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春雨過后,清晨的佤山云霧繚繞,滄源佤族自治縣單甲鄉中藥材種植基地里,肖學軍帶領村民們正忙著培訓如何管護中藥材。肖學軍于2023年6月申報的就業幫扶車間,發揮著持續有效的聯農帶農作用。滄源縣通過盤活閑置資源、引入小微產業項目,通過獎補激勵、精準培訓、動態幫扶等舉措,讓車間活起來、市場熱起來、群眾動起來,發揮出幫扶車間“家門口”就業“蓄水池”作用,實現了政策扶持與創新模式雙輪驅動,走出了一條“產業強村、就業富民”的鄉村振興路徑。
“政策活水”澆灌就業沃土
“以前茶樹生了蟲只會打藥,現在學會了掛黃藍板、測土壤酸堿度。”茶農李大姐說。通過162人次的技能培訓,幫扶車間帶動戶均增收2.9萬元,昔日的荒山變成“綠色銀行”。在滄源縣巖帥鎮龍潭茶廠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幫扶車間,一場場“茶園管護標準化”培訓讓茶農們耳目一新。
滄源縣以政策創新為引擎,打出系列“組合拳”,構建起“獎補激勵+動態幫扶+精準培訓”的全鏈條政策體系。
“2019年以來,全縣兌現幫扶車間獎補資金75.25萬元,培育出14家就業幫扶車間,覆蓋茶葉加工、中藥材種植、鄉村旅游等多元領域。” 滄源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李家俊說,這些利好政策極大激發了就業幫扶車間的積極性,越來越多的務工返鄉及無法離鄉的農村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實現了用工和就業雙贏,有力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與群眾增收致富。
“年內,計劃新增認定就業幫扶車間3家,累計帶動1057名以上農村勞動力、315人以上脫貧人口就近就地就業,實現務工顧家‘兩不誤’。” 滄源縣政府副縣長胡麗萍表示,今年,滄源縣將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穩就業、保民生的決策部署,持續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以更實的舉措推動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增收。精準落實就業幫扶車間各項獎補扶持政策,激發穩崗拓崗活力和潛力,有效發揮幫扶車間“家門口”就業“蓄水池”作用。
“智慧橋梁”連通“最后一公里”
“各位村民,明天,姬松茸大棚要用著60個工,想做活的今晚上9點前跟我報名。”班洪鄉班莫村每天午后的廣播聲成為連接村民與零工崗位的就業信號,一條條用工信息傳進家家戶戶,村民們邊聽邊盤算務工計劃。
“求職不必往外走、就業就在家門口。”班莫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正清說,通過村委會廣播站牽線搭橋,村里的剩余勞動力與合作社、種植基地實現了精準對接。班莫村通過摸排全村勞動力技能,建立動態臺賬,把零工需求精準匹配到戶到人,全村40%的富余勞動力找到了零工。
滄源縣人社局創新打造縣鄉村三級零工市場體系:縣級“零工市場”統籌調度,10個鄉鎮“零工驛站”即時對接,95個村級“零工之家”精準到戶,加大幫扶車間扶持力度,針對需求開展訂單式培訓,提升員工技能水平和生產效率;結合鄉村旅游、文化體驗等業態,打造集生產、展示、研學于一體的綜合基地;鼓勵幫扶車間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市場競爭力,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重要載體。
“產業珍珠”串起振興鏈條
“前幾天是村委會幫你找工作了嗎?”“是的,我在這里搭姬松茸大棚。”在班莫村,記者看到村民羅老大正在姬松茸大棚里忙活著。 羅老大說,沒事做的時候也可以去別的地方割膠,每天都會拿到100多元的工錢。
“如果需要找工人做活,我們會提前跟村上說一下,找村民們來做活。” 莫村姬松茸種植基地負責人蔣天沙說,有了村委會搭橋,村里的姬松茸種植基地、木薯加工廠、橡膠林、茶園等用工得到輕松解決。
班莫村建成集生產、研學于一體的姬松茸種植基地;單甲鄉依托萬畝核桃林,打造集中藥材加工、電商銷售于一體的車間,消化滯銷核桃的同時開發黑蜜核桃等高附加值產品;滄源景蘭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幫扶車間將佤族歌舞融入旅游體驗;班洪鄉班洪村幫扶車間滄源海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進駐后,采取“公司+村集體+合作社+黨員戶+農戶+基地”和“公司+村集體+農戶”等模式聯農帶農,實現群眾技術有指導、銷路有保障。
小微產業雖“小”,卻是連接村集體增收與農民共富的關鍵紐帶,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群眾受益的方式,不斷推動就業幫扶車間穩定發展,搭建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的良好平臺,促進群眾就近就地就業穩崗增收。
“雙向賦能”激活內生動力
閑置資源“活起來”,小微產業“動起來”,民生的幸福賬本也“厚起來”了。建立“黨總支+合作社聯農戶聯企業”機制,班莫村黨總支書記王正清帶領村民發展咖啡、木薯等短平快產業;駐村第一書記左常寶推行“政府引導+村級主抓+市場運作”,讓閑置資源煥發生機。
“一個崗位留住一個家庭,一項技能喚醒一份自信,一條產業鏈激活一片鄉土。” 滄源縣人社局通過“定崗、訂單、定向”培訓模式,舉辦種植養殖、鄉村旅游等專場培訓,讓群眾掌握一技之長。就業幫扶車間幫助群眾提升技能水平,車間秉持“人人持證、技能致富”的理念,著力增強群眾內生發展動力。
滄源景蘭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自2023年6月被認定為“就業幫扶車間”以來,全面落實政策要求帶動轄區內無法外出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2024年共帶動155人就業(其中,脫貧勞動力21人),共支付工資299萬元(其中,支付脫貧勞動力工資61萬元)。勐角鄉翁丁村村民李依再通過旅游服務培訓,從“一天帶一場游客很困難”的講解員,成長為能每天輕松應對五場講解的“金牌向導”。勐角鄉村民夏靈則通過公司的培訓培養,晉升為后勤組長。幫扶車間讓每個人看見自己變得更好的可能,托舉起百姓不離鄉土的穩穩幸福。
>記者手記
鄉村振興不是簡單的產業移植,而是讓政策與民心同頻共振。在佤山深處,幫扶車間如同鑲嵌在佤山的明珠,串起民生保障,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這些充滿煙火氣的幫扶車間,正書寫著新時代阿佤山的“山鄉巨變”,勾勒出一幅“產業興、鄉村活、百姓富”的生動圖景。(魏江躍 金維娜 張正霖 關汪武 李宗昱)
來源:臨滄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