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春和景明時。趁著春光,宜到處“逛吃”。
近日,位于上風上水的成都西北、作為“川菜之魂”郫縣豆瓣發源地的郫都區,吸引了一波網絡達人采風。這是一次特別的味蕾spa之旅,在郫都區美食濃度最高的中國川菜產業城4.23平方公里相關區域,大V們既被益生菌“洗澡”泡菜、新品酸奶、郫縣豆瓣炒制的干鍋蝦等勾著饞蟲、吊著胃口,也在毗鄰水源保護地的大片銀杏樹林里對著兩口鍋(柴火雞、火鍋魚)大快朵頤……引得大V們和追更的網友連連感慨——
“今天發酵忙,明天香破房……立志偷走所有人的最后一口飯!”
“曾經我以為快樂是詩和遠方,直到在郫都區,被丹丹豆瓣開了光。”
“這么多的美食,真的太有食欲了。”
“突然愛上了,怎么辦?”
如果說人間至味首先要舌頭說了算,通過跟隨大V們在郫都區深度體驗,我們還梳理了以下解碼川味美食的關鍵詞——
關鍵詞1:氣味
隨著車駛出郫都城區,三月的春光里,空氣里的油菜花香漸漸濃郁。等拐進位于安德街道的中國川菜產業城,無論是在專注于益生菌的四川高福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高福記”),還是在建立了奶制品現代化生產線的四川新希望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新希望”,只要是在戶外,便持續有火鍋底料的辛香一陣陣飄散過來。此時還不到上午10點,然而就有了“干飯”的念想。
午飯后有點昏昏欲睡,可一走進四川省丹丹郫縣豆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丹丹豆瓣”),便有類似酒曲的氣味撲面灌入,讓人頓時清醒過來——了解丹丹豆瓣的由來、豆瓣制作工藝及各類豆瓣產品展陳,便有了更高的興致。
(↑傳統缸式“翻曬露”在“丹丹豆瓣”僅作展示、體驗)
(↑隔著玻璃拍“丹丹豆瓣”位于三樓的陽光曬場。曬場隔絕蚊蟲和飛鳥,但不影響日照)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討論豆瓣如酒、如火腿、如醬油、如醋,也講究年份、都“越陳越香”時,工作人員解釋,豆瓣在不同發酵階段有酯香、醬香的區別。一路走走停停,到三樓,在鮮亮豆瓣醬由多條一字槽鋪陳開的陽光曬場,有人脫口而出:“是回鍋肉的味道!”
用嗅覺的方式打開郫都,則在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楊國福”)有更多樣的體驗。牛油火鍋、純香料、番茄湯鍋等各種氣味,讓人在廠區內外不同位置不由深吸一口、再吸一口……甚至站在同樣的位置,因為時間不同,那刺激口水分泌的香味竟然也有所不同。
關鍵詞2:科技
此行見識的科技含量,不是與“狠活”相關的“科技”,而是深耕食品行業、精準出擊、開出一片天的科技帶動效應。
我們在探訪中了解到,“高福記”前身為著名下飯菜和豆瓣發酵品牌“飯掃光”的一個部門,“在發酵過程中有益生菌”,所以從2003年就開始專門研究益生菌/乳酸菌。這不看不知道,一看還真開腦洞啊,原來乳酸菌食品大家族中,不僅有葡萄酒、酸奶、奶酪,還有風靡亞洲的泡菜、豆豉、豆腐乳、醬油!2005年,“高福記”篩選了上萬個菌株;2007年,開始做噴霧干燥線,讓益生菌獲得更高穩定性并實現常溫保存,這一技術還申請了專利,“所生產的益生菌不用冰箱冷藏,1年后依然有70%的活性”;2010年,獲得全國第一張乳酸菌生產許可證;2012年,又有零亞硝酸鹽的泡菜專利獲成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13年,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16年,設立“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2018年,攻克袋內發酵技術,推動便攜袋子里泡出爽口“洗澡”泡菜實現量產……
(↑“高福記”擁有全國第一張乳酸菌生產許可證)
(↑袋子里泡泡菜,配料表里僅有益生菌,杜絕亞硝酸鹽)
“新希望”在郫都區設立乳品營養與功能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丹丹豆瓣”同時有四川省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食品用酶生物發酵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豆瓣醬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以麻辣燙起家的“楊國福”為四川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匹配了國內首個超現代化全系進口設備的工業4.0智能型工廠(車間為自上而下多層結構,除拆包投料,其余包括除雜、計量、X光探測在內的10多個工序,均為無人操作)……諸如此類,讓郫都美食的科技成色更足。
關鍵詞3:健康
世界500強企業“新希望”位于郫都的廠區設置了“食育樂園”,活動當天,我們恰好遇到郫都區水木潤童幼兒園的小朋友在老師、家長的陪伴下進行研學體驗。看奶制品流水線的前處理車間、罐裝車間,雖然有玻璃相隔,但是無一例外,每個人都要穿了鞋套才能進入。不僅參觀區的地面一塵不染,解說員透露,生產車間更是嚴格無塵,“每天三次消毒,清潔度媲美手術室,你們看到的連接管道,里面還有細管,不容任何異物進入。”
