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公立醫院門診預交金全面取消
國家衛健委等六部門聯合發文,明確公立醫療機構今年 3 月 31 日起停收門診預交金,年底前完成清退;醫保患者住院預交金額度僅需支付同病種同保障類別自付平均水平。同步推行“診間結算”、“24小時出院結算”等便民措施,并鼓勵探索信用就醫模式。通過信息化升級與醫保支付改革,切實減輕患者資金壓力,優化就醫體驗。
臨床綜合
“多吃水果和蔬菜”是對的
飲食中富含水果和蔬菜的人更有可能活到 70 歲,且不會出現嚴重的身體或認知障礙。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Anne-Julie Tessier 主導的大規模研究跟蹤分析了 10 余萬人 30 年來(1986 至 2016)飲食習慣,再次表明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飲食與健康衰老相關。具體來說,更多水果、蔬菜、全谷物、不飽和脂肪、堅果、豆類和低脂乳制品的飲食與健康衰老有關,含有更多反式脂肪、鈉、含糖飲料和紅肉或加工肉類的飲食與此相反。
醫學人工智能
Nat. Mach. Intell.| 文本引導的蛋白質設計框架
機器學習(ML)在蛋白質發現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但現有方法主要依賴蛋白質序列和結構的固有屬性建模,缺乏多模態信息的整合。3月27日,UC Berkely 的 LIU Shengchao 等人設計一種名為 ProteinDT 的多模態蛋白質設計框架。該研究通過結合蛋白質序列與文本描述(UniProt 數據庫中的功能注釋),開發了基于對比學習的 ProteinCLAP 預訓練模型,實現了文本引導的蛋白質生成與編輯,并在零樣本任務中展現出優于傳統方法的性能。
https://doi.org/10.1038/s42256-025-01011-z
醫學成像技術
Med. Image Anal.| 基于學習的圖像引導骨盆創傷手術術前骨折復位規劃:一項綜合管線
骨盆創傷是最嚴重的骨科損傷之一,致殘率達過半,患者通常需要需手術干預以恢復穩定性。傳統開放復位手術雖直觀有效,但存在創口大、出血多等風險,而影像引導的微創閉合復位技術成為理想替代方案。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積水潭醫院、羅森博特科技組成校醫企團隊共同在《Medical Image Analysis》上提出了一種基于深度學習的骨盆骨折自動分割與復位規劃方法。該團隊開發了融合多尺度距離加權損失函數的骨折分割網絡(FDMSS-UNet),提升了接觸骨折面的分割精度,并結合形態模型與遞歸位姿估計模塊,實現了骨盆解剖結構的自動重建,其誤差僅 3.265±1.485mm。實驗證明該方法較傳統模板法和人工規劃效率提升 40 倍,為復雜骨盆骨折的精準微創手術提供了新解決方案。
https://doi.org/10.1016/j.media.2025.103506
康復(神經)工程
Nat. Commun.| 超快功能磁共振成像揭示人腦多任務處理中的信息串行排隊機制
人類大腦雖能并行處理大量信息,但在執行多任務時存在顯著的串行處理瓶頸,導致任務性能下降。理解這一瓶頸的神經機制對揭示認知資源限制至關重要。3月29日,深圳大學心理學院樂秋海與范德比爾特大學的 René Marois 等人采用超快速高場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術,探究了額頂多需求網絡與運動區如何構成信息處理的串行瓶頸。研究發現,在雙任務條件下,多需求網絡與運動區形成中央處理瓶頸,導致第二個任務的處理被延遲,而感知階段基本不受影響。研究通過多體素模式分析(MVPA)首次動態追蹤了任務特異性神經活動的時序特征,揭示了行為心理不應期(PRP)效應的神經基礎。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8228-0
可穿戴技術
ACSOmega| 抗菌紡織品的進展:制備、作用機制與應用
抗菌紡織品因其在減少傳染病傳播和提升衛生標準方面的巨大潛力,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3月28日,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 Suprakas S. Ray 團隊發表綜述論文,系統總結并對比了抗菌紡織品的制備方法(涂層、表面改性、纖維生產整合、納米顆粒嵌入)、作用機制(物理接觸殺滅與化學釋放)及其對不同微生物的抑制效果,以及在醫療、消費品等領域的應用。此外探討了納米技術、生物活性處理等前沿進展,并分析了耐久性、環境影響等挑戰。
https://doi.org/10.1021/acsomega.4c11356
生物材料
Adv. Sci.| 納米免疫調節系統治療急性腎損傷的研究進展
急性腎損傷(AKI)是腎臟功能急劇下降的嚴重疾病。免疫微環境失衡導致的過度炎癥反應是 AKI 的核心病理機制,而傳統免疫調節療法因靶向性不足和效率低下亟待創新。3月27日,重慶醫科大學張伶/鄧君/廖曉輝團隊聚焦于納米材料在 AKI 免疫調節治療中的應用,系統闡述了 AKI 的病理生理過程,特別是免疫微環境的作用,并總結了基于納米系統的免疫調節策略,包括減少促炎因子釋放、中和細胞因子、調控免疫細胞浸潤及巨噬細胞極化等。研究還探討了免疫調節納米系統(IMNs)的分類(如生物衍生材料、金屬納米顆粒等)及其作用機制。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40919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