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鵬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導讀:2025年4月2日是葉銘漢先生誕辰100周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舉辦了“葉銘漢星”命名儀式。葉先生愛國敬業、嚴謹求實、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后輩們為祖國的高能物理事業奮斗!
謹以此文紀念葉先生,在星空閃耀的“葉銘漢星”,指引高能物理人砥礪前行!
鄭志鵬在“葉銘漢星”命名儀式上致辭
2024 年10 月4 日下午我接到中國科學院高能所辦公室打來的電話,告知葉銘漢先生于當天中午在醫院病逝。
這消息使我感到突然,因為一個月前聽說他因小便有血而住院,我急忙打電話給他的女兒葉如茵問及此事,她告訴我,醫院正在治療,現病情穩定,我才稍許放心。我相信葉先生一定能闖過這關。回想半年前給他祝賀九十九歲(虛歲百歲)壽辰時,見他身體和精神狀況都好,思維清晰,我們都期望在他百歲(實歲)壽辰時再來慶賀。
可是噩耗傳來,使這個希望破滅了,我心情悲痛不已,眼淚盈眶而出。
我認識葉銘漢先生六十多年來,他一直是我科研中的導師,在他指導下參加V2靜電加速器核反應研究,后又參加正負電子對撞機上北京譜儀的建造。
他對科學的執著精神,對工作的嚴謹、細致和負責的作風,始終貫穿他的一生,成為他事業上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01
初識
我第一次認識葉先生是在1961 年,他給我們科大近代物理系三年級講授靜電加速器課程,那時他才三十多歲,斯文帥氣。課講得十分精彩,從加速器的原理到應用,再到如何做核反應研究以及國內外加速器發展的現狀等,講得清清楚楚,吸引了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同學的興趣。當時我就希望能夠有機會在我們自己建造的加速器上進行核反應研究。
02
在V2組工作
1963 年大學畢業,我有幸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原子能所一部一室一組工作,室主任是趙忠堯(副所長兼),一組組長是葉銘漢。該組的任務就是在國內自己研制成功的V2 靜電加速器(能量為2.5 百萬電子伏)上進行核反應實驗工作。我在大學的理想實現了,高興的心情無法形容。
一組是一室四個組中最大的組,作為大組長的葉銘漢業務能力大家都十分佩服。因為他是建造V2 加速器的主要骨干,對加速器每一個部件都了如指掌。一旦加速器出了問題,問到他,就很快解決了。他對核反應實驗也很精通,在他的領導下我們首次發現了24Mg的一個新能級。
在業務上他對手下人要求極為嚴格,有人在工作上因偷懶或粗枝大葉出了問題,他會不講情面,嚴厲追究責任。在大家眼里,他是位很有威嚴的長者和老師。
但平時他待人和氣,不會對下面指指點點而是以身作則,做出榜樣,大家自覺地照著做。
他堅持每周開一次組會,檢查每個人任務完成情況,那些沒完成任務的同事自然有壓力,將壓力變為動力。會上也會討論遇到的技術難題,共同想辦法解決。趙忠堯先生常到實驗室來,也參加組會。葉銘漢很尊重趙先生,經常征求他的意見。
多年后我負責高能所一室和北京譜儀工作時也效仿這種每周一次組會檢查工作的形式,對促進工作卓有成效。
為了大家加工方便,他建立了一個小型工作間,有各種各樣的加工工具。他建立了一個規矩,用完工具后必須放回原處,以便他人使用。但凡有人違反規定,工具用完后沒及時放回原處,他發現后會嚴肅批評,以后大家逐步做到遵守此規矩,都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他對年輕人非常關心和愛護。我到組里后不久,他就分配我建立一臺核磁共振儀,測量靜電分離器的磁場。他經常到實驗室看我做實驗,看實驗進展如何,并問有什么問題需要幫助。
他還鼓勵組內的研究人員參加所里組織的英語補習班,提高英文水平。
03
特殊時期
文革時他受到沖擊。最重要的原因是1945 年在西大聯大期間他參加了青年軍。為了審查此事,還為他辦“學習班”,喪失了行動自由。當年青年葉銘漢抱著滿腔熱情,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不顧個人安危參加青年軍。他在軍中主要任務是開汽車,為時半年多。但在當時的思潮下認為青年軍就是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以“學習班”的方式對葉銘漢進行了無休止的審查,使他喪失了行動自由,并撤掉了組長職務。
文革結束后葉銘漢恢復了工作,繼續擔任組長。他向前看,把那些過去不愉快的事情放在腦后,重新領導組內同事積極開展核反應研究工作,做出了許多研究成果,其中包括輕核反應研究。于敏后來曾對葉銘漢講到“你們提供的數據對我國氫彈的研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04
