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熙君
3月25日,初春蘇州,乍暖還寒。在融通醫療蘇州一〇〇醫院中西醫結合科的病房里,76歲的軍休干部史家放正在專注地練習八段錦,動作舒展有力,額間沁出的薄汗在窗外陽光投射下泛著微光。誰能想到,兩個月前,這位曾飽受胃癌、腸梗阻和短腸綜合癥折磨的老人,連翻身都需要他人幫助;從生活無法自理到重拾行走能力,從每天腹瀉十余次到逐漸恢復腸道功能,這場康復奇跡的背后,凝聚著蘇州一〇〇醫院中西醫結合科醫護團隊的專業與溫情。
緊急轉院:一場與時間賽跑救治接力?
去年冬季,剛經歷胃癌根治手術和腸梗阻二次手術的史家放陷入至暗時刻。因小腸被切除近2米,他罹患短腸綜合癥,每日腹瀉達十余次,體重驟降20公斤,瘦得“只剩一把骨頭”。化療后他蜷縮在病床上,連吞咽流食都需護理人員協助。蘇州軍休中心領導得知情況后,為了讓他盡快康復,當即決定將他轉入軍休干部醫療定點醫院——蘇州一〇〇醫院。
“那天是周日,吳天勤主任接到電話后,放棄休息時間,立即協調救護車把史家放接到科室病房。”醫生王婷婷回憶,轉運途中團隊全程監測史家放的生命體征,病區提前備好特制營養液和中醫敷貼。當救護車抵達時,等候多時的醫護人員迅速將他安置在朝陽的獨立病房,床頭擺放的綠蘿讓消毒水味彌漫的空間透出幾分生機。
中西醫結合:精準治療破解康復難題?
面對史家放復雜的病情,吳天勤主任連夜組建由消化內科、中醫科、康復科組成的專業團隊,認真研究治療方案,指定消化內科醫生王婷婷作為主治醫生,中醫師初炳增、康復師張翼翔密切配合,精心治療,護士長王錦云負責悉心護理。
治療團隊“聯合作戰”,西醫精準調控全腸外營養配比,配合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中醫師辨證施治,以健脾益氣中藥方劑煎湯代茶,輔以臍周艾灸溫通經絡;康復師設計床上踝泵運動方案,逐步增強肌力。為緩解頻繁腹瀉,護士團隊創新采用“四步護理法”——每次便后溫水沖洗、皮膚屏障保護、穴位按摩、心理疏導。團隊既分工又協作,如同精密儀器的齒輪嚴絲合縫。
溫情照護:在細節中重塑生命尊嚴?
“最難的不是治療,是幫他找回康復的勇氣。”護士長王錦云清楚記得,史家放入院初期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在病床上,心情失望,情緒低落。“護士們每天都會按時查房,仔細觀察他的身體狀況,為他進行各項護理操作。“她們動作輕柔,態度溫和,總是耐心地解答我的疑問,讓我感到非常安心。”史家放笑著說,“有一次,我身體突然感到混身瘙癢不適,護士立刻請來皮膚科醫師,迅速采取措施,及時緩解了我的癥狀。她們的細心和專業,讓我感受到了溫暖和力量,讓我能夠更加勇敢地面對病痛,堅定康復的信心。”
當史家放病情穩定下來之后,護士們協助他自己下床推著輪椅行走,又到攙扶著他在走廊行走,再到護佑他自己獨立出入病房行走。護理第10天,腹瀉次數減至3次;第20天,能自主吞咽半流食;第35天,化驗單顯示白蛋白指標回歸正常值時,病房里爆發出歡呼聲。史家放說:“護士們的付出,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硬核團隊:軍休干部“健康守門人”?
中西醫結合科這支創造康復奇跡的團隊,有著鮮明的軍隊醫院底色:科主任吳天勤原是遠近聞名的老軍醫,醫生和護士團隊多次參加過駐軍部隊大型醫療保障任務。“軍休干部把半生獻給國防,我們必須讓他們活得有質量。”吳天勤展示科室的“三專三心”服務標準——專屬醫療檔案、專人全程陪診、專家集體會診;治療精心、護理貼心、溝通耐心。團隊創新建立“功能醫學評估體系”,將中醫體質辨識與現代營養評估結合,為軍休干部患者定制“一人一策”方案,進行精心療護。
近日,在蘇州一〇〇醫院與蘇州市軍休干部服務管理中心聯合舉辦“情暖軍休,健康同行”主題活動現場會上。史家放由衷地說:“一〇〇醫院與眾不同,是一所醫康養結合的現代醫院,用百分百的仁心仁術,守護著軍休干部的暮年安康,在為軍服務方面任何一家醫院也比不了。特別是中西醫結合科,有一個強有力的團隊,一個專家主任領軍人物,一個充滿愛心的護理隊伍,醫療技術精湛,服務悉心周到,科室環境潔凈,是軍休干部的治療和康養首選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