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Forté Ears,我所了解的確實不多,貌似這款定價接近3萬的Macbeth超旗艦耳塞,還是該品牌推出的首款耳機?加上夸張的歐美文學系外觀設計造型,以及各種強無敵的配置宣傳,初了解,直接觸發了我關于多年前某品牌、某幾萬的死去回憶。而后,其頻繁出現在我視野內,是幾位我比較欣賞的老玩家大V都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這與我的刻板偏見形成極大矛盾,也吸引我好奇嘗試。
幾經周折,兜兜轉轉,最近得償所愿,有機會上手蹭聽一番。直接給結論就是,拋開一切不談,單純說這個聲音,確實離譜,賣這個價格也確實沒法說是割韭菜,確有長處吧,接下來就從多個方面談一下個人的驚喜,覺得物有所值的詳解。
需說明我對歐美文化底蘊之類完全不來電,對各種非聲學相關的因素,也早就祛魅。但還是想夸一句Macbeth的包裝,相比其他所謂頂級耳塞的包裝,確實是相對而言設計比較用心的,觀感極佳,整體風格也在扣設計的主要動機,即莎士比亞的麥克白劇作,最主要的是尺度拿捏的還行,感覺濃度再多點就中二了。
配件部分是手感佳的皮質超大收納盒,本體與耳機線,以及四種不同尺寸的Eletech Baroque耳套和擦拭布,該有的都有吧。耳機線的材質是四絞高純度7N OCC單晶銅線材,0.78雙針可換線,為頂級玩家做好了更進一步,錦上添花,再買條頂級線的充分準備。不過就我個人而言,原線的效果就已經很滿意了。
在配置方面,Macbeth使用單邊11單元,3種不同換能原理混合搭配的設計,其中動鐵有5顆,3顆定制動鐵,其中2顆負責中頻,1顆負責高頻,另有2顆名為“Diablo”的聲揚定制低音單元,負責低頻部分的呈現,加之負責超高頻的4顆定制靜電單元和2顆負責全頻潤飾的骨傳導單元,就,挺復雜的。
我第一眼看到這個配料表,首先反應是,確定這是頭一次做耳機的廠家會選的配置組合么?這幾種換能原理和搭配方式,看上去顯然是經過很成熟的思考,做好了確實很出彩,但是想做好,難度也很高,如何搭配和諧也是問題。尤其現在已經不再是當年那種簡單堆料做噱頭的環境,特別是在消費降級的周期,人們更多也回歸理性,更不是隨隨便便能為了面子或者什么其他的去付費高價貨的時代了。
小小的跑題疑惑之后,回到主角的配料表身上,其中特別吸引我的是聲揚定制低音單元,聲揚的動鐵做出來低頻效果有多好,已經可以說是玩混合單元耳機的玩家眾所周知的常識了,特別還是定制的,不用聽都知道低頻是出彩的位置,而超高頻堆了4顆靜電,還加上骨傳導打底,猜測是重視現場還原的聲音風格了,畢竟只是想強調上盤延伸,似乎不需要再額外加骨傳導去讓調音整體的不同換能原理之間和諧共處的難度,再額外增加一個難度量級。
事實上,開聲初聽與我猜測的基本一致,作為品牌初上手的作品,完成度卻意外的高,但我只是感嘆調音設計的用心仔細,而并不覺得僅憑這點就足以支撐售價。一次做好是驚喜,做的到底有多好?才能反應價值。在低頻部分,Macbeth聽上去完全就是大口徑動圈的感覺,沖擊力,量感非常豐沛,聽鼓詩這類有勁的曲目,對力量感的詮釋是我所有聽過的動鐵耳機里面最出彩的梯隊,而相比動圈更好的是,其低頻部分的細節呈現能力,尤其極低頻弱音的細枝末節刻畫,確實是有動鐵獨具的換能原理層面的底層優勢,更別說在易驅動層面的靈敏度優秀表現了,相比接駁專業播放器,即算是使用手機接小尾巴聆聽,其低頻的頂級量感質感表達,都沒有明顯的劣化表現,這也符合我對所謂“頂級”耳機的驅動難度要求認知,起碼我是沒法接受花大幾萬買個旗艦,還非得必須給配個播放器限制使用場景,比如大夏天的,必須帶播放器放褲衩口袋里走兩步就得提褲的奇葩體驗。
人聲部分的基本項目表現都是滿分,如密度,結象,流暢表達,情感中立性,男聲的厚度足夠,女聲的齒音也不扎耳,這些技術層面能解決的基本部分,確實做出這個價格該有的水平,額外我更喜歡的是藝術層面的。Macbeth對于人聲的現場感刻畫是極好的,這涉及位置的把握,人聲的空間感環繞,以及對于音色的理解。具體說來,惠威金耳朵那張試音碟里有一首《One I Love》,這是首相對純粹的女聲歌曲,使用Macbeth來聽,我獲得了從未有過的體驗,是感受到人聲的回響空間表達,以前沒覺得這首歌有啥特別的,最多測一下女聲毒不毒,是不是刺激,而這次是明顯感受到這首歌的區別,一種如臨現場的特別的空間詮釋。《黃河的水干了》這首歌也是一樣,獲得別致體驗,騰格爾的聲音扎實厚度完美詮釋,沒有在音色渲染上做大文章,純粹自然回放,但還是極度感人,這種感人就來自聲音的空間環繞效果,余音繞梁,仿佛真的置身廣袤大地對天放聲歌唱。
樂器部分,海頓的“皇帝”弦樂四重奏循環起來完全不能自拔,4顆靜電單元負責超高頻,動鐵負責高頻,還有骨傳導做打底輔助,融合一體的呈現并不是簡單素質化的銳利表達,而是更符合現場聆聽所見所感的自然之聲,弦樂的泛音是自然的而非刻板銳利的,顯然這條耳機是用來欣賞音樂的,而非拿著放大鏡給音樂找細節瑕疵的,即便它真的有這個能力,但你不會想這樣做,因為它對細節的呈現能夠做到舉重若輕,豐富的細節解析但并不會讓你覺得呈現的特別刻意,潤物細無聲,一切為聽感服務,這是我覺得比較打動我的地方,也是我認為其調音理念藝術層面的思考是非常成熟的,畢竟這年頭真不缺拼素質的產品,在這個價位,也更不會有人需要先拿它測測加州旅館現場第幾排的第幾位觀眾在何時咳嗽了。此外,大編制的表現,聲場宏大與細節清晰是不矛盾的,整體的詮釋是具備藝術性而非刻板的,長時間聆聽佩戴的舒適性與毫無侵略性的聲音風格是可以不知不覺一聽一上午的。特別在管樂的部分,金屬質感而又過于刺激,飽滿厚度兼具圓潤形態,正如前面的弦樂一樣,對于聽感音色的拿捏尺寸非常得當,甚是精巧。
最后簡單總結,回答題目的問題,盡管Macbeth乍一看售價似乎有點沒譜,但在這么一個消費謹慎,錢越來越值錢的時代,還敢定在這種價位,自然是考慮到如我這種條件反射般對高價耳機的疑惑甚至質疑,甚至是打好提前量,審慎制作了這款完成度極高,融合老練,審美獨到的頂級初作,用高超技術與完美藝術共同驚艷驚喜每一個愿意嘗試的人,打消任何存在的價格懷疑。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但也是一次成功的嘗試,若你有機會見到Macbeth,請一定聽聽看,不帶任何有色眼鏡的去客觀審視,也許你也會跟我一樣,從質疑到服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