(↑“新希望”罐裝車間,這么細的管道里還要套管子)
“作為鮮活農產品的奶產品,必須考慮時間和距離對品質的巨大影響。在現有條件下,優質奶只能產自本土奶。”基于這樣的認識,在全國擁有12個牧場(其中兩個分別在成都青白江和眉山洪雅)的“新希望”于2011推出了全球第一款以時間定義新鮮的牛奶產品。解說員提醒,所有鮮牛奶都建議隔水溫熱即可,“從營養的角度,直接冷飲最佳”。
(↑“楊國福”車間,設備投用近10年,依然干凈得“像新的”)
在同樣要換鞋套才能參觀的“楊國福”生產車間,采用了全食品級316L不銹鋼材質,在不能有任何腳印、雜質、衛生死角的要求下,已投用近10年的廠區包括粉料車間,被評價為“干凈得就像新的”,就連地漏也是從德國進口的純不銹鋼,光是安地漏就投入了1000多萬元,從而充分保障食品安全……
(↑四川人對“好吃”的最高評價:湯湯留到二頓吃面!大V們試吃的干鍋蝦就是用這包料炒的,背景為“丹丹豆瓣”的抖音直播間工作人員)
而僅憑一包豆瓣炒料就讓一盆干鍋蝦香到“開光”的“丹丹豆瓣”,正在從“國民豆瓣”向“有機健康生態圈”跨越,今年糖酒會期間,新推出了有機郫縣豆瓣和有機紅油郫縣豆瓣。
關鍵詞4:文化
擁有中國唯一川菜博物館的郫都區,自然是美食文化的高地。博物館分典藏館、互動演示館、品茗休閑館、灶王祠、川菜原料加工工具展示區、川菜原料展示區、郫縣豆瓣傳統工藝展示區等,擁有藏品6000多件,深度挖掘了川菜文化的精髓。
(↑川味美食走四方,既傳統又現代的中國川菜博物館展陳)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育一種地方風味。那么,何以“食在中國、味在四川、魂系郫都”?中國川菜博物館對此的解讀,一是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物質基礎造就了巴蜀民眾休閑安逸的生活形態;二是千百年來不斷的移民匯入融合,五方雜處,兼收并蓄,包容創新,鑄就了現代川菜別具一格的風味體系,也成就了成都“世界美食之都”的殊榮,成為了最能體現川人精神的文化名片。
觀展得知,歷史上的著名老饕(吃貨)除了蘇東坡,還有陸游,詩云:“東來坐閱七寒暑,未嘗舉箸忘吾蜀。”“老子饞堪矣,珍盤憶少城。”著有《魚翅與花椒》的英國美食作家扶霞·鄧洛普,曾是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的第一位留學生……
(↑扶霞·鄧洛普與川菜的淵源)
除了中國川菜博物館這樣的美食文化“集大成”之地,“丹丹豆瓣”和“楊國福”自家的形象展示區,也給大V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丹丹豆瓣”為什么叫“丹丹”?源于郫都區的“區花”是有著“山丹丹花開”名頭的杜鵑,“丹丹豆瓣”雖為民企,卻從側面體現了這一郫縣豆瓣行業首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代言”地方的使命感。“丹丹豆瓣”對于豆瓣制作工藝還有特別文藝、特別上頭的詮釋:“一心二選,山泉水,四季菜鮮,五百疊翻,六月艷陽天,七夜承甘露,八月紅椒串串,久久回味,始得丹丹。”
(↑別具匠心的“楊國福”發展版圖)
曾經的“蓉漂”楊國福在企業博物館從2003年開哈爾濱第一家小店說起,以各種香料食材拼出的世界地圖結束,通過標注“楊國福”在全國33個省級行政區及海外20個國家鋪設的門店點位,展示了“楊國福”自創立尤其入川建廠以來的高速增長和世界版圖。
關鍵詞5:產業
從尚滋味、好辛香的傳統,到清鮮醇濃并重、善用麻辣的調味特色;從花椒與辣椒、郫縣豆瓣、泡菜、高湯等基礎調料,到變幻多彩的二十四種復合味型;從傳統手工作坊制作到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的現代產業園區生產,川菜調味在傳承與創新中,呈現出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獨特魅力。有機融合一、二、三產業,川菜產業鏈也構建了川菜從田間到餐桌、從生產到服務、從物質文化到非物質文化的完整形態,在促進川菜現代化發展、推動鄉村振興、不斷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飲食需求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郫都,美食賽道的人才濟濟、產業集群、園區經濟,更成為了拉動地方發展的助燃劑之一。
根據郫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籌)川菜產業部統計,川菜產業城已建成數字車間、智能工廠6家,培育4家企業入選四川省制造業“智改數轉”擬推薦入庫項目,協助中藥飲片申報成都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企業遴選,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去年,中國川菜產業城規上工業產值突破百億元,全年累計實現規上工業產值106.81億元,同比增長9.92%,累計增加值25.58億元,同比增長10.16%;全年簽約注冊項目6個,協議總投資43.6億元,其中重大項目5個。
有道是“詩意鵑城至味長”,來郫都一飽口福吧,也領略這里在美食領域的無限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