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貴,你得活著回來!”1983年8月17日凌晨,班長王德順往駱三貴挎包里塞了包大重九香煙,這是臨上162高地前最后的告別。誰也沒想到,這個湖北農村出身的20歲戰士,會在接下來的24小時里創造老山前線的單兵殲敵紀錄。
凌晨4點的露水還掛在芭蕉葉上,駱三貴貓著腰鉆進162高地的觀察哨。這個不過足球場大小的山頭,扼守著老山主峰東側的咽喉要道。越軍半個月前剛在這里折了一個連,換防的戰士在戰壕里還能踢到帶血的綁腿。駱三貴把56式沖鋒槍架在胸墻上時,山間的晨霧正漫過雷區鐵絲網。
上午9點零7分,第一發炮彈落在溶洞頂上。正在換崗的駱三貴被氣浪掀出三米多遠,耳朵里灌滿尖銳的蜂鳴聲。等他扒開身上的浮土,發現整座山頭像被犁過似的——存放彈藥的溶洞塌了,12個戰友全埋在里面。戰壕里散落著半截軍用水壺,壺身上還刻著 “一班張建國”的字樣。
遠處的樹叢突然驚起群鳥。駱三貴抹了把臉上的血,抄起還能用的三支沖鋒槍就往制高點跑。這個參加過79年反擊戰的老兵清楚,炮擊過后就該是步兵沖鋒了。他把手榴彈蓋全擰開,沿著戰壕擺了七處射擊位——每處間隔不到二十米,正好夠他在敵人摸上來時打游擊。
不得不說越軍這次下了血本。望遠鏡里至少有兩個排的兵力在往山腰運動,鋼盔在亞熱帶陽光下泛著青光。駱三貴等敵人進到五十米才開火,第一梭子就放倒三個。他專挑挎著電臺的軍官打,三支沖鋒槍來回換著使,硬是把越軍的進攻隊形攪成了馬蜂窩。有個越軍機槍手剛架好槍,就被他甩過去的手榴彈連人帶槍炸上了天。
打到晌午,駱三貴的軍裝早就被汗水血水浸透了。右腿讓彈片劃開道口子,他扯了截綁腿胡亂扎上。最懸的一次,五個越軍摸到了戰壕邊上,他抄起工兵鏟就撲了上去。后來打掃戰場時,戰士們數出四十六具越軍尸體,有七具是近距離格斗時留下的。
下午兩點,增援部隊終于沖破越軍封鎖線。帶隊的李海欣排長看見陣地上就剩駱三貴一個人還在射擊,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這個平時不愛說話的湖北兵,愣是靠著單兵作戰守住了162高地。陣地上到處是打空的彈匣,有個彈藥箱都被槍管燙得變了形。
有意思的是,這場戰斗結束后,駱三貴非但沒被提干,反倒挨了頓批評——他把配發的香煙全當誘餌布置在雷區了。不過到了1984年松毛嶺戰役,這個 “煙幕戰術”還真派上了大用場。有次越軍特工想摸哨,被點著的香煙引爆炸了個底朝天。
1984年7月12日那場惡戰,駱三貴已經是班長了。他帶著戰士守142高地,硬是扛住了越軍一個營的輪番進攻。最激烈的時候,戰壕里的積水都被血染成了暗紅色。李海欣排長就是在這天犧牲的,聽說他咽氣前還攥著駱三貴送的半包大重九。
戰爭結束后,駱三貴復原回了老家。有記者去采訪他,老頭正蹲在地頭抽煙: “提不提干有啥要緊?我那十二個兄弟要是能回來,我寧可當一輩子兵。”他腳上的舊傷每到梅雨天就疼,但說起當年事,眼睛還跟二十歲時一樣亮。
去年清明,有群老兵去麻栗坡掃墓。在162高地的烈士墓前,有人發現擺了盒沒拆封的大重九。煙盒下壓著張泛黃的紙,上面用鋼筆寫著: “班長,煙給你留著了。”落款是個褪色的紅指印,在亞熱帶的風里輕輕顫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