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有些歷史常識的人都曾經聽說過蘇聯大清洗,這場大清洗導致了相當多的無辜人民群眾和黨員同志死于非命,同時也逐漸把斯大林推到了權力巔峰。
但斯大林到底為什么要進行大清洗,并不是簡單的一句希望集權,希望獨裁就可以概括的,背后的原因非常復雜,而大清洗給蘇聯帶來的損失也絕不僅僅只是那些在這場運動中喪命的人,那只是短期內可以看到的損失,實際上大清洗給蘇聯造成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的。
為了集權搞政治斗爭
蘇共作為一個列寧式的社會主義政黨和那些傳統政黨有著十分鮮明的區別,但無論如何作為政黨都避免不了出現路線分歧,路線之爭乃至于政治斗爭。
甚至某種程度上因為蘇共黨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所以他們在路線之爭上往往更激烈,因為他們爭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人民的利益,或者說自認為能給人民帶來利益的路線。
而倒霉的地方就在于那些資產階級保守派那些舊政黨,往往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和自己代表的利益集團,所以他們無論再怎么看不慣對方,都可以坐下來好好談,捏著鼻子繼續合作,反正只要大家都有錢賺,就不用翻臉。
但對于蘇共內部的每一個人來說,有錢賺根本不是什么不得了的好處,真正能夠讓他們竭盡全力的是讓蘇聯按照自己的設想去發展。
列寧去世以后,蘇聯黨內一共發生過三次重要的重大政治斗爭,第一次是在1923年~1925年以斯大林為首的俄共(布)中央同托洛茨基反對派的斗爭;第二次是1925年~1928年聯共中央同季諾維耶夫、加米涅夫新反對派和托——季聯盟反對派的斗爭;第三次則是1928年~1929年,以斯大林為代表的蘇共一些領導人同布哈林的斗爭或者說反右傾斗爭。
這三次政治斗爭一次接著一次從未斷絕,其主線就是斯大林和反對派之間的沖突,之所以不說是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矛盾,是因為托洛茨基代表不了所有斯大林的反對派,因為反對派互相之間其實也有路線分歧,只不過最后贏的是斯大林,所以我們可以把蘇共的政治斗爭概括為斯大林同反對派的斗爭。
其實如果列寧去世沒那么早,還可以制止這一切,畢竟他能夠在黨內憑借更高的威望來讓同志們求同存異,不要打的頭破血流,同時也能讓蘇共的中央領導集體順利過渡到下一代。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列寧去世以后,蘇共經常是多個派別大混戰,你斗我,我斗你,而斯大林一開始其實并沒有占上風,相反他最開始被托洛斯基打的滿頭跑,但奈何托洛茨基自己的許多主張實在是難以爭取到大多數人的認同,被斯大林后來居上,占了上風。
在這幾次政治斗爭以后,基本上就宣告了斯大林的勝利,那些反對派再也沒有力量起來推翻他。而此時距離真正的大清洗還有七八年。
最后一次政治斗爭是在1928年發生的,而大清洗則是在1936年才開始,按理說斯大林已經獲得了勝利,只需要把那些人的權利都收回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再費那么大勁進行大清洗,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個原因了。
為了御敵錯判局勢
蘇共以及后來受蘇共影響的絕大多數社會主義列寧市政的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斗志昂揚,他們絕對不會像舊勢力妥協,主打的就是一個戰斗到底。
這使得上世紀出的國際共運一直讓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瑟瑟發抖,但同時也很容易出現一些過激行為,比如說我黨王明曾經的左傾冒險主義。
甚至于直到今天,這種左傾的思想還存在,總有人希望我們跟美國打一場世界大戰,這種過分激烈的思想和路線帶來的害處絕對不比右傾和修正主義小。
比如說當年的蘇聯就曾經認為自己已經被歐亞兩個方向的資本主義勢力包圍了,整個蘇聯都被滲透,所以他們已經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危險境地。再加上俄羅斯這個國家和民族,自古以來就有領土焦慮和安全焦慮,作為蘇聯的核心他也把這種焦慮傳播到了整個聯盟。
這時候斯大林以及和斯大林站在一方的領導人,就不得不開始思考那些曾經被他們在政治斗爭中擊敗的對手,是否會選擇叛國從而報復自己了。
這些反對派已經沒有了在蘇共繼續掌權的可能性,同時斯大林他們也不放心在把權力交給這些人,如此一來,他們就很有可能狗急跳墻,去勾結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來賣國求榮。
