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安徽丫山花海石林景區隆重迎來第十七屆牡丹文化節。一首《丫山迷歌》拉開了本次文化節的序幕。活動以“二十載匠心筑夢,牡丹盛世迎賓”為主題,《丫山迷歌》、《丫山情歌》等關于丫山主題的歌曲為游客呈現一場文旅融合的視聽盛宴,是堅守十七年的文化傳承,也是書寫丫山人對自然與人文地深情守護。
在文化節活動現場,一個身影穿梭于人群之中,既不匆忙也不遲滯,每一步都顯得從容不迫,格外引人注目——他便是丫山花海石林景區的創始人、董事長汪國棟先生。自2004年投身丫山開發以來,這位昔日叱咤商海的企業家,將人生最寶貴的二十年光陰傾注于這片靈秀山水。人們常說:“十年磨一劍”。汪國棟先生是二十年磨一劍,余生只做一件事情,把丫山打造成金山銀山,帶動當地百姓發家致富。
早年,汪國棟憑借敏銳的商業眼光,在安徽投資運營十余個貨運碼頭與兩個礦業項目,經營了二十多個公司,成立了安徽國游集團,積累了可觀財富。然而,當他踏入丫山,目睹億年石林奇觀與萬畝野生牡丹的壯美,便毅然決定將全部身家投入生態文旅事業。“那時的丫山還是‘藏在深山人未識’,但我知道,這里的一石一花都是大自然的饋贈,值得用一生守護。”汪國棟回憶道。二十年間,他走遍景區每寸土地,對一草一木如數家珍,甚至親自參與植被養護、景觀設計,酒店設計。如今,丫山已從默默無聞的荒山蛻變為國家4A級景區、國家牡丹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首批全國森林養生基地等20個國家級品牌,40個省級品牌。把鳳丹的產生地這個含金量巨大的品牌保護下來了,丫山年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成為皖南文旅的金名片。
自首屆牡丹文化節啟幕,這場以花為媒的文化盛會已連續舉辦十七屆,即便在近年文旅行業面臨嚴峻挑戰的背景下,丫山仍堅持“不縮規模、不減品質”。
“牡丹文化節是丫山與游客的春日之約,再難也不能失約。”汪國棟動情表示。景區通過創新“節慶+研學”“生態+康養”模式,聯動周邊鄉村發展民宿經濟,逐步走出經營困境。這份執著,恰如石縫中生長的千年牡丹,歷經風雨,綻放愈艷。
如今的丫山,春有牡丹似錦,夏享石林清涼,秋觀紅葉漫山,冬品民俗年味,四季皆景的生態鏈與“月月有活動”的文化體驗相輔相成。景區還通過扶持農戶種植牡丹、培訓村民參與文旅服務,帶動周邊超千戶家庭增收,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
本屆牡丹文化節將持續至5月4日,游客可徜徉于300余種牡丹構成的花海石林,探秘億萬年前礫巖層形成的奇石秘境,更可品味這場跨越十七年的文化堅守所釀造的獨特韻味。丫山人用時間證明:匠心與熱愛,終將讓美好生生不息。
(編輯:文 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