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大秦山 奉獻新華章
——記中國山水巨匠鄧福邦
著名山水畫家鄧福邦先生以深厚文化底蘊,為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寫出了精彩的新篇章。他在錘煉中國山水作品時,彰顯出深厚的文化涵養,對傳統文化鉆研深入,涉獵經典詩詞、哲學思想,用文化滋養畫筆,讓東方審美的本質滲透于創作的細微之處。理論聯系實踐出版有很有價值的學術出版物,成為中國山水畫理論體系的深度挖掘與拓展的結晶。
鄧福邦的山水畫創作具備扎實的傳統筆墨功底。謝赫提出的“六法論”,是衡量傳統繪畫精髓的重要標準,在鄧福邦的作品中這些標準得到了生動詮釋。其筆法應物象形精準入微,筆下山川樹木亭臺樓閣,皆能通過細膩多變的筆觸生動展現形態與質感。描繪山間蒼松以中鋒用筆,線條剛勁挺拔,表現出松樹的堅韌;寫意懸瀑溪流側鋒帶出的靈動線條,最能表達水的輕盈。在水墨色彩運用上達到氣韻生動的境界,濃淡干濕相互交融彼此映襯,使畫面充滿生機活力。畫法精湛,每一幅作品都精雕細琢,不放過細節,將傳統筆墨魅力發揮到極致,精彩地展示出傳統繪畫法度的博大精深。
極為可貴的是,他的山水繪畫作品呈現出借古開今的嶄新氣象。以專注于描繪大秦山,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將大秦山的華夏龍脈力量一一塑造飽滿,讓山水承載起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畫里的大秦山不只是自然景觀,而是被賦予了全新“中 國力量”,雄渾壯闊,氣勢如虹。現代審美意識的融入強化了畫面的形式感與節奏感,借鑒明暗對比,使山脈更具立體感和空間感,讓山脈在呈現自然韻味的同時,又煥發出符合審美主流的光彩,讓大秦山的精氣神與中國崛起的高亢節奏完美契合,脈搏強勁,神風大展!
鄧福邦在山水畫中融入三門峽大壩、跨山越河的橋索等現代建設成就,進一步豐富了作品借古開今的內涵。傳統詩詞意象在他的畫中營造出悠遠的意境,云霧繚繞,風生松濤,青綠淺絳,水墨玄妙,畫里必有文人畫的詩意世界,而現代建設元素的介入,則打破了傳統山水畫的時空局限,三門峽大壩的雄偉、橋索的跨越之姿,展現了現代文明建設的偉大成就,賦予作品強烈的時代感,成就了前所未有的中國山水的新現實主義格局!大大拓寬了中國山水畫的表現領域,更為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寫意大秦山,奉獻新華章。鄧福邦先生憑借深厚的文化修養、扎實的筆墨功夫、借古開今的創新精神以及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在當代中國山水畫壇樹立了一處獨特的坐標,讓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有了極為精彩的一段新篇章。
著名美術評論家 羅成
2025.1.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