評分較術前提升,術后恢復期可自主活動。
- 多例患者術后出現語言流暢度、注意力等單項功能改善,但個體差異顯著。
- 另一例長期臥床患者術后蘇醒后,醫護人員觀察到其短暫的眼神互動和肢體反應,家屬反饋“出現久違的主動性”。
專家審慎解讀:需長期數據支持
參與研究的醫學團隊強調,當前結論僅為早期觀察結果。北京航空總醫院邢巖教授表示:“LVA為AD治療提供了新思路,但其療效和安全性需通過嚴格的三期臨床試驗驗證。”煙臺毓璜頂醫院團隊指出,術后需聯合藥物治療和認知訓練,且患者篩選標準仍需完善。
技術挑戰與進展
目前手術需神經外科與淋巴外科專家協作完成,對操作要求較高。部分醫院通過改進吻合技術,成功將手術時間縮短。據公開信息,我國約20家三甲醫院正在開展相關技術探索,未來或通過多中心研究建立標準化方案。
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為對抗阿爾茨海默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其臨床應用仍面臨諸多挑戰。從實驗室發現到真正惠及患者,這條路需要醫學界用更嚴謹的研究去驗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