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理論中,肝為 “將軍之官”,主疏泄、藏血液、調氣機,是人體代謝排毒的核心臟腑。《黃帝經》言:“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意思是肝臟若受損,人體就像失去屏障的城池,百病易侵。
尤其長期沉溺于不良習慣,終致“肝臟爛如篩子”。以下五大惡習,堪稱“傷肝五毒”,尤其最后一種,堪稱肝癌的“隱形推手”,需警惕!
1、奶茶
奶茶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奶制品,長期飲用會導致體內濕熱蘊結。中醫認為,“甜膩之物易生濕”,過多的甜食會使脾胃運化失常,進而影響肝臟的正常功能。過量飲用奶茶會損傷脾陽,導致脾胃虛弱。脾胃虛弱時,肝臟無法得到充分滋養,容易引發肝氣郁結,進一步加重肝臟負擔。
2、熬夜
夜晚是肝臟自我修復和排毒的最佳時間。晚上11點到凌晨3點之間,肝膽經絡最為活躍,此時進入深度睡眠有助于肝臟進行自我修復,排除體內的毒素和廢物。熬夜會打亂這一自然節律,導致肝臟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復。
此外,熬夜會導致氣血失調,影響肝臟的正常功能。長期熬夜還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加重肝臟負擔。
3、不良飲食
不良飲食通常含有較高的油脂和調味料,長期食用會導致脾胃負擔過重,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脾胃虛弱時,肝臟無法得到充分滋養,容易引發肝氣郁結。
此外,油膩食物多屬濕熱之物,過量食用容易導致體內濕熱蘊結,影響肝臟的疏泄功能。濕熱內生不僅會加重肝臟負擔,還可能引發其他臟腑疾病。
4、負面情緒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肝臟不僅負責調節體內的氣血運行,還與情志活動密切相關。長期情緒波動(如憤怒、焦慮、抑郁)會導致肝氣郁結,進而影響肝臟的功能。
生氣時,肝氣上逆,氣血運行不暢,導致氣血瘀滯。這種瘀滯不僅會影響肝臟本身,還會波及其他臟腑,如心臟、脾臟等,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
5、酗酒
酒精進入體內后,首先通過肝臟代謝。過量飲酒會導致濕熱內生,濕熱蘊結于肝膽,影響肝臟正常的疏泄功能。中醫認為,“酒為濕熱之品”,長期大量飲酒容易導致肝氣郁結,進而發展為肝炎、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此外,長期酗酒會增加患肝癌的風險。酒精及其代謝產物乙醛具有直接的肝毒性,長期飲酒會增加肝細胞突變的可能性,最終可能導致肝癌。
肝為“啞巴器官”,傷至50%仍可沉默,待疼痛發作時,早已病入膏肓,護肝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必答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