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初,全國上下都為即將舉辦的奧運會而高興,但只有一個人看著這些陌生的事物,不禁陷入沉思。
他是一個被戰友帶回北京的知青,也是一個被時代遺忘的人,他究竟是誰?在他的人生中又經歷了哪些曲折,繼而沒有隨著知青返鄉潮回到故土呢?
1、知青時代
在新中國的歷史上,曾存在一段時間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風潮,也就是我們如今常說的知青時代。
雖然在歷史上這段時間泛指上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但實際上,這樣的運動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已經開始了。
那個時候,國家的各行各業都急需發展,但彼時的生產力又是有限的,所以難免會出現青年人沒有工作的情況。
所以,為了緩解城市的就業壓力,中央就開始組織城市中的年輕人到亟待發展的農村或偏遠地區去耕耘,去勞動,這樣既能帶動農村地區的發展又能緩解就業問題,拉近城鄉差距,一舉多得。
當然,這些上山下鄉活動都是有一定的時間限定的。有的是十年,有的則通過其他途徑,只需歷練幾年就能返回城里。
而那個被戰友在41年之后才從北大荒帶回北京的鄒雪生就不一樣了。他在北大荒的41年里,不斷的看到其他人被接走,而自己已經沒有親人來接了,就這樣成為了一個被時代遺忘的人。
那么,鄒雪生到底經歷了什么才會來到北大荒,又為什么會在41年之后才回到北京呢?
2、被時代遺忘的人
其實,鄒雪生是一個從小生活在北京城的孩子,在那個年代,他因為父親是軍中老戰士的緣故而被允許常住北京,一家人也過的和和美美的。
但是,很快這樣的美景就被打破了。父親無端被抓下放、母親又不幸去世,弟弟還尚未成年,家里瞬間只有他這一個頂梁柱,他瞬間感到壓力頗大。
而那個時候,正處于知青上山下鄉的高峰時期,不少年輕人都跟隨黨的號召去到了鄉下或偏遠地區歷練,鄒雪生和弟弟也是如此。
只不過,由于弟弟年紀太小,還沒等在北大荒呆幾年就被當地的相關部門送回到了父親下放的那里,只留下鄒雪生一個人在北大荒耕耘。
但還好,鄒雪生這個人從小就聰明機智,也很有眼力見兒,而且干活還麻利,所以獲得了當時管理人員的喜愛。
慢慢的,鄒雪生就成為了他們那個連隊的其中一個班長,并且結識了很多戰友,尤其是其中有一個叫葉明的跟他關系特別好。
就這樣,鄒雪生從最開始的拘謹到后來的習慣只用了幾年的時間。雖然在這里的日子每天都很充實,但鄒雪生還是很想念自己的父親和弟弟。
北大荒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感覺是一個很荒涼的地方,但其實就是我們今天的東北地區,那里黑土肥沃,是發展種植業的好地方。
也是因為如此,像鄒雪生這一類的知識青年才會被派到這里和當地的人民進行交流,他們能向當地傳播知識,當地的人民也能給予他們勞動上的教育,這就是當時說的“再教育”目的。
起初,鄒雪生在北大荒還有連隊里的許多戰友陪伴,他們每天都是一樣的起床、洗漱、勞動、吃飯,感情十分深厚,以至于幾十年過去了還十分懷念當年的時光。
但也是他們的懷念給了鄒雪生一次新的希望。在北大荒的生活,是開心且充實的,但是,也是急躁和煎熬的。
隨著政策的變動,知青上山下鄉的熱潮即將過去,全國上下都掀起了一股知青返鄉潮,連隊里許多和鄒雪生一批來的知青也都漸漸的返回到城市里去了。
但只有鄒雪生,始終沒有相關的人來通知他返鄉。最初返鄉的名額是很緊俏的,不少人拼了命的找熟人或其他途徑想回到城市,但到了后期,知青們也不用絞盡腦汁的回去,只要有北京的家人在就能回去。
然而,對于鄒雪生來說,他在北京已經沒有家人了,自己的父親和弟弟都在江西老家都沒辦法給自己證明,他只能在那里一天天的生活著。
慢慢地,他就習慣了這里的生活,也在這里逐漸組建起一個小家庭,有了自己的女兒,生活雖然拮據但還過得去。
反觀那些返回城市的知青們,他們卻因為這次知青經歷有了不一樣的感受,有的成為了政府中的官職人員,有的成為人民教師,有的成為醫生,只有鄒雪生永遠的停留在了那個時代。
幸運的是,在41年后的2008年,那個曾經和自己很要好的戰友葉明突然聯系上了自己,并提出想要和當年的戰友們回到當時的連隊聚一聚,鄒雪生一口答應。
但沒想到,就是這一次聚會,葉明才得知了鄒雪生的實際情況,不由得為他可惜。所以,在戰友聚會的同時,葉明就開始著手幫助鄒雪生回到北京的事情。
為此,葉明還特地找到了鄒雪生,問道:“你怎么情況這么不好也不跟我們說呢,走,這次我們帶你回北京?!?/strong>
“我不想麻煩你們,再說了我在這里過的挺好的。”鄒雪生有些委屈的說道,但對于回北京的事情他卻沒有直接回答。
葉明知道鄒雪生家里的難處,所以從得知他的情況之后就開始為他找相關部門的人解決他的身份遺留問題。好在,當年的檔案什么的都還在,鄒雪生的戶口就還能遷回。
但是,遷到北京哪里呢?葉明又在北京奔波了好幾天,終于找到了一家公司的物業管理處愿意接受鄒雪生的戶口。
于是,葉明又跑到北大荒鄒雪生的住處,帶著他和他女兒踏上了回北京的道路。在這一路上,鄒雪生看到了樹林、野花還有形形色色的人們,一切都和幾十年前不一樣了。
更讓他震驚的是,在回到北京踏下火車的那一剎那,鄒雪生頓時愣住了,如今的北京不僅建筑和基礎設施和幾十年前不一樣了,連人們穿的衣服,拿的包、出行工具也大變樣。
站在人群中,鄒雪生就好像另一個時代的人突然穿越到這個現代化的都市一樣格格不入,但好在,他終于能回到自己小時候成大的地方,這比任何事情都值得高興。
參考資料:
知青上山下鄉——百度百科
[1]潘鳴嘯.上山下鄉運動再評價[J].社會學研究,2005,(05):154-181+
245.DOI:10.19934/j.cnki.shxyj.2005.05.00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