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深度關系》作者:大衛·布拉德福德 和 卡羅爾·羅賓
2025年第18本書
書中的內容來自斯坦福商學院50余年經典課程“人際互動”,兩位作者將人際心理學的重要核心知識點應用在5種典型的人物關系——父女、夫妻、閨蜜、兄弟、同事中,探討了關系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幫助讀者與家人、朋友和同事建立充分信任、彼此成就的深度關系。
值得一讀,書中的很多建議,對在家庭內部和朋友之間的溝通很有幫助,在職場上也有用,我們應該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是每個人都應該了解的知識。
什么是深度關系?
深度關系是可以養成的。這種關系有六個特征:
1.你和對方都可以更充分地展現真實的自我。
2.你們兩人都愿意袒露脆弱的一面。
3.你們相信自我表露的信息不會 被用來對付自己。
4.你們可以坦誠相待。
5.你們可以用建設性的方式解決沖突。
6.你們都愿意為對方的成長與發展付出。
15%法則
你應該表露多少?應該何時表露?這些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但根據我們的經驗,人們通常太過謹慎了——他們可以分享的比自己認為的更多、更早。
你可以想象三個同心的圓環——離圓心越遠,安全感越少。中間最小的圓環是舒適區。這個區域代表你會毫不猶豫地說出或做出的事。對于這些事情,你感到完全放心。最外層的圓環是危險區,是你不會考慮做或說的事,因為很可能造成負面的后果。
“舒適區”和“危險區”之間的圓環叫“學習區”。對于這個區域里的事情,你不確定別人會有何反應。在這個區域內,人們通常能學到一些東西。有些學生擔心,冒險進入學習區,可能會有無意中陷入危險區的風險。我們對此的建議是,你可以像下面的圖一樣,稍做嘗試,只踏入學習區15%的區域。采用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即便遇到壞事,也不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如果你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互動,就能幫助別人進一步地了解你。有了這次的成功經歷,你就可以考慮再前進15%了。
15%法則不是絕對的金科玉律,其價值在于幫助你考慮各種可能的選擇。走出舒適區是學習的基礎。
對于15%法則,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項。首先,這是主觀的:15%對于你來說可能風險很低,但對于另一個人來說則可能是極端危險的。
打破負循環
無論是在工作關系、手足關系、朋友關系,還是婚姻關系里,影響力的差異都是存在的(尤其是在婚姻關系里)。如果兩個人被困在有問題的循環里,并不意味著他們要一直待在那里。無論是麥蒂還是亞當都可以打破這種循環。不過,影響力更大的人更容易帶頭做出改變。盡管讓影響力小的人采取主動很難,但也是可能的。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再放棄自己擁有的權力。人們經常放棄自己的影響力,往往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這樣做。
放棄影響力的十種方式
● 假定自己的需求不如別人的重要。
● 不聽從自己的感受。
● 允許自己說話被打斷。
● 在有人不同意你的看法時讓步。
● 回避沖突——不提出反對意見,維持表面的和諧。
● 不給予反饋,假定問題可能在于自己。
● 關心自己是否能得到別人的喜愛、認可,并將這一點視為最重要的事情
● 認為自己說的話無關緊要。
● 不承認自己的成就。
● 除非自己有解決方法,否則不愿指出問題。
對于權力小的人來說,這些信念或行為會讓他們難以提出困難的問題,并堅持為解決問題而努力。然而,最嚴重的限制性因素是對沖突的恐懼——認為沖突是關系有問題的表現,或者認為一旦發生沖突,分歧就會升級,并且對關系造成永久性的損害,或者會毀掉關系。
所以在任何一段關系中,你都要考慮一個問題:你認為你對對方的影響力有多大?
針對行為給予反饋
針對行為給予反饋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它既能讓你直接提出問題,又盡可能不讓對方產生防御的心態。
在一段關系中真實地表達自己看到的現實,可以用直接的、不指責的方式提出問題,真正地幫助兩人理解到底發生了什么。你可以指出有問題的行為,并分享你對此的反應。這個過程中不需要推測對方的意圖。
成年人經常落入一種陷阱,也就是他們認為自己知道別人的動機和意圖。但是,除非對方明確地告訴我們,否則我們的猜測僅僅是我們的直覺而已。他們的意圖是他們所知的現實,而我們不知道。
所有的反饋都是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是關于反饋者的,也可能是關于接受者的(通常兩者都有)。那只是信息,而信息總是多多益善的。簡而言之,知道總比不知道好。
下面是你可能難以給予反饋的原因。(請注意,有的原因與我們放棄影響力的方式有些重合。)哪些原因符合你的情況?
