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促進檢驗檢測認證行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2025—2027年)
為推動本市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創新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對產業升級的賦能作用,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主要目標
圍繞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一體發展,更好發揮對產業升級的賦能作用。到2027年,基本建成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集約化、規范化的先進檢驗檢測認證體系。行業規模進一步壯大,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營業收入力爭突破600億元,培育10家左右“十億級”龍頭企業和100家以上“億元級”規模企業。產業集聚進一步增強,建設形成國家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范區+市級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園區+專業型檢驗檢測認證技術服務基地的“2+N+X”產業布局體系。服務能級進一步提升,建成100個國家級和市級檢驗檢測服務平臺,新增100項“上海品牌”認證產品和服務,檢驗檢測認證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突破300家。
二、培育壯大經營主體
1.做強龍頭企業。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對標全球一流企業,著力培育一批規模效益好、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品牌信譽優的綜合性檢驗檢測認證龍頭企業。加快事業單位性質檢驗檢測機構改革,有序推進轉企改制,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在汽車、集成電路、新能源、電氣裝備、建設工程、儀器儀表等細分領域,靶向培育一批領軍企業。大力發展檢驗檢測認證總部經濟,加強創新型企業總部、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認定。(責任部門:市市場監管局、市委編辦、市國資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各區)
2.培育產業集群。發揮國資國企支撐保障作用,推進國有檢驗檢測認證企業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鼓勵民營企業和其他社會資本投資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做大行業基本盤。鼓勵外資企業提升總部能級,拓展全球服務商計劃,打造檢驗檢測認證高水平開放橋頭堡。完善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推動檢驗檢測認證專精特新企業倍增。(責任部門:市國資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市場監管局)
3.建設高能級平臺。加快建設國家汽車芯片質檢中心,推動自主芯片質量提升和裝車應用。面向醫療機器人、新一代移動通信、新型儲能、航空裝備、空間能源、先進材料、船舶海工裝備等先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增布局一批上海市級質檢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推進智能機器人中試驗證平臺、低空航空器適航審定檢測中心、未來通信產業測試研究中心等功能性平臺建設。(責任部門:市市場監管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國資委、金山區)
三、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4.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開展人工智能識別感知芯片、車規級芯片、傳感器芯片、高密度集成電路封裝技術等新產品、新工藝檢測技術研究。加快基因編輯檢測、微流控生物檢測等技術突破。拓展大語言模型全棧式工具箱,布局多模態大模型、大模型智能體(Agent)等測評能力。建立實施智能機器人分級、分類評價體系,推動人形機器人工程化應用。提升新一代生物材料、關鍵陶瓷材料、高端功能性膜材料等新型材料檢測能力,支持民用航空材料應用合格認證。推動構建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體系,建立健全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領域認證制度。開展北斗三代衛星導航芯片、模組、終端等定位產品檢測技術攻關。加強低空飛行器、民用航空裝機產品及地面支持設備的產品檢測技術研究。(責任部門: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市場監管局)
5.加快儀器裝備自主研發。鼓勵檢驗檢測機構積極主導或參與儀器裝備研制,形成一批儀器儀表、智能檢測裝備標志性創新產品。完善本市承接的“國家二級標準物質定級鑒定”審批權改革,提升標準物質、試劑耗材研制生產能力。支持檢驗檢測機構應用創新儀器設備,加速國產替代和升級換代,符合條件的納入技術改造相關專項資金支持范圍。推動檢驗檢測機構積極申報并爭取納入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檢測評審機構名單。支持檢驗檢測機構申報“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學儀器領域儀器方法項目。(責任部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市場監管局)
6.加大企業創新支持力度。支持開展檢測儀器設備、檢測技術和方法、新興領域認證技術等技術攻關,并申報科技攻關項目。支持符合條件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優質中小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促進大型科學儀器設施面向檢驗檢測機構開放共享。支持企業使用“科技創新券”“專業服務券”購買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爭取國際和國家級標準化技術組織落戶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責任部門:市科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各區)
四、加速動能模式轉化
7.加快數字化轉型。支持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提升數字化管理和服務能力,推動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落地應用,推出一批數字化解決方案和典型應用場景,在建設工程、電力設備、汽車、化工、電線電纜等專業領域率先建成10家數字化示范實驗室。在電工、電器等相關制造領域開展企業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認證,開發產品碳足跡數字化核算平臺,開展產品、體系、服務數字化認證。(責任部門:市市場監管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數據局)
8.推動智能化躍升。推動數字孿生、AI圖像識別、機器視覺等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促進檢驗檢測流程智能化升級。支持人工智能垂直大模型開發應用,在材料檢測、軟件評估、醫療器械、智能安防等領域開展場景應用。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新模式認證,推行人工智能管理體系認證。加快上海市生成式人工智能質檢中心建設,開展質量評價、倫理安全和治理技術研究。(責任部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科委)