誠然,每一個人的道德底線高低都不一樣,蘇共內部也不會缺乏小人,但斯大林等人如此惡意揣測那些被他們擊敗的對手,顯然是非常過分的,也是非常不理智的。
這絕對不像是斯大林這個聰明人能做出來的事情,所以他更有可能是擔心這些反對派會卷土重來,所以打算借著境外勢力和間諜的名義把他們全部除掉。
只不過過去自己的機會不夠大,那時候政治斗爭才剛剛勝利,權力的天平還沒有完全向他傾斜,但現在時機已經成熟,只有把過去的政敵從肉體上消滅,才能保證權力的集中,才能保證整個蘇聯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去運作。
布哈林作為斯大林的老對手,也是斯大林過去的戰友,他非常了解斯大林,當他在同斯大林的政治斗爭失敗以后,他就已經看到了結局,他甚至十分肯定斯大林會對他們進行打擊報復,只是沒有想到斯大林會把這種打擊報復擴大化。
為了能夠肅清反對派和那些右派被蘇共帶來的惡劣影響,斯大林不僅把刀槍對準了那些,作為反對派的老戰友還把刀槍對準了相當多的普通人,這既包括因為新經濟政策而逐漸富裕起來的富農,也包括很多知識分子和工人。
有些知識分子的確對蘇聯有很大意見,但更多的喪命者,其實都是被這場擴大化的政治斗爭和鎮壓奪去生命的無辜可憐人。
當斯大林回過神來以后發現早已殺的人頭滾滾,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因為擔心資本主義國家的攻勢已經鑄下大錯,為此他不得不開始較之前更加快速的去搞個人崇拜,以便遮掩大清洗的錯誤發動。
大清洗造成的總損失
當我們談到大清洗的損失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大清洗到底讓多少人死亡,其實這個數字是沒有確切答案的,在蘇聯官方披露各種史料以前,支持斯大林的人盡可能會把這個數字往少了說,而那些攻擊抹黑共產主義和斯大林的敵人的人會把這個數字盡量往多了說。
而在蘇聯披露史料以后,雙方的分歧逐漸縮小。
在1936~1939年間,蘇聯方面共逮捕了120萬蘇共黨員,要知道這可是當時全部黨員總數的一半兒,而且在大清洗期間,蘇聯1934年17大選出的139個聯共中央委員中竟然有89個被逮捕槍決1966個,17大代表中有1108個消失了。
這還只是高層的數字,比較清晰,有許多普通人可能都沒人在意,俄羅斯人德安沃爾科戈諾夫曾經擔任過蘇聯陸海軍總政治部副主任,他根據國防人民委員會的統計數字分析,在1937年和1938年大清洗的兩年高潮里,有350~450萬人遭到鎮壓,60萬~80萬人死亡。
雖然說這個數字相比那些刻意抹黑的西方史學家所說的5000萬來比差了很多,但要知道當時蘇聯總人口還沒超過兩億,一次政治斗爭的運動就使得他們損失了60~80萬人口,而且這些還都是青壯年成年人口。
當然或許還會有人覺得斯大林確實通過大清洗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幾千萬人的死亡,但我們知道一個國家的人口損失超過1/10以后就會逐漸崩潰,如果真的有那么多,又怎么會打贏二戰呢?
所以說大清洗的確是蘇聯的浩劫,但絕不可能上千萬,這只是丘吉爾在回憶錄中單方面的陳述,但如果我們把目光從死亡數字上挪開,關注他對后世的影響會發現大清洗造成的損失簡直不可估量。
首先,斯大林為了掩蓋自己大清洗的錯誤,越發的熱衷于搞個人崇拜,從而使得他再也無法進行社會主義民主建設,雖然在他晚年局勢逐漸穩定已經開始形成兩極格局的時候,已經準備進行民主改革和建設了,但他卻離開了這個世界。
后來赫魯曉夫全盤推翻否定了斯大林,并且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威,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個人崇拜,并在此之后又被推翻和全盤否定,從此蘇聯陷入死循環,某種程度上甚至和當今的韓國差不多,只要你下任了,就沒有好果子吃。
很明顯這是不利于蘇聯國家發展的,除此以外,他還在事實上形成了對國際共運的打擊,因為如果不是這場大清洗使得蘇聯喪失了許多人才,他們絕不會一開始被德國打的那么慘。
同時,如果不是大清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也不會找到這么好一個抹黑共產主義,抹黑馬列理論的案例,即便很多明眼人都知道大清洗和馬列沒多少關系,但架不住斯大林這就是主動遞刀子。
因此我們可以說斯大林的大清洗是一場為了政治穩定和集權發動的被無限擴大化的殘暴行動,并且他帶來的傷害主要是對國際共運和蘇聯權力交替以及民主建設的傷害,這種傷害甚至比他造成的一系列迫害還要嚴重和久遠,但同時也為許多后來人敲響了警鐘。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參考資料:
[1]馬龍閃 也論“大清洗”的是非和性質
[2]聞桃李 蘇聯“大清洗”究竟死了多少人?
[3]孫國軍 試論蘇聯30年代大清洗的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