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零度
來源 / 節點財經
“兩周時間我們收獲了5000粉絲,接到多條商單邀請,昨天,我們發出了第一個商單。”3月31日,在中關村論壇上,智譜CEO張鵬興奮地講述了這個故事,并推出了他們的最新智能體產品,一款集深度研究和操作執行于一體的智能體“AutoGLM沉思”。
中關村論壇上,張鵬宣布,智譜已經實現了技術出海,目前,智譜與東盟十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主權AI,這家土生土長的“海淀企業”正在全面邁向國際化。
從清華出發,到扎根中關村并壯大發展,再到走到國際舞臺,像智譜這樣的企業在北京海淀區并非個案。
如今,以中關村科學城為代表的國家科創高地,不斷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參與國際創新合作,為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海淀實踐”。
01 海淀“AI高地”的人氣何來?
邁著小碎步前進的人形機器人、滿場“亂跑”的機器狗、會做咖啡的機器臂……最近幾天,中關村論壇上全是“忙工作”的機器人們。
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期間,步入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兩位迎賓機器人“妮婭”格外引人注目,它們不僅能微笑招手,還能用多種語言與中外嘉賓深入交流。
咖啡機器人接單后迅速制作咖啡,Galbot具身大模型機器人負責配送,二者協作高效流暢。
整個會場,超百臺“智愿者”機器人活躍在迎賓、交流、主持、表演、服務等各個場景。圍繞著他們打卡拍照的參會人員絡繹不絕,構成了一道獨特的“硬科技”風景線。
正如海淀區委書記張革在致辭中所說:“未來人工智能先鋒論壇是集中展示AI創新成果的窗口,更是智力協同、跨界、跨區域融合發展的平臺。”
而在這些創新背后,承接者中關村是載體,而海淀則是一整個人工智能的生態雨林。
在當前這波人工智能的科技浪潮中,海淀不僅是參與者,更是推動者。“海淀區作為中關村的發源地,是國家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和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始終站在科技發展的最前沿,以頭雁姿態領跑人工智能新賽道。”張革表示。
事實上,在人工智能領域,海淀早已經是全產業鏈的資深玩家。數據顯示,海淀區全力服務保障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落地中關村學院、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推動AI產業全棧布局,構建覆蓋芯片、框架、模型算法、集成應用的全產業鏈條,聚集AI企業超1300家。AI大模型76款,占全國的四分之一。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關村論壇上,發布了十項重大科技成果并展示了AI在多個領域的創新應用。比如,土生土長的海淀企業小米與國家級材料重點實驗室合作,基于AI仿真系統研發出高強高韌免熱處理環保壓鑄材料 “泰坦合金”。該合金借助小米自研的“多元材料性能AI仿真系統”,從1016萬種配方中篩選出最優解,經過1550次實驗樣件打樣后成功問世。
再如,清華出發的海淀企業瑞萊智慧研發出全球首個針對實時音視頻場景的金融級AI欺詐防護產品,基于多模態特征的智能決策引擎技術,在銀行遠程音視頻系統中成功檢測出超過96%的偽造音視頻數據,響應時間控制在200毫秒以內。
這些“本土”企業,正在加速海淀構建AI高地的目標。
為了持續地完善產業發展生態,海淀大力建設具身智能、集成電路等特色產業園區,推進現代化產業集群發展。
具體動作上:加大算力補貼、數據獎勵等支持政策,努力降低企業的研發成本,增強創新發展活力。通過不斷健全引、育、留、用人才政策,海淀加快建設人工智能人才特區,進一步加強科技倫理和安全治理。率先踐行倫理規范,為完善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絕佳的“海淀經驗”。
02 海淀“智慧高地”的底氣何來?
