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里有個“出口成臟”,讓你在親友面前丟盡顏面的寶貝,你會怎樣?是勃然大怒把他痛扁一頓,還是痛哭流涕,苦口婆心地教育?也許你會把孩子鎖在家里,讓他盡量少接觸外人;或者搬家轉學,讓他遠離舊環境。但是,所有能想到的辦法都用盡了,家里的那個寶貝,還是滿口穢語。
為什么品行良好的孩子突然變得沒有禮貌,目無尊長?媒體工具的先進、信息科技的發達與兒童穢語癥有什么關系?
模仿型穢語癥 萌萌 9歲
主要癥狀:不分地點場合,喜歡用臟話表達情緒。因說臟話與同學多次發生矛盾,讓大家對他的評價降低,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社交。
張萌萌的父母從去年九月開始發現兒子特別喜歡說臟話:打電子游戲沒過關,他就邊砸鍵盤邊說:“*你奶奶的!”上街買冰激淋,沒有他喜歡的芒果口味,他說:“我K!”課間十分鐘,跟同學起了點爭執,他罵:“SB!”結果,兩人扭打到一起。
開始父母只是教育幾句,不見效果。有一天,爸爸帶張萌萌去參加同事的婚禮,服務生不小心將飲料濺到萌萌身上,萌萌沖口就冒了句很不堪的話,滿座皆驚,讓本來是公司中層領導的爸爸無地自容,還沒到家門口,就把張萌萌一頓好打。
張萌萌并未就此收斂,反而變本加厲,臟話不僅在外說,在家里也說,對著爺爺奶奶對著媽媽爸爸。打罵、體罰換來的只是兒子短暫的沉默和敵視。
張萌萌的媽媽從事幼教工作多年,對此她很困惑:張萌萌雖然從小淘氣,但上學后成績不錯,每次考試在班上都能排前十名以內。老師也評價萌萌很聰明、見識廣、有集體榮譽感。為什么學校的優等生卻改不掉愛說臟話的毛?。考依镆矝]有人說臟話呀,不曉得萌萌是從哪里學來的。
在仔細分析了兒子的興趣愛好后,媽媽發覺,張萌萌那些極富創意、令人咋舌的臟話居然是從電視中學來的。萌萌崇拜英雄,喜歡戰爭片、科幻片。
媽媽曾陪兒子看過一部熱播的關于抗戰題材的電視劇,認為兒子多接觸正面英雄形象的電視劇有助于培養他的情操,現在看來,兒子不僅沒學到英雄堅毅的意志品質、忠誠愛國的高尚情操,反而把英雄的生活細節扭曲放大?!坝⑿圻€罵人呢,英雄就該有英雄氣!”
把罵人視為有英雄氣,對事物沒有判斷能力讓9歲的萌萌盲目模仿“英雄”行為,并以此為傲。而對于父母的打罵,萌萌認為那是英雄必須承受的小小挫折,如果僅僅因為一點點皮肉之苦就放棄,不是英雄所為。
這樣的發現,讓萌萌的父母有些哭笑不得。
有專家指出,現在一些影視劇的臺詞、卡通讀物的內容,都充斥著色情和暴力,這些對小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用,導致孩子的思想和言行出現偏差。孩子們說臟話,剛開始往往是因好奇而進行的盲目模仿,慢慢地感覺很痛快很爽,于是,臟話變成為了口頭禪和條件反射。如果不能及時引導,就會導致孩子們做出各種出格行為。
抽動穢語癥 翌晨 5歲
主要癥狀:喜歡嘮叨,不停地反復使用幾個簡單的穢語,并伴有眨眼、抽嘴角等不自覺動作。被誤認為是故意搗蛋的壞孩子,經常遭到批評或訓斥,給他的造成心理陰影。
江翌晨是個小流氓。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是這樣的看法。因為他總是把一些黃色的話掛在嘴邊。江翌晨的媽媽很是苦惱,并因此打過江翌晨。
可江翌晨改不掉他的壞毛病,媽媽越懲罰他,他的臟話還越多,鬼臉也做得越起勁。在同事的提醒下,媽媽帶翌晨去看病,醫生說翌晨患的是一種名叫“抽動穢語癥”的疾病,需要吃藥治療。
媽媽不能接受這個結論。吃藥意味著兒子患有精神疾病,這樣小朋友們會更肆無忌憚地欺負他了。媽媽查閱了有關書籍,發現神經脆弱的小孩長時間受到刺激,會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失衡,引發頭昏惡心、高血壓、頸椎病,甚至抽動穢語癥。
翌晨確實對電視、電腦感興趣。當他還是嬰兒的時候就開始看電視,非常喜歡顏色艷麗動感十足的廣告,只要一放廣告,即便正在哭鬧也立刻閉上嘴巴,媽媽還曾經把放廣告作為哄他的殺手锏。翌晨長大后,迷上了電子游戲,常常為了打游戲拒絕上幼兒園。
