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非洲版“越南戰爭”的羅德西亞叢林戰爭從1964年7月4日開始。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解放軍在梅爾塞特村伏擊打死一名白人男性,當地一家公司工頭的彼得魯斯·奧伯霍爾澤(Petrus Oberholzer)。當時他正與妻子和家人在一條主干道上旅行。奧伯霍爾澤死后,襲擊者試圖焚燒他的尸體和汽車。然而,另一輛汽車趕到現場,他們被趕走了。警方找到了兩張紙條,上面寫著兇手威脅說“如果他們不想歸還我們的國家,就殺死所有白人”。這場殺戮對這個小而緊密的白人社區產生了持久影響。
史密斯政府的反應不出所料,逮捕了西索爾等數名津巴布韋非洲人民聯盟和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聯盟領導人,其余領導層成員則流亡至贊比亞和其他鄰國。隨后,史密斯政府于1965年11月11日單方面宣布獨立。這是南羅得西亞白人少數派堅持繼續統治而不與黑人多數派分享權力的合理結論。
時任南羅得西亞總理的伊恩·史密斯宣布羅得西亞脫離英國獨立
由于英國不愿看到其殖民地在無法確保多數派統治的政府下獨立,伊恩·史密斯領導的羅得西亞陣線決定采取宣布獨立的激進舉措。作為回應,英國首相哈羅德·威爾遜宣布該宣言非法,是對南羅得西亞實施的制裁。然后羅得西亞陣線在1965年的獨立決定,標志著已經沒有妥協的余地。
當黑人領袖們意識到英國干預的希望落空時,他們認為除了反抗和戰斗別無選擇。1966年4月28日,47名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聯盟下屬的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解放軍成員首次通過贊比亞大規模深入羅得西亞領土,他們在西諾亞(Sinoia)與羅得西亞安全部隊遭遇,羅德西亞叢林戰爭中的首場戰役 --- 西諾亞戰役(Battle of Sinoia)拉開序幕。
當時游擊隊分成多支小隊滲入羅得西亞,其中一支由7人組成的小組在接近西諾亞地區時被英屬南非警察的反恐小組發現。雙方隨即爆發激烈槍戰,最終7名游擊隊在彈藥耗盡后被打死。
這些游擊隊最初計劃切斷卡里巴水壩至卡里巴的輸電線(該輸電線為羅德西亞提供了70%的電力),但沒有成功;隨后,游擊隊又計劃襲擊停電的西諾亞市中心和警察局。羅德西亞直升機在戰役中被有效地用作對地攻擊,這是擊敗7名游擊隊員的重要因素。
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解放軍發言人后來聲稱,他們打死25名警察和擊落兩架直升機負有責任,但羅得西亞政府對此提出異議,稱安全部隊沒有人員傷亡。
當時媒體報道了此次襲擊
雖然單純從軍事角度來說,此戰對于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解放軍來說是一場災難。對于非洲民族主義者來說,這是他們解放戰爭的開始。津巴布韋至今仍將這一天作為解放斗爭日來慶祝。
第二支游擊隊進入哈特利,他們在那里休息了幾個星期,獲得當地居民提供的食物。在5月17日,游擊隊攻擊一個農場,殺死農場主和他的妻子。羅得西亞輕步兵和英國南非警察最終打死或俘虜了游擊隊。
總的來說,戰爭的初期對于游擊隊來說充滿挑戰。由于絕大多數游擊隊已經離開津巴布韋,他們必須跨越邊境才能滲透到該國。最初,絕大多數攻勢都是從贊比亞發起,因為贊比亞同情津巴布韋非洲民族主義事業。但游擊隊面臨一個天然障礙 --- 贊比亞河。加上地勢平坦,游擊隊很難逃避偵查。這使得羅得西亞軍隊的工作變得更容易,因為它可以集中相對較少的人力來防止跨境入侵。無論有多少小團體成功滲透進來,都無能為力,最終被裝備更精良、訓練有素的羅得西亞軍隊輕易追捕。
地勢平坦的贊比亞河實際上稱為游擊隊發動進攻的障礙
津巴布韋人民革命軍使用各種策略來提高成功的機會,例如在一天行軍距離內建立一系列臨時營地,儲存武器和食物,以便在行動期間和之后有安全的避難所。為了應對這種策略,羅德西亞人采用了一種名為“火力”的戰術。他們在許多地點設立了觀察哨,負責識別可疑活動。隨后,他們派出小組去收集有關特定區域內潛在游擊隊的信息。
精銳的塞盧斯偵察兵部隊經常負責收集此類情報。一旦他們確認有游擊隊存在,羅得西亞直升機就會被派去攻擊。任何逃跑的游擊隊都會被傘兵或其他軍隊攔截,他們會聚集在一小塊區域擊敗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解放軍或津巴布韋人民革命軍。