“四清”期間
1964 年11 月我和葉銘漢等以中國科學院“四清”工作隊員的身份在遼寧省開原市大孟邨參加“四清”,和農民實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勞動。這里條件比較艱苦,吃的是玉米和高粱。住在老鄉家里,睡大坑,和農民一起勞動。
葉銘漢不怕苦,不怕累,堅持三同。那時他已近40 歲,和二十多歲的年輕同事一起插秧,拔草。冬天則冒著零下二十度的嚴寒下地刨糞,上山砍柴,十分辛苦。他以極大的毅力闖過來了。
他和農民關系處得很好,農民感冒了,他就拿出隨身帶的藥送給他們。半年多以后,我們結束了開原四清返回北京時,農民來送行,老鄉們拉著葉銘漢的手,依依不舍地告別。
05
北京譜儀的建造
1982 年,葉先生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物理一室主任,負責北京譜儀的預制研究。他組建了漂移室、飛行時間計數器、簇射計數器、繆子計數器、在線、離線分析等小組。他選擇人才的標準是任人唯賢,看你是否勝任,是否實干,而不問來處。這一原則在他任所長期間也是如此。
一天他到我辦公室找我,說:“你在丁肇中那里學的就是飛行時間計數器,我想讓你負責北京譜儀的飛行時間計數器,你看怎樣?”我回答說:“感謝你的信任,但北京譜儀飛行時間計數器的指標要比Mark-J 的高,會有一定難度。”他說:“MarkⅢ上飛行計數器的指標是200 皮秒,我們經過努力應該可以達到。”于是我就答應了葉先生的邀請。一個月后拿出了我的初步設計方案請他審查,他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并讓我估算造價。
在兩年的預制研究過程中,我們做了一個模型,時間分辨率達到了200 皮秒。他很高興地說,你們可以開始飛行時間計數器的正式建造了。
北京譜儀是由葉先生設計的,在設計時聽取了各探測器組組長的意見。他在設計時參考MarkⅢ探測器,取其所長,而不照抄。他設計的北京譜儀在增加端蓋探測器、擴大立體角以及提高電磁量能器軸向角分辨率和使用中性觸發等方面都體現了創新特色。
在北京譜儀建造過程中,葉先生帶領我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終于在四年的時間完成了對撞機和譜儀的建造。
06
物理一室召喚
1985年,葉銘漢先生派我到日本KEK參加AMY國際合作組合作研究,建造AMY探測器。我負責觸發計數器的制造并籌建中國小組。工作進展十分順利,原計劃在日本工作一年,但在第11個月的時候,突然接到葉先生的電話,讓我立即回國,負責物理一室的工作。原因是物理一室當時矛盾較多,意見不統一,對北京譜儀的建造不利。我說我回去能改變局面嗎?他說征求過許多同志,包括現任主任嚴武光的意見,都希望我回去。這樣我就遵從他的意見,在AMY合作組進行工作交接后,很快就回國了。
回所后先到葉先生辦公室見他。他說讓我先去找現任主任嚴武光。嚴武光是留蘇生,莫斯科大學畢業,理論極好,但對探測器不是很熟悉,組織管理經驗少一些,因此在領導北京譜儀建造時,下面意見較大,他弄得很被動。嚴武光認為我當一室主任,負責北京譜儀比他更合適。他把當時譜儀的研究進展情況向我做了介紹。
在經過正常組織程序后,我上任了。在正式上任之前葉先生問我,你有什么辦法改變物理一室當前的狀況。我回答說:就是設法把不同意見公開,經過充分討論求同存異,達到一切為了譜儀早日建成的目標。葉先生同意我的看法。他問我,采取什么措施?我回答說就按你以前的做法,開好小組長會,有意見在會上講,不能在下面議論和傳播。他點點頭說就這樣辦,要提倡坦誠公開,以理服人。于是我就設法開好每周一次的小組長會,會上充分討論,統一思想,解決技術問題,提出下周的工作計劃。會議討論的內容和決定都寫在會議紀要中。下次開會就按上次會議紀要檢查,如未完成計劃就要尋找原因,要追責。因為有問題、有意見都放到桌面上,在小組長會上談,極大程度減少了矛盾,增加了凝聚力。
我在兩位副主任的配合下,使譜儀工作走向正軌,大家都把精力放在北京譜儀的建造上。經過物理一室一百多位同事的共同努力,北京譜儀建設進展順利。
1988 年10 月16 日在北京譜儀亮度監測器上觀察到正負電子對撞的巴巴散射信號,標志著對撞機建造成功。此時北京譜儀基本建成,可觀察到宇宙線事例。
07
J/Ψ粒子信號
1989 年春北京譜儀安裝到對撞點,我們開始了緊張的調試工作。當時的目標是觀察到J/Ψ粒子信號。經過了一段時間調試一直沒能看到J/Ψ信號。
此時葉先生找我,在他辦公室里和我一起分析找不到信號的原因。討論后我們認為探測器的靈敏度要提高,加速器的能量掃描范圍要擴大,才可能解決問題。他讓我親自抓好這件事,設法盡快找到J/Ψ粒子信號,并建議我親自參加值班。
1989 年6 月在我和吳為民、張長春、張闖值班的一個晚上,我們改善了探測器性能,擴大了加速器能量掃描范圍,在凌晨時終于找到了期盼已久的J/Ψ粒子信號,于是趕快打電話告訴葉先生這一喜訊,他馬上從家里趕到實驗室里觀看,確認后表示祝賀,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08
陶輕子質量測量
