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您好,我是觀象知遠!
3月28日,香港商界發生了一件足以載入教科書的“大戲”,李嘉誠旗下長和集團與美國貝萊德財團的這筆交易,在正式簽約前的倒數第4天,終于被攔下來了。
沒有宏大敘事,也沒有外交辭令,只有市場監管總局一句“依法進行審查”,但這正是網友們所說的“字越少,事越大!”
這記耳光,表面打的是李嘉誠家族的“商業算盤”,實則打的是美國想借資本操盤全球咽喉要道的野心,更是給所有“騎墻資本”立下了新規矩:國家利益面前,沒有“純粹商人”的容身之地。
一、國家出手:一套“組合拳”,打碎美國資本陽謀
中國這次的反制,堪稱教科書級的“四兩撥千斤”。
首先,法律武器精準卡喉。市場監管總局直接援引《反壟斷法》表態審查,看似輕描淡寫,實則直擊要害,貝萊德財團若掌控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將壟斷全球10%的集裝箱吞吐量,形成對中美洲乃至國際航運命脈的絕對控制權。這已遠超商業范疇,觸動了我國安全紅線。
更狠的是,我們并未直接叫停交易,而是用“依法審查”這一國際通行的法律程序,既封死美方輿論攻擊的借口,又為后續博弈留足籌碼。
另外,輿論戰場火力全開。《大公報》連續三日發文痛批李嘉誠,港澳辦官網也罕見下場轉載,將這場交易定性為“戰略資產拱手讓敵”。這不僅讓李嘉誠深陷“出賣祖國”輿論漩渦,更向全球釋放信號: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交易,資本必須掂量“成本”。
最后,外交暗線釜底抽薪。就在交易截止前一周,我國代表團突訪巴拿馬,巴拿馬方面表示將繼續“堅定”捍衛其主權和這一戰略性航道。這一招直接動搖了交易根基。巴拿馬方面如果出手相助,拒絕批準港口的特許經營權變更給貝萊德,李嘉誠的228億美元交易也將徹底泡湯。
二、信號釋放:騎墻資本的“生死選擇題”
這次暫停,絕不僅是針對李嘉誠一人。
它是一記警鐘,敲給所有在“中美夾縫”中投機的資本:“在商言商”的舊規則,在大國博弈的現局中已徹底失效。
看看香港網友的憤怒:“沒有腰骨的跪低”、“見利忘義”;再看看梁振英的喊話:“沒有祖國的商人只會淪為被欺凌的孤兒”。當民族情緒與官方立場形成共振,任何試圖“悶聲發大財”的資本都將付出慘痛代價。
反觀華為、大疆、字節跳動等企業,面對美國制裁寧可虧損千億也絕不妥協,這種對比讓李嘉誠的“撤退”顯得格外刺眼。
更微妙的是,我們并未直接動用行政命令,而是通過法律和輿論施壓,逼迫資本主動站隊。這種“軟性威懾”比強制干預更具殺傷力:既維護了香港“法治社會”的體面,又讓國際資本看清:中國的市場規則,早已與國家的安全深度綁定。
三、對美方的反應:我們拭目以待
現在,壓力全到了美國這邊。
3月初交易剛公布時,川普曾高調宣稱“美國正在奪回巴拿馬運河”,甚至威脅“必要時動用軍隊”。
如今中方一招“法律審查”便讓交易擱淺,美國若惱羞成怒,無非兩種選擇:要么施壓貝萊德強行推進,要么對華發動新一輪制裁。但無論哪種選擇,都是自曝其短:
若強行推進,美國將坐實“干預商業”的霸權形象,更可能觸發中方援引《反外國制裁法》反擊;
若發動制裁,則等同于承認“控制巴拿馬運河”是打壓中國的戰略陰謀。更諷刺的是,巴拿馬已強硬表態“運河每一寸土地都屬于巴拿馬”,美國若再施壓,反而會逼著拉美國家倒向中國。
美國越跳腳,越證明我們打中了它的七寸。
這場博弈,沒有中立者
李嘉誠的“撤退”,本是一盤精明的商業棋局,卻因錯判時代大勢而滿盤皆輸。
今天的世界早已不是資本的游樂場,而是大國角力的修羅場。中國用一記“依法審查”告訴所有人:當資本觸碰國家核心利益時,沒有“中立”,只有“選邊”。
至于美國?它若繼續在巴拿馬運河問題上撒潑打滾,只會讓世界看清:那個靠航母和美元號令天下的霸權時代,早已一去不返。
而我們,不妨泡杯茶,坐看這場大戲的下一個高潮。
畢竟,對手越歇斯底里,越證明我們走對了路。
您說是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