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陽光灑在中關村北一街18號樓的紅墻上,玻璃柜臺前早已排起長隊。頭發花白的老人牽著孫輩的手,年輕人舉著手機記錄老店的模樣,空氣中彌漫著黃油與蘋果派的香甜——這是5月24日,68歲的中關村茶點老店營業的最后一天。
帶著幾代人的記憶與祝福
這家“科學家點心鋪”即將遷至
1.2公里外的中關村科學城超市發東側
營業執照地址已完成變更
預計6月初以嶄新面貌開門迎客
新店地址
老店謝幕:“暫別是為了更好的相遇”
“蝴蝶酥兩袋,起子餅一袋!”隊伍最前方的老顧客熟練地點單,“排了一小時隊,就等這鍋蝴蝶酥出爐。”隊伍中,63歲的張女士牽著孫女的手說:“小時候父母帶我來買點心,今天特意帶孫女來告別,讓這份味道也能成為她的童年記憶。”
▲資料圖
這家由郭沫若倡議創辦于1957年,最初為服務錢三強等歸國科學家而設的西點鋪,如今已成為跨越三代人的共同記憶。老式盤秤和手寫價簽前,孩子們好奇地踮腳張望。老顧客一邊輕撫玻璃柜臺,一邊與排隊的街坊們細數往昔:“小時候,我最愛這兒的蘋果派……”
記者在現場看到,盡管店內貨架已所剩無幾,排隊的人群依然絡繹不絕。“今天是老店最后一天營業,特意趕來買些點心留作紀念。”60歲的尹女士話語中透著不舍。一旁頭發花白的董先生接過話頭說:“新店離這兒不遠,我們肯定還得去捧場。”
帶著5歲女兒前來購買的楊女士說:“這不僅僅是一家店鋪的搬遷,更是一代人記憶的延續,暫別是為了更好的相遇。”
茶點鋪經理殷京生介紹,新店營業執照已于5月21日獲批,新址位于海淀區中關村南路11號,將繼續傳承這家老字號的味道與情懷。
新址啟航:曾被稱為“科學家的副食店”
下午3點,當最后一鍋黃油餅干售罄時,店員們與老顧客們熱情道別:“咱們六月超市發科學城店東側見!”——這場跨越68年的甜蜜接力,正在書寫嶄新篇章。
“超市發科學城店的前身,就是當年中科院專家們配套建設的副食店。我們始終堅持深耕社區經營,做好百姓身邊的菜籃子、米袋子、肉案子。”超市發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科學家的副食店”與“科學家的西點店”攜起手來,繼續為中關村地區居民服務。
新店西臨中關村大街,東南方向距中關村醫院僅200米,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更加便利。殷京生介紹,新店不僅保留了獨立臨街門面,老式柜臺等經典元素也將完整重現:“搬遷后,我們仍將堅持純手工制作的傳統工藝和無添加配方,確保每一塊點心的品質與口感始終如一。”
目前,新店正在進行裝修收尾工作,預計6月初開門迎客。這家滿載歷史與情懷的老店將以嶄新的面貌,繼續為顧客帶來熟悉而美好的味道。從最初服務科研專家,到如今成為街坊鄰里的生活日常,中關村茶點用68年的時光詮釋了“匠心”二字。
這場搬遷不是終點
而是一個新的起點
六月時節
那熟悉的甜蜜芬芳
將再次飄蕩在科學城的空氣中
延續這座城市溫暖的記憶
記者:李平
編輯:關鎵萍
推薦 · 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