葉先生一再強調建正負電子對撞機,譜儀的目的就是要出物理成果。在對撞機建造之初,他和李政道、朱洪元先生就抓物理,在高能所和高等科技中心開了一系列國際研討會,討論在北京譜儀上可以做哪些物理,使大家擴大眼界,關注和思考物理問題。
在譜儀建成后,他非常關心譜儀的物理成果。1991 年我和李金向他講到我們打算開展陶輕子質量測量的課題,他仔細問了用的什么方法,我們回答用精確定陶粒子產生閾值方法。他問如何在譜儀上實施,我們用能量掃描方法。他又問了許多細節,我們都做了詳細的回答。我們還告訴他目前國家實驗室有的人不同意現在做這個實驗,認為對如此精確測量把握不大,有很大風險。葉先生聽后支持我們做此實驗,并要我們耐心說服不同意見者。聽了葉先生的話使我們更有信心。最終陶輕子質量測量方案獲得批準,在合作組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重要成果,被在國際高能物理界有權威性的粒子物理數據組(PDG)認為五十年來重要成果之一。該成果的取得與葉先生的支持和鼓勵分不開。
09
提出對撞機升級改造的高標準
為促進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升級改造(BEPSII),葉先生與其他四位院士一起上書中國科學院領導,說明對撞機升級改造的必要性,并強烈建議采用雙環方案,以保證對撞機的高亮度。對北京譜儀升級改造(BESIII)方案,他堅持采用超導磁鐵和CsI 晶體量能器方案。后來,他的這些建議都被工程建設采納,保證了BEPCII 和BESIII 的高質量,為今后物理成果的取得奠定了基礎。
10
遠見卓識,低調行事
他任所長期間除了抓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和譜儀外,對其他幾個重點學科也抓得很緊。例如,謝家麟先生領導的自由電子激光項目和計算中心的建設,以保證譜儀的數據獲取和物理分析。還有他對宇宙線和天體物理也非常關心和支持,為其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這里要提的是他十分有遠見地看到數據傳送對高能物理的重要性。在1984 年他就和蕭健先生一起促成了物理一室的分時終端與中國水利水電科學院的計算機連通,使得高能所的科研人員直接利用該院的計算環境開展高能物理計算。在1986年支持與CERN 建成網絡聯系。1986 年8 月25 日吳為民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到CERN。這些都為1994 年高能所建成我國第一條互聯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他任所長期間充分調動班子成員的積極性,大家配合默契,與黨委關系協調。當時的黨委書記王迪同志曾說過“葉銘漢所長有事都和我們商量。他工作認真,說話直率,我們配合得很好。”葉銘漢作為一個黨外人士能與黨委配合得如此好,反映了他一切為公,坦蕩無私的崇高品質。
他為人低調,常說:“我當所長就是放手讓大家干,我沒干什么”。其實,放手讓大家干說明他相信大家,善于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說他自己沒干什么是太謙虛了。在他擔任所長期間建成了中國第一個高能物理基地,為中國的高能實驗物理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還為高能所的同步輻射應用、自由電子激光建設、宇宙線天體物理發展等都做出重要貢獻。
他一直很謙虛地稱自己沒有什么管理能力,其實不然。他在負責北京譜儀期間和當所長期間建立的責任負責制和定期檢查制度就很好地反映了他的管理能力。他和謝家麟、方守賢一起在對撞機建造過程中堅持執行的CPM(關鍵路線追蹤檢查方法)對工程進度的執行和推進起了重要作用。
他任人唯賢,堅持選用能干、實干人才,對工程能保證質量,按期完成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11
品格和精神
葉先生任所長期間,無任何架子,大家都稱呼他老葉,很少稱呼葉所長。無論是研究人員、職員、工人到辦公室找他,他都熱情接待,認真聽取對方問題后,他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解決,不能解決的也說明原因,讓來者滿意而歸。
他在高能所留下了樸實無華、低調實干、和藹可親的形象。他為人正直,講真話,辦實事,這一點傳承了趙忠堯先生的品德。他心胸開闊,思想豁達,是一位“仁者”,是他長壽的原因之一。
12
懷念
如今葉銘漢先生離開了我們,他對我國的核物理和高能物理做出的杰出貢獻將載入史冊。
他的崇高品德為后人樹立了榜樣。
他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葉銘漢先生千古!
本文轉載自《現代物理知識雜志》微信公眾號
《物理》50年精選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