“發展AI4S有兩個挑戰需要重視,一是高質量科學研究數據的稀缺,二是人才的稀缺。”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上,北京科學智能研究院副院長李鑫宇表示。
科研數據和人才,作為人工智能的兩個核心要素,已經成為當前技術升級的關鍵節點。而縱觀全國,這兩大要素的匯聚,恰好指向海淀。
“海淀區是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科研基礎最好、研發創新能力最強、產品迭代最活躍的地區。”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淀區副區長唐超說。這份“底氣”源于海淀經年累月形成的創新發展生態。
“海淀式”的創新生態以政策力度、產業密度、資金厚度和服務溫度,推動著人工智能產業裂變式發展。
在人才方面,中關村論壇期間發布了“AI100青年先鋒”,在產研分布上,北京青年先鋒包括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智源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及新型研究機構24人,月之暗面、加速進化等產業界9人。
而這些高校、科研機構就分布在海淀的核心地帶。全國人才看北京,北京人才看海淀。作為教育大區,海淀匯聚了全國頂尖的高校、科研院所。
目前,海淀區域聚集AI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14家、新型研發機構3家,人工智能學者1.23萬人,AI 2000全球頂尖學者101人次,均占全市80%以上。智源研究院、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機構持續產出突破性成果:全球首個原生多模態世界模型Emu3、能夠模擬人類操作手機的自主智能體、對標Sora的視頻大模型Vidu2.0等,均誕生于海淀。2025年,海淀備案大模型76款,占全市七成,AI產品訪問量全國占比超60%。
作為承托這些科研力量的海淀,正在加速釋放自身“智慧大腦”的鏈接作用。
通過創新矩陣把產學研用各方面的力量集合,海淀不僅起到了上下游的鏈式作用,更是在整個發展過程當中,成為推進重大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關鍵作用力,真正地推動了重點實驗室與北京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大需求、重點區域結合,建立完善轉移轉化機制,促進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轉化。
比如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人工智能主題日”——未來人工智能先鋒論壇上,海淀區正式啟動建設“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生態網絡”,目標就是實現算力資源池的統一調度,促進跨域算力資源柔性互通,有效提升算力資源利用,為高校院所及人工智能企業匯聚提供更多普惠、開放的公共算力服務。
作為科技創新的核心區域,海淀區已集聚超過1300家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了行業內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先發優勢。
此次啟動建設“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生態網絡”,是海淀區積極落實國家“東數西算”戰略,構建一體化算力網絡的重要舉措。更為海淀打造“一鍵觸達”的算力普惠生態、建設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和產業高地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在海淀生態的締造之下,更多獨角獸企業開始生長、發芽。
獨角獸企業的生態源于創新,長于資本,成于市場,這是其成長規律。在中關村創新沃野上,海淀還儲備了一批潛在獨角獸企業。
目前,海淀區共有獨角獸51家,占全市四成,約占全國的13%,主要集中在軟件與信息服務業、人工智能、機器人及智能制造、集成電路等產業。2024年,7家獨角獸企業上市,7家企業獲得5億元以上的大額融資。
未來,如何持續培育出更多潛在的獨角獸?
海淀正多措并舉,促進以獨角獸企業為代表的創新型企業發展。比如中關村論壇期間,首個具身智能創新產業園落戶海淀。通過支持企業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打造世界領先科技園區,海淀構建了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支持與服務體系。
不僅是智享海淀,展望未來,從智力到空間,再到服務,海淀樣本正在打造全生態、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高地。
03 在海淀創業的運氣何來?
數年前,為推動海淀重點產業和重點項目加速發展,完善區域創新創業發展環境,海淀設立了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成長基金。
通過百億基金的助推,海淀與市場化的頭部投資機構廣泛合作,設立覆蓋科技企業全成長周期的種子、天使、VC、PE、并購和S基金組合,打造母子基金聯動的投資矩陣,形成覆蓋全產業體系的基金譜系。
就在今年情人節當天,海淀發布了高達100億的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成長三期基金。時至如今,三期總規模已達200億元。
今年中關村論壇活動期間,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成長基金與元禾璞華、聯想之星、藍馳創投、順為資本、華山資本5家頭部機構集中簽約,進一步擴大投資朋友圈。
資本朋友圈擴大的同時,海淀不斷通過生態賦能,服務于創新企業。比如海淀區重磅推出“中關村AI北緯社區”,符合條件的AI企業可以享受最高三年全免租金的優質產業空間、周邊千套人才公寓的強力保障以及企業孵化加速、人才服務、產業政策等一站式全要素賦能。真正地降低青年人才和小微企業的創新成本。
《節點財經》獲悉,“中關村AI北緯社區”計劃引入市場化專業運營機構,建設高標準孵化器,為企業提供涵蓋全生命周期的創業服務、政策申報、股權融資、生態合作等一站式支持,助力企業快速融入產業生態圈。
真正地讓企業創新無后顧之憂,讓科學家專注創新,讓創業者輕裝前行。
這一“超級社區”建立的背后,是海淀打造人工智能生態的宏圖。《節點財經》了解到,未來,海淀區還將以“中關村AI北緯社區”為創新支點,構建南北主體協同創新、產業互通共融的人工智能全鏈條生態。通過降低創新成本、強化資源整合、優化營商環境,朝著“全球青年AI人才棲息地”和“下一個萬億級產業集群”的目標邁進,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注入強勁動能。
從智慧的匯聚,到AI高地;從資金的鏈接,到產業的集結;從服務的完善,到生態的締造,海淀已經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如今,海淀的服務已經樹立了更高目標: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通過更高水平開放,海淀正在加速全球高端創新資源匯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