● 不待在自己的半場,喜歡推斷他人的動機和意圖。
● 不確定自己的感受(尤其是脆弱的情緒,如受傷、被排斥和悲傷)。
● 不表達自己給予反饋的目的。
● 給出的反饋太籠統。例如,太拐彎抹角,不能具體描述真實的行為,或者用更好接受的措辭來掩飾事情的影響,導致聽者誤解你的意思。
● 為了給對方留下好印象,或者讓對方尊重自己而有所保留,或者輕描淡寫。需要被別人喜歡、被看作“好人”。想要取悅他人。
● 擔心出錯,或者擔心對方會否認。心里有這樣的想法:這是我的問題,把我的問題歸咎于別人,實在是太自私了。
● 擔心關系可能受到損害或破裂,認為關系的和諧取決于沒有沖突。
● 害怕沖突,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
● 挑戰和對質的場景讓你感到不舒服,尤其是在面對權威人士的時候。
● 擔心對方會報復或不給你反饋。
即使反饋是針對具體行為的,要你接受反饋有多難?你是否會……
● 產生抵觸心理,予以否認,找借口,為自己的行為辯解?
● 轉而談論對方做了什么才導致問題的產生,或者通過指出對方的錯誤來報復他們?
● 變得十分沮喪,以至于聽不進去反饋的內容,導致對方退縮,或者對提出這個問題感到內疚?
● 遠離那個提出反饋的人,與他保持距離?
● 口頭上接受反饋,但心里并不接受?
自我反思
1.忽視感受:你有沒有用下面的某種方式忽視自己情緒的傾向?
● “我不應該感到某種情緒。”
● “我覺得自己的感受在這個情況下是不合理的。”
● “我相信這種感受會過去的。”
● “我的感受互相矛盾。”[(+5)+(-5)=0]
● “我太生氣了,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好好講話。”
你還會用其他方式來阻止自己識別或表達情緒嗎?如果會的話,這些傾向是從哪兒來的?
2.編故事:你有沒有編故事、推測他人所知的現實的傾向?你的“我猜”會不會變成“確信”?在什么情況下更有可能發生這樣的情況?
3.問題解決的四個階段:
● 讓對方嚴肅對待反饋
● 分享所有的問題
● 找到解決方案
● 修復關系
在這四個階段里,你可能會做哪些阻礙有效解決問題的事情?
4.防御:
● 你的防御:你產生防御心態的頻率有多高?什么情況通常會觸發防御的感覺?當你有這樣的感覺時,你是如何處理的?● 他人的防御:當他人產生防御心態時,你會如何回應?
選擇一兩個你想要改善的領域,并設定一些改變的目標。如果有人支持你,改變會變得更容易,更有可能成功。去找一個朋友,讓他來幫助你實現學習目標。
全書要點總結
●如何更充分地做自己,其中包括要看到表達自己情緒的力量。你已經學會了如何運用15%法則來提高關系建立過程中的自我表露。即使表露自己脆弱的一面可能會有風險,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益處都遠大于風險。愿意讓他人充分了解自己是需要勇氣的,你已經知道,愿意表露脆弱更多地源于一個人的力量,而非軟弱。
●如何創造條件讓對方更愿意自我表露,做真實的自我。在這個過程中,傾聽對方的感受并鼓勵他們充分表達是至關重要的。同樣地,你也學會了不要急于做出評判。相反,即使你一開始不理解對方或者他們做了讓你不高興的事情,也要保持好奇。你也學會了重視對方的獨特性,而不是要求他們變得像你一樣。
●提建議的局限以及問開放性問題的力量。你已經提高了自己的共情能力。正如你想被人充分地了解和接納,你也學會了如何充分了解和接納他人。
●如何給予并接納針對行為的反饋,如何提出并解決困難的問題,以及如何幫助他人看到他們做得好的地方和有待改善的地方。你和對方面臨的困境可能是微小的“刺痛”,也可能是重大的沖突,但你已經發現,無論問題大小,反饋(盡管有時很難)都無須成為一種攻擊。相反,反饋可以是一種讓核心問題暴露出來的方式,這樣你們兩人就可以共同解決問題。如果你們都致力于幫助對方成長、增進你們的關系,反饋就無疑是一份禮物。
●欣賞情緒的力量與廣度。你已經意識到了你有能力在同一時間感受多種情緒,你也發現了所有那些妨礙自己識別并恰當利用情緒的方式。
●支持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支持對方有時需要提出困難的問題。這種問題可能讓說者和聽者都不好受。這樣一來,你就學會了如何變得比自己想象的更加誠實。這種誠實始于堅持表達自己所知的現實,也就是對方的行為對你的影響,而不是對對方的動機或品格做心理解讀。
●你的選擇比你之前想象的要多得多。有時并不是你“不能”做某件事或說某句話,而是你選擇不做或不說。有時沉默是最好的選擇,但重要的是要認識到這也是一種選擇。