羅德西亞軍隊在整個戰爭期間完善了火力戰術,這在避免大量傷亡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必須記住,羅德西亞的白人人口數量相當少,因此他們必須找到盡可能避免傷亡的方法。
精銳的塞盧斯偵察兵負責收集游擊隊信息,為空襲做準備
當時,羅得西亞政府和軍方認為,火力隊是他們戰勝非洲民族主義者的法寶。
在1966年12月,史密斯政府和英國政府在老虎號巡洋艦(HMS Tiger)上的對話失敗,意味著與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解放軍和津巴布韋人民革命軍低強度戰斗持續進行。這兩個游擊隊也得到南非非國大的支持。
在1967年8月1日到9月8日之間,羅得西亞軍隊在與從維多利亞瀑布地區滲透到羅得西亞的一大群津巴布韋人民革命軍和非國大的民族之矛在萬基(Hwange)附近作戰時遭受了首次傷亡。盡管羅得西亞人在這場戰爭迄今為止最大的戰役中給游擊隊造成了慘痛的失敗,他們也損失了7名軍人。非國大的參戰讓南非種族隔離政權有借口派出警察部隊支持羅得西亞。
另一次大規模入侵發生在1967年12月下旬。超過120名津巴布韋人民革命軍和非國大的民族之矛成員穿越贊比西河,向卡羅伊(Karoi)方向前進,并在沿途設立臨時基地。他們的行動一直未被發現,直到1968年3月羅得西亞軍隊出動阻止他們。大鍋行動(Operation Cauldron)從南羅得西亞發起,在四架轟炸機的協助下,他們開始在該地區巡邏尋找游擊隊。
3月18日,他們發現了臨時營地并將其摧毀,隨后與叛軍交戰。這場戰斗持續到5月下旬,69名游擊隊員和6名羅德西亞士兵陣亡,更多游擊隊員被俘或逃往贊比亞。羅得西亞軍隊成功地以最小的傷亡阻止了叛軍的進攻,這讓史密斯政府有勇氣在1968年10月拒絕了英國政府進一步尋求外交解決沖突的嘗試,導致在無畏號兩棲攻擊艦上進行的另一輪談判失敗了。
就在面臨來自羅得西亞政府強力鎮壓之際,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解放軍和津巴布韋人民革命軍爆發內斗,加上非洲統一組織暫停援助,非洲民族主義事業遭受了進一步打擊。這兩支游擊隊還被爆出控密謀反對贊比亞總統肯尼思·卡翁達,結果于1971年被驅逐出境。
1971年下半年,羅得西亞問題各方再次嘗試通過談判解決問題,這次的談判對象是阿貝爾·穆佐雷瓦主教等津巴布韋領導人。談判由英國政府任命的皮爾斯勛爵委員會主導,但這輪談判也未取得任何突破。羅得西亞人是戰爭第一階段的明顯勝利者,并對繼續沿著這條道路前進充滿信心。
戰爭第一階段的明顯勝利,讓羅得西亞人對前景充滿信心
然而不久,地緣政治形勢開始發生有利于非洲民族主義者的變化。整個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津巴布韋內部的游擊活動并沒有特別大的影響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段時間成了津巴布韋游擊隊的重組時期。此時,他們與蘇聯、中國和古巴教官的訓練更加深入。
津巴布韋游擊隊之前以贊比亞為主要行動基地,但被爆出控密謀反對贊比亞總統肯尼思·卡翁達后被驅逐出境。到20世紀70年代初,莫桑比克解放陣線(FRELIMO)的反殖民主義運動在莫桑比克成功擊敗了葡萄牙軍隊。在那里,葡萄牙軍隊寡不敵眾,被FRELIMO牽制,這使得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解放軍得以從容遷往莫桑比克。這為非洲民族主義者提供了更好的行動基地,并迫使規模較小的羅得西亞軍隊增派兵力。
莫桑比克解放陣線在莫桑比克發動的獨立戰爭,幫助津巴布韋游擊隊
此外,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聯盟開始致力于贏得黑人農村地區的民心。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聯盟的策略是將農村地區政治化,使他們能夠在那里建立營地,以便對羅得西亞發動伏擊并在他們使用的道路上埋設地雷,并且到1972年在津巴布韋東北部的奇韋謝部落托管地站穩了腳跟。
羅得西亞軍隊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員來有效地巡邏津巴布韋整個遼闊的領土,因此,對他們來說,盡可能地阻止游擊隊入侵邊境至關重要。到目前為止,他們的工作很有效,但現在他們還必須面對駐扎在津巴布韋境內的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解放軍營地,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