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地處大容山和云開大山兩大弧形山脈之間,屬典型的嶺南特色山地丘陵區地貌,可謂“半城半水一田八分山”。在脫貧攻堅期開始精準識別時,全縣共有47個貧困村、1.65萬余戶貧困戶、6.5萬余名貧困人口,是廣西貧困人口較多、貧困發生率較高、扶貧開發任務較重的縣。為幫助農村家庭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全縣上下持續落實教育資助政策、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營養計劃、提升教師隊伍素質,讓教育幫扶成果實實在在地惠及每一名學生。
容縣分管教育的副縣長林彥文(左一)到學校進行營養膳食調研指導。
傾情資助讓學生好上學
“助學金就是一把梯子,幫我走向更高的求學殿堂!”“助學金是一種關愛,一種溫暖,我們是今天的受益者,也將成為明天的奉獻者。”……2025年寒假期間,容縣靈山鎮六良村的多名大學生敞開心扉交流著自己享受到教育資助后的體會,他們都是靈山鎮六良村教育獎學助學協會的資助對象。
靈山鎮六良村教育獎學助學協會是容縣第一家在民政系統注冊的村級獎學助學協會,其發起人吳永振是從該村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走出來的一名大學生。
“當時,如果沒有國家的資助政策,我可能就沒有辦法去上大學。”吳永振說,他于2014年被百色學院設施農業科學工程專業錄取,得益于助學貸款的支持才順利完成了大學學業。
2018年,大學畢業后的吳永振開啟返鄉創業之路,在村里發展食用菌種植業。之后數年,他將滿腔熱情和在校所學的專業特長全部投入到發展產業當中,成為“脫貧示范戶”、產業帶頭人,并于2020年當選為六良村黨支部書記。2022年,經多方籌措,他發起成立六良村教育獎學助學協會,旨在傳遞愛的力量,激勵村里多出大學生。
吳永振說:“我們倡導和成立教育獎學助學協會,就是想把‘知識改變命運,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理念傳遞給他們,鼓勵他們努力學習,增長見識,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待學業有成之后再努力工作回饋社會。”
六良村接力傳遞助學力量的故事是容縣落實國家資助政策過程中涌現出的一個鮮活案例。為幫助這些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容縣學生資助服務中心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資助政策,自2009年成立學生資助服務中心以來,持續為家庭困難學子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和新生入學補助。截至2024年底,已累計為4.4萬名家庭困難大學生辦理了10.16億元助學貸款,幫助2.4萬人獲得普通高校新生入學補助802萬元。在國家資助政策的幫助下,大量經濟困難家庭的學子圓夢大學,不僅改變了他們的個人命運,也為家庭增收、縣域人才振興孕育了希望。
營養計劃讓學生上學好
“今天到校了解了學校的用餐情況,切身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對教育的關懷。學校也很認真負責,營養餐吃得飽,也吃得好,現在的孩子們上學真好。”容縣黎村鎮旺安小學學生家長楊國銘參觀完學生的營養午餐后如是說。
容縣榮塘中學教師羅月蘭說:“在沒有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之前,有些學生在周末返校時買一些袋裝方便面帶來學校,午餐就用袋子裝些開水泡著吃,學校提供營養午餐之后,這樣的現象就基本沒有了,學生的精神面貌也好多了。”
容縣容西鎮中心學校學生正在吃營養午餐。
為提高農村學生的營養健康水平,2023年10月7日,容縣開始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至2024年11月11日,全縣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21所初中學校、288所小學已全部以熱食方式提供營養午餐,目前,覆蓋義務教育學校309所,受益學生83171人。自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以來,容縣實打實地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提供了飲食保障,贏得了社會的廣泛好評。
“少年強則國強。展望未來,營養計劃的意義是積極而深遠的。”容縣副縣長林彥文表示,“我們深知持續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今后我們將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結合縣域實際深入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等教育幫扶政策,更好地促進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為鄉村全面振興積蓄力量。”
提升辦學質量讓學生上好學
1月7日,容縣容州鎮第一中學的校領導及班主任團隊來到容縣羅江中學開展城鄉學校教育幫扶研討活動。其間,兩校的相關領導、教師就學校的辦學經驗等進行了深入交流。羅江中學教師張曉芳說:“自從學校得到容州一中的幫扶之后,我們從中學習到了許多教育教學中的‘干貨’,容州一中系列先進的、特色的辦學理念的引進讓我們學校的學生更愛上學,學得更好,學校的教學成績也在穩步提高。”
羅江中學是容縣北片的一所偏遠鄉村學校,近年來在容縣容州鎮第一中學的協作帶動下,該校不斷優化學校管理制度、強化教師隊伍建設、轉變教學觀念,其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明顯提升。
容縣為了提升薄弱學校的辦學效益,促進區域內學校共同發展進步和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把初中學校劃分為六大集團,分別由容縣容州鎮第一中學、容縣中學、容縣石頭中學、容縣楊村第二中學、容縣綠蔭中學、容縣容州鎮都嶠中學牽頭,常態化開展教學研討、教師互訪等活動,充分發揮名校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示范和引領作用,全面提升容縣教育教學質量。
“我們學校精心打造‘鑄魂、強師、提質、精管、潤文’五大核心工程,從思想引領到師資提升,從精細管理到文體激趣,從科研創新再到文化潤澤,致力于為學生提供優越的學習條件和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好學并學好,全方位推動我們學校高質量發展。”容縣第十七屆人大代表、容州鎮第一中學黨支部書記梁家宇說,他每年都會重點圍繞教育發展大計積極建言獻策,充分反映民意民愿。容縣對教育非常重視,在全市率先獲評“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近年來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大幅提升。
容縣不僅對初中學校進行集團辦學,還致力于深化教育投資,在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優化學校的辦學條件,旨在讓教育幫扶成果惠及每一名學生,讓每一名學生上好學,全面促進容縣教育事業高品質發展。
容縣通過多渠道加大鄉村教師補充力度,2021年以來,通過高校招聘、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特崗計劃招聘、自主招聘、全科培養、銀齡計劃等方式共補充教職工3769人,其中鄉村教職工2389人,并通過選送中小學教師參加 “國培計劃”“區培計劃”和“市培計劃”項目培訓、實施15個縣級專題項目培訓和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全員培訓、建設容縣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為鄉村學校輸送優質的師資,進一步改善城鄉學校師資隊伍結構,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整體提升鄉村學校教育質量,不斷滿足各學校需求,提高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
此外,針對農村學校教學硬件設施參差不齊的現象,2021年以來,容縣整合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中央補助資金1037萬元和公用經費911.96萬元,用于購置多媒體綜合教室設備、教室交互智能教學一體機、計算機等設備,配置到各鄉鎮學校;獲得上級資金4.2777億元,用于農村學校教學樓、宿舍樓、教師周轉宿舍樓和食堂等建設。在推動農村辦學條件逐步提升的過程中,容縣逐步縮小了義務教育發展的區域、城鄉、校際和群體差距。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農業農村局、容縣教育局)
來 源:《中國鄉村振興》雜志2025年第7期
總監制:姚卜成
監 制:韓世雄
編 輯:張瓊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