●沖突不一定是破壞性的。如果你運用反饋模型,就能用建設性的方式提出并解決困難的問題,這樣反而能夠增強人際關系。
●關系很少會沿著直線向前發展。關系的發展往往會“前進兩步,后退一步”。要建立有意義的關系,就需要堅持不懈;困難只是可以解決的、暫時的障礙,而受到損害的關系也可以修復。
●你加深了對自己的了解——知道了自己的長處以及自我設限的地方。也許最重要的是,你明白了可以從多個地方獲得關于自己的信息。你可以從自己的情緒中學習,因為情緒可以表明什么對你來說是重要的。你可以通過問自己“我為什么有這樣的反應”來學習。你可以從反饋中學習,因為他人知道并告訴了你,你的行為所造成的影響。你現在也知道了什么情境會觸發你的情緒。
也許最重要的是,運用這些能力已經幫助你從自己的經歷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因為你已經開始采取行動改善人際關系了。你已經看到了什么方法對你、對他人有效。
行動起來
1.那么根據上面的總結,你覺得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從哪方面開始努力?
2.設置具體的學習目標:與某些能力相比,你對另一些能力更擅長、更得心應手。你不可能同時努力提高所有的能力,所以請記住15%法則,選擇更重要的能力。同樣地,你有沒有一些限制自己或讓自己陷入困境的做法。弄清自己想在哪方面努力,認識到自己在哪方面是成功的,可以幫助你發現檢驗自己技能的機會。
3.尋求幫助:他人能幫助你達成學習目標。因為要做出重大的改變,全靠自己是很難的。比如,即使更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是你的一個目標,你可能難以發覺自己何時在妥協。與你信任的人分享你想要努力改善的方面,讓他們留意你落入習慣的陷阱里,或者錯失進步機會的時候。他們還可能幫助你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目標,并思考達成這些目標的方法。
4.記錄并反思:在本書的前面,我們曾鼓勵你記日記。你不僅可以記錄你取得的進步,還可以借此進行反思。假設你有了一次失敗的經歷——你又一次沒能聽從感受的指引。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你是不是在處理某些情緒的時候遇到了困難?你是不是落入了自負的陷阱,讓你難以表露脆弱的情緒?
搞定五種爭吵,構建富有彈性的親密關系
這些知識讓你獲得更加穩固和長久的親密關系
婚戀中如何平衡「自我的需求」與「親密關系的需求」,找到不過于犧牲自我,也不過于以自我為中心的平衡?
14件能推動工作和人際關系發展的事
如何消除誤解,讓親密關系更穩固
職場女性如何在戀愛關系中時刻保持「人間清醒」?
為什么和你說話這么累?面對親密關系怎樣好好說話
世間最難的人際關系,就是學會保持最佳距離
極簡主義優化你生命中的七大關系:
下面是200多期的直播目錄,用來查詢以前的直播內容,可以關注視頻號:生活黑客、讀書方法,后在直播回放中找到最近半年的直播內容
近期直播過程中,發現大家還是有不少在100天行動踐行的問題,在注意力、時間管理上的困惑,因此想收集下大家在這方面的問題。本身在踐行100天行動的同學,也可以加上來,聊聊你的感悟或者困惑。
如果感興趣,可以加我的企業微信,和大家溝通。
關于warfalcon公眾號
①目前有3200+篇自我成長相關實用類文章
②4年進入有道云筆記最有價值公號top10
③6年占據印象筆記收藏服務總榜top1
④知乎同名帳號,回答被130萬+人收藏
5分享了超過1300本讀書筆記
加入一百天行動
有很多小伙伴說找不到我們了,微信改版,公眾號發布順序被打亂,如果你沒有星標,也很少點在看,那么你將不能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文章,或者是在兩三天后才能收到。
如果你想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內容,將我們「設為星標」吧,在閱讀文章時,也別忘了隨手點「在看」,星標+在看,就可以增加你成為warfalcon常讀用戶的幾率了:)
點擊公眾號「warfalcon」,按照以下操作就可以設置為「星標」啦~
喜歡記得點在看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