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占成教授團隊、附屬第一醫院血液內科朱小玉主任醫師團隊首次發現生物節律影響造血干細胞移植常見并發癥,并提出相應對策可大幅降低患者術后風險。該研究成果于3月31日在線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細胞》。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治愈血液惡性腫瘤等血液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異基因供者移植物中的細胞可能會與受者身體組織產生反應,引發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這是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的常見并發癥,也是引起移植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科大團隊從人體生理功能受晝夜節律調控這一新視角切入,首次證實通過調整造血干細胞移植時間,能大幅降低患者術后產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風險,使該病的發生率減少40%至65%,顯著提升患者長期生存率。
研究團隊結合動物實驗結果與臨床數據分析,精準鎖定大腦節律中樞與免疫微環境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機制,首次揭示了造血干細胞移植過程中,干細胞輸注時間與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發生率及嚴重程度之間的關聯。這一發現為臨床預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開辟了一條嶄新路徑,有望挽救眾多患者的生命,在臨床應用中具有重要價值。基于這一重大成果,團隊乘勝追擊,啟動兩項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有望為臨床指南的修訂提供關鍵依據,推動臨床實踐朝著更科學、更精準的方向發展。
據介紹,這項研究不僅開辟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預防的全新路徑,還提示評估相關藥物療效應考慮移植時間因素,也為深入揭示神經免疫機制、開發更多有效防治靶點筑牢了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