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越來越多酒店客人的房門被送餐或送水的機器人敲開,背后公司敲開資本市場大門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北京云跡科技,這家服務超過30000家酒店和100家醫院的機器人企業,近期在港交所遞表。
公開資料顯示,云跡科技成立于2014年,主要的業務和產品包括機器人及功能套件,即構成公司機器人服務智能體基礎的硬件及模塊產品。產品應用最多的是酒店業態,其機器人產品能夠完成引領、送物、回答咨詢以及收集垃圾等任務。
根據云跡科技招股書,其收入由2022年的1.6億元增至2024年的2.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3.2%,毛利則實現了64.6%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06億元。但從利潤來看,已經連續虧損了三年。
“我們可能無法于不久的將來實現或于隨后維持盈利能力。”招股說明書稱。
從創業板到港股,在機器人概念熱度高漲的時機,一個門檻并不高的細分行業龍頭,能否說服投資者拿下“第一股”?
酒店托舉的“全球第一”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4年,在機器人智能體市場擁有可適應三維多層空間的機器人的參與者中,云跡科技的同時在線機器人數量及服務消費者數量排名全球第一,于2024年單日高峰超過36000臺。
這一連串定語造就的全球第一,得益于云跡科技的產品在酒店行業的廣泛應用。
招股書顯示,在應用場景中,云跡科技絕大部分收入來自酒店,在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分別占總收入的70.1%、95.1%及83.0%。這不僅僅在國內數量龐大,按2023年來自酒店場景的收入計,云跡科技排名全球第一。
而從市場占有率來看,2023年,以全球酒店場景的收入計,云跡科技的市場份額為9.0%。以中國酒店場景的收入計,前五大參與者合計占總市場份額的27.6%,云跡科技一家企業就占據了12.2%。
目前云跡科技與錦江、如家、亞朵等頭部酒店集團都達成了合作。
“很多商業人形機器人或者類人形機器人很早就投入使用了,像商場里看到的一些屏幕玩偶,那些就是最早的一種體現。”第一太平戴維斯廣州產業及物流地產服務部負責人、投資及資本市場部負責人張明杰向《鳳凰WEEKLY財經》表示。
規模優勢讓機器人服務于商業領域變得前景廣闊,“從應用場景來說,我相信我們的發展速度肯定會比普遍的發達國家要快,這是毋庸置疑的。”張明杰表示。
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假設所有設施對機器人服務智能體硬件及軟件的需求都得到充分滿足,2023年中國不同場景的機器人服務智能體的總市場規模為9803億元。其中,酒店就有4500億元,預計至2028年會一直保持增長。
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的《商用服務機器人中國市場份額2023》顯示,2023年商用服務機器人中國市場整體規模約為13.8億元人民幣,相比2022年增長17.6%,市場顯現回暖跡象。其中餐飲配送機器人、酒店配送機器人的占比分別為43.6%、36.1%,也是各家服務機器人爭搶的核心賽道。
一位酒店創始人告訴《鳳凰WEEKLY財經》:“我們的酒店基本都有機器人,現在用的就是云跡的產品,雙倉機器人一臺不到兩萬元,而且基本不太需要維護。采購上,一般50個房間會配備一個機器人,當然也要綜合其他因素,比如外賣訂單數量等。”
從技術領域看,云跡科技通過UP系列的技術,利用視覺感知和傳感器融合功能的高度集成系統,透過切換可換倉的YJ-萬物工具倉模塊使單個設備具有多種功能。
“商用服務機器人的技術難度其實不高,主要是需要根據應用場景來迭代。也就是說,企業根據不同的場景需求,與工程師團隊一起協作把自動化流程實現。但是實現之后,還會需要反饋的過程,工程師團隊根據反饋再進行優化,這就是迭代的過程。迭代得越快,新的場景優化出來的功能就會越多。”張明杰表示。
但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有些機器人的功能過于單一,主要局限于送貨和清潔服務;日常維護和技術故障的處理成本較高;系統集成性不足,難以與酒店的信息化系統深度融合。
一位頭部房企酒店管理人士向《鳳凰WEEKLY財經》表示:“我們的酒店很大,客人多,使用了機器人后根本送不過來,效率太低了,我們后來就放棄了。”
資金缺口
自2014年成立以來,云跡科技目前已完成8輪融資。包括天使輪融資、A輪融資、A+輪融資、A+輪戰略融資、B輪融資、B輪戰略融資、C輪融資及D輪融資。
8輪融資,云跡科技共計融資金額達到12億元。最后一輪融資,云跡科技的投前估值為35億元,投后估值為40.8億元,且投資方中不乏騰訊、聯想、阿里巴巴等知名企業。
云跡科技在完成D輪融資2個月之后,就選擇科創板IPO,不過公司在2025年3月宣告輔導協議終止,最終選擇了轉戰港股IPO。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云跡科技的凈虧損分別為人民幣3.65億、2.65億和1.85億元,相應的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人民幣2.34億、1.20億和0.28億元。近三年來,云跡科技累計虧損達到了8.15億元,經調整后的累計虧損也有近4億元。
另一方面,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024年比2023年也下滑了40%。
云跡科技在招股書中稱:“我們可能在短期內繼續產生凈虧損,因為我們正在快速發展的機器人服務智能體市場拓展業務及經營,并正持續投資于研發。”
連續虧損背后的原因,或許還與其降價促進銷售有關。
根據云跡科技的招股書,其主要銷售三款機器人產品,分別為UP系列、格格系列和潤系列,其中UP系列的單臺平均售價從2023年的5.4萬元降低到2024年的2.2萬元,銷量則從17臺飆升至672臺。
格格系列單臺平均售價從2022年到2024年分別為2.68萬元、2.49萬元、2.09萬元,銷量則為1326臺、3777臺、6358臺;潤系列同期單臺平均售價為2.3萬元、2.06萬元、1.31萬元,銷量對應為2881臺、1829臺、1225臺。
潤系列酒店機器人 圖/云跡科技官方微博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云跡科技旗下的機器人產品的價格都在持續下降,而且兩款產品的銷量在下調價格的基礎上得到非常大的提升。招股書稱,平均售價下降反映了云跡科技自愿下調價格,證明云跡致力于將降低原材料及組件成本以及提高成本效率的裨益傳遞給客戶。
這在酒店機器人領域也是常見的手段。2022年,智能服務機器人公司獵戶星空曾公開行業內一些企業融到巨量資金后,擴張銷售隊伍、打價格戰、用激進的銷售策略沖擊賬面銷售額,關鍵時刻靠代理商沖業績,預付款20%甚至10%就發貨。
一位機器人行業人士向《鳳凰WEEKLY財經》表示:“商業場景機器人的技術門檻不高,正因如此才會打價格戰。”
對于云跡科技上市,匯生國際資本有限公司總裁黃立沖向《鳳凰WEEKLY財經》表示:“除了概念,企業還要滿足香港聯交所的上市要求,機器人公司大部分都虧損,因此只有少量獨角獸可以上市。雖然機器人概念很火,但還是要看后市,一般做上市至少要一年,現在啟動上市還要看1-2年后的市場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