9.推行涉碳類認證。推動重點產品國家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工作,率先在鋼鐵、電機等行業編制國際通行的碳足跡認證規則,完成20個與國際接軌的產品碳標識認證配套技術文件,推動形成30個產品碳標識認證試點應用示范。推動金融機構,以及鋼鐵、化工、建材、電子、快消品等領域鏈主企業,加大碳標識等涉碳類認證結果采信力度。開展綠色產品認證評價技術研發,在農業、建材、交通、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推動綠色產品認證應用。鼓勵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提升應對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相關技術服務能力,拓展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業務。(責任部門: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委金融辦、市商務委、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生態環境局)
五、提升國際服務能力
10.推動國際互認。支持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積極取得國際權威資質授權,與境外機構建立結果采信互認合作機制,加入國際標準化專業組織和認證認可合作組織。推動實施一次檢測、多國認可的“一測多證”工作,降低企業出口成本。實施一批質量認證“小而美”國際互認合作項目,提升內外貿檢驗檢測認證一體化服務能力。圍繞重點出口產品類別開展國際能力驗證,推動境內外檢驗檢測數據結果互認。(責任部門:市市場監管局、市經濟信息化委)
11.拓展海外市場。鼓勵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或地區,通過海外并購、設立分支機構等方式,加快海外市場布局。推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與海外投資、產能合作項目緊密對接,伴隨優勢產業和先進產能“走出去”。將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納入《上海市服務貿易促進指導目錄》,對符合規定的企業予以支持。加強中國企業出海總部服務中心“海外檢測認證服務平臺”建設。(責任部門:市商務委、市市場監管局、虹橋商務區管委會、長寧區)
12.提升合作效能。支持上海自貿區“一帶一路”技術交流國際合作中心海外分中心建設。成立上海品牌國際交流展示中心,持續打造“上品”標志“出海”品牌項目。編制“一帶一路”認證信息手冊及重點出口產品國際認證指南,為企業產品出口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和合規性支持。支持檢驗檢測認證國際組織來滬落地發展,深化國際間交流合作。培育支持高層次人才加入IEC、ISO等重要認證認可國際組織。(責任部門: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委、市公安局、浦東新區)
六、賦能產業優化升級
13.深化兩業融合發展。編制重點產業鏈檢驗檢測認證供需清單,面向新型儲能、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鏈推動實施100個協同技術攻關項目。開展多渠道多層次的供需對接活動,形成100項標志性合作項目,提升全產業鏈檢驗檢測認證服務能級。發展檢驗檢測認證產業互聯網平臺,引入儀器共享、設備租賃、檢測服務、專家咨詢、報告查驗等在線服務。(責任部門:市市場監管局、市經濟信息化委)
14.助力產業提質增效。支持檢驗檢測認證機構開展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質量可靠性整體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鋼鐵、化工、石化、建材等制造業相關檢驗檢測能力,助推生產工藝改進,促進綠色化升級。引導認證機構創新開展“上海品牌”等高品質認證,助力產業鏈以優勢技術對接先進標準和規則。實施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引導鏈主企業將上下游小微企業納入共同管理體系。(責任部門:市市場監管局、市經濟信息化委)
15.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健全長三角檢驗檢測認證一體化發展合作機制,在動力電池、低壓電器、智能家居、光伏儲能等領域推動檢驗檢測能力一體化布局。扎實推進“長三角綠色認證先行區”建設,在會展、餐飲、旅游民宿、物流等領域開展跨區域統一綠色服務認證。聯合開展長三角能力驗證,推動一市三省檢驗檢測能力整體提升。(責任部門:市市場監管局、青浦區)
七、優化公共服務供給
16.完善空間布局。發揮浦東新區、靜安區作為國家級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范區集聚功能,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密度。培育創建3—5個集聚儀器裝備、技術研發、檢驗檢測、質量認證、標準計量等一體發展的市級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園區,形成產業集聚、功能齊全、布局合理、協同聯動的空間載體。鼓勵各區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需求,建設各具特色的專業型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基地和園區。用好產業融合管理要求(M0)政策和工業上樓等新型承載空間建設政策,為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提供發展空間。(責任部門: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規劃資源局、各區)
17.加強人才引育。依托市級重大人才計劃項目,支持引育檢驗檢測認證高層次緊缺人才。支持符合條件的檢驗檢測認證企業納入本市人才引進重點機構名單,按規定享受本市人才引進等政策支持。完善檢驗檢測專業技術職稱評價機制和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加大對急需緊缺的檢驗檢測技能類職業(工種)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設檢驗檢測認證專業智庫,加強行業政策研究,定期發布行業發展白皮書。(責任部門:市人才工作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經濟信息化委)
18.加大政策支持。統籌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科技創新計劃等專項資金,針對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特點細化申報標準,圍繞功能平臺籌建、關鍵技術攻關、緊缺能力建設等加大支持力度。發揮各類產業投資基金引導作用,支持檢驗檢測認證優質項目的投資與招引。鼓勵各區因地制宜,發展細分賽道,優化產業生態,對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的新建重點項目、首次升規達標企業、同比高增長企業等予以支持。(責任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財政局、各區)
19.加強宣傳引導。支持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積極參與“政府質量獎”“科技進步獎”“標準創新貢獻獎”“上海市品牌引領(培育)標桿企業”培育認定等評選,選樹一批創新發展成果。辦好“世界認可日”“檢驗檢測開放日”等重要宣傳活動,鼓勵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積極參加各類重要展會、論壇,增加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首發。(責任部門:市市場監管局、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各區)
20.營造良好環境。持續優化市場準入制度,完善資質認定告知承諾制度,實施容缺容錯受理。建立重點檢驗檢測認證企業專員服務機制,提供個性化精準服務。健全聯合監管、聯合懲戒機制,推進機動車檢驗、農產品檢測等領域跨部門綜合監管“一件事”改革。強化信用監管、風險預警、能力考核等方式應用,加快數字化監管能力建設,嚴厲打擊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虛假認證結論等違法行為。充分發揮行業組織作用,推動機構自律與人員自律,引導行業健康規范發展。(責任部門:市市場監管局、各行業管理部門)
依托市質量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統籌研究檢驗檢測認證行業高質量發展相關戰略、規劃、政策、實施等重大問題,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和有關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推進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