因為酷愛電玩,翌晨很少參加室外活動,身體也不太好,一感冒就得打點滴。媽媽分析,翌晨長時間面對電子游戲機屏幕上緊張、刺激的畫面,精神高度集中,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時間長了,干擾了神經系統的調節機制,所以才會不由自主眨眼睛、做鬼臉、說臟話。
媽媽決定改掉以往姑息翌晨的態度,實行強制戒“毒”。翌晨家的VCD、電腦突然“壞”掉了。翌晨很著急,每天上學前都要向媽媽詢問修理的情況。可傳回來的消息不妙,修理鋪的叔叔說有兩個配件需要到廠家購買,在這個期間,翌晨為了打發放學后的無聊時間,不得不同意跟爸爸到小區操場去踢足球。
翌晨開始表現得很不好,無法準確接到爸爸傳來的球,就煩躁地反復念嘮他的臟話。爸爸裝作沒聽見,總是把球準確傳到翌晨腳下。漸漸地,翌晨可以將足球踢到離球門不遠的位置,他慢慢變得開心起來。
一個星期后,媽媽發現,翌晨眨眼睛的頻率降低了,但他每天還是很關心電腦的修理進度,媽媽不得不采取其他辦法。她請假帶翌晨去了臥龍大熊貓保護基地,可愛的熊貓終于讓翌晨暫時忘卻了電子游戲的魅力。
通過嚴格控制孩子的作息時間,想盡辦法避免孩子長時間坐在電視、電腦前,翌晨父母的行動終于奏效,三個月后,翌晨的穢語不治而愈。
抽動穢語癥發病原因不明。以4~10歲孩子居多,男孩多于女孩,根據有關研究,性格孤僻、精神緊張、心理壓力等因素可誘發此病。大多數輕微患者可以不經藥物治療自行痊愈,但如果不改變兒童的不良習慣,大部分兒童的病情有可能加重。
強迫型穢語癥 天逸 10歲
主要癥狀:針對某一個特定的人或事物反復運用穢語,雖然明知言行欠妥,但仍控制不住自己。
周天逸是個公認的小才子,剛8歲就會用電腦譜曲,還會做簡單的FLASH動畫。天逸是個懂禮貌的孩子,看見老師會主動上前問好,公共汽車上也主動給長輩讓座,但是,身為網絡工程師的爸爸發現周天逸有個臭毛病,當他遇到好朋友兼同班同學朗朗時,他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用臟字來稱呼朗朗。
譬如,他示意朗朗靠近他時,會說:“狗*的過來?!彼埨世食蕴O果:“你*的,吃不吃?”就算跟朗朗表示親熱,也是滿口胡言亂語。雖然朗朗已經適應了他的這種叫法,但對于旁觀者,難免覺得刺耳。
天逸說,每當他心頭壓抑不住對朗朗的好感時,他的臟話就冒出來了。雖然知道罵人不對,但越喜歡朗朗,越喜歡用臟話罵他,仿佛只有臟話才能表達自己對朗朗的喜愛之情。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但對于其他東西的愛惡表達,天逸卻沒有這些感覺。
爸爸咨詢了一個學心理的熟人,熟人分析天逸可能有強迫癥的傾向。
爸爸仔細詢問了天逸,原來他跟朗朗合作打網絡游戲,發現只要他用臟話稱呼朗朗,他們就能順利偷得裝備實現升級。強烈的心理暗示讓天逸習慣了用穢語稱呼朗朗,怪不得朗朗也不以為意呢。
雖然天逸和朗朗你情我愿,但是口出污言畢竟影響孩子身心健康和社交形象。爸爸幾經思考,覺得只有打破天逸的迷信才能治好他的穢語癥。爸爸“偷”到了天逸的網游資料,搖身變成游戲高手與天逸和朗朗對決。
天逸輸了,雖然當時他也滿口臟字。爸爸不失時機地開導朗朗:“你看,你不是罵了朗朗嗎?為什么你還是輸了?可見,游戲的輸贏跟罵朗朗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p>
但天逸好像習慣了用穢語稱呼朗朗,一時很難轉變。爸爸又聯絡到朗朗的父母,家長們約定,當天逸的壞毛病發作時就采用強制手段禁止兩人來往。沒有了朗朗的陪伴,天逸沉悶多了,經過幾次反復,他終于還是改掉了亂罵人的習慣。
曾有社會學者指出,雖然出現強迫言行與個人人格氣質有很大關系,但是外界環境的刺激往往會對人,特別是青少年產生強烈的影響。信息媒介的發達雖然與強迫性心理的出現無直接關系,但是由于增加了孩子接觸外界的機會,更容易誘發強迫行為的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