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盛戰略
作者:王建民(國盛戰略智庫國家統一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院院長 閩南師大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徐楓(北京聯合大學應用科技學院副教授)
國際時局處在一個大變革時代,也就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美國總統特朗普非同尋常的對內對外政策與行動成為這一重大變局的一部分。他重新上臺短短數月,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產生重要影響,一系列國際重大事件接連上演,其中李嘉誠長江和記實業海外43個港口交易案在境內外引起極大關注與爭議。這顯然不是一個簡單的商業交易案,而是涉及中國國際航運命脈與國家安全利益的重大交易事件,自然引起高度關注與關切。但其中原因依舊樸素迷離,疑云重重,最終落入美國手中的可能性依舊很高,將對中國國家安全與利益造成重大挑戰與威脅。
不同尋常的商業交易疑云
3月7日,北京兩會期間,長江和記實業宣布向美國貝萊德財團打包出售包括巴拿馬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港在內的海外五大洲、23個國家(地區)43個港口交易案,迅速引起境內外高度關注。看待這樣重大的國際商業交易案,不僅要看交易本身的商業性、合規性,同時還要看此時國際政治大背景、交易時機與對象,在特殊時期更要以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為重,不能只考慮企業或個人利益。
國際上每年都有很多重大商業交易,一般并不會引起太多國人關注與爭議。為何李嘉誠長江和記這筆商業交易能夠引起這么大的關注與爭論?必有原因,時機敏感,對象敏感,與中國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關系極為密切。長江和記是中國香港知名大企業,創辦人與負責人李嘉誠是有影響力的香港商界領袖,在中國內地有龐大資產,又與英美關系極為密切,他的一舉一動當然會受到關注。這次在中美戰略博弈關鍵敏感時期進行一次全球范圍內43家敏感港口交易,當然會引起更大關注與討論。
這筆重大交易原因與內幕,外界仍難以徹底深入了解。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巨大壓力?還是李嘉誠對企業發展轉型或海外資產安全避險的重大決策?是李嘉誠與英國及匯豐集團不同尋常的特殊關系?還是他與中國內地關系發生重大變化?不得而知。可以判定,除特朗普巨大壓力與商業利益考慮外,李嘉誠與英國深厚的特殊關系外及與內地關系變化可能才是關鍵。李嘉誠的崛起、商業商帝國的形成與一系列重大商業行動,都與英國及匯豐銀行有著極不尋常的特殊關系。另外,李早期與中國內地關系良好,有大量投資,取得了很大商業成功,也有很多公益慈善行動,可后來與中國內地關系似乎漸行漸遠,十年多來投資、交易行動似乎均表明了這一點。2021年,中國招商局集團報價巨資求購長江和記所屬包括馬拿馬巴爾博亞港等經營權,卻得到“非賣品”的答復;2023年,中遠海運加價到350億美元收購長江和記海外港口,卻以“資產重組中”拒絕交易。顯然,長江和記就是不愿賣給中國,是內地重大發展受阻或利益受損?還是對內地商業環境出現擔憂或對香港與內地政治有不同看法?或者李嘉誠不能做主,一切為英國或匯豐銀行主導,就不得而知,只能讓歷史來回答。
此時此刻這筆交易有“資敵”之嫌
目前中美正處在一個世紀大博弈、大較量關鍵時期,尤其是美國將中國定性為最大戰略與系統性競爭對手,對華展開史無前例的關稅戰、貿易戰、芯片戰、投資戰、科技戰與金融戰,是一場沒有軍事交火的全面經濟戰爭,可以說中美已處于某種“準戰爭狀態”。其中航運業成為美國遏華又一重要戰略目標。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早已提出針對中國制造船只或包含中國制造船只征收最高達150萬美元罰款的提案。3月17日,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宣布,正式啟動對全球范圍內海運咽喉進行專案審查,明確提出將重點調查全球七大海峽和航道,強調如果確認某些國家(其實就是中國)的船舶、某些國家在世界港口設施對全球海上咽喉要道的航運產生影響,將采取措施,限制、禁止或扣留來自這些造成航線堵塞的國家船舶入境,并對其控制的世界港口采取進一步措施,這將對中國國際航運、對外貿易與國家安全造成重大威脅。此時,長江和記出售海外43個港口(其中巴拿馬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港是全球貿易重要咽喉要道,占中國遠洋貨輪的21%)給美國的貝萊德財團,將讓中國陷于極為被動地位。這難道不是在配合美國遏制中國嗎?況且,貝萊德收購的228億美元中有68億美元來自美國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子公司。更令人遺憾的是,中國內地企業多年努力爭取的港口交易不成,而美國總統特朗普于3月5日在國會演講中多次表達“巴拿馬運河必須回歸美國”數日后,李嘉誠就迅速宣布出售給貝萊德財團,顯然不尋常,未給香港特區政府與中央有關部門事行溝通的機會。顯然,這筆交易不再是單純的商業交易,而是嚴重危害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的事件,不符合民族道義,講嚴重點就是有“資敵”之嫌。
可能的最后結局
貝萊德財團是全球最大資產公司,總資產接近12萬億美元,是美國政府背后的“影子”,而且與李嘉誠長江實業集團有著密切合作關系。這次更是肩負美國政府任務,有備而來,對這筆交易設置了98億美元天價違約金,并在補充協議設下“不可抗力風險全擔”的威脅條件,就是要防止長江和記違約或毀約,實質是阻止中國收購。同時,在合同中保留了"根據美國指令調整港口運營"的權利條款,就是為美國未來逐步掐斷中國企業海上生命線留下伏筆,而且控制這些港口背后還有美國重大的軍事戰略價值。然而,在復雜的輿論場上,還有不少人為李氏辯護,認為其交易合理合法,甚至反諷反對這筆交易的正義聲音,背后原因更不單純。在國際強權與霸權背景下,國際法、國際規則與有關法律一文不值。再看看美國是如何監管與處理重大國際商業交易的,他們將國家安全泛化,特別是將與中國有關的投資、貿易、交易等統統與國家安全掛鉤,以種種名義設限、阻撓。在此背景下,這一國際重大商業交易就不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而是中美戰略博弈的一部分,是涉及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的重大事件,絕不能以簡單的商業交易來自看待。
這一對中國國際航、對外貿易與國家安全影響巨大的港口交易到了最關鍵時刻。據傳中國有關部門正在進行調查,了解情況與溝通,會不會采取相關法律行動阻止,能不能阻止,會不會峰回路轉,還不得而知。依多年來李嘉誠商業重大行動與這筆交易的諸多特別條款看,可能很難改變最終為美國收購的不幸結局,即使不能收購,中國也會付出重大代價。而事件主角與一直頗受爭議的李嘉誠先生將就此歷史定格:他不再是一個愛國商人,而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甚至成為民族罪人。他再龐大的企業,再多的資產,也無法在中國現代化道路上、在中華民族復興進程中留下光彩的一頁,只能是一聲無奈與嘆息。
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研究基地項目18JDYJA0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