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閔行公安分局華坪路派出所社區民警王文虎,再獲殊榮——上海市先進工作者。此前,他已攬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這些沉甸甸的榮譽,是對他15年扎根社區、默默奉獻的最高褒獎。
華坪路派出所社區民警王文虎在社區內開展反詐宣傳
時間撥回到1月10日,第五個人民警察節,一間普通的辦公室里,王文虎與徒弟付小飛并肩而立。隨著紅綢緩緩落下,“王文虎工作室”的牌匾在眾人矚目中展露真容。同事們的笑聲隨之響起:“這下‘飛虎隊’要擴編了!”
原來,“飛虎隊”是同事們結合師徒二人名字起的昵稱。從軍營到警營,身著“橄欖綠”換成“藏青藍”,這對師徒在街頭巷尾,書寫著一段動人的社區“勞模”民警故事。
華坪路派出所民警王文虎與徒弟付小飛一起在社區開展消防演練
初到派出所實習,付小飛跟著王文虎的日子,滿是辛苦。他們整日“泡”在社區,走訪孤寡老人、入戶進行安全宣傳、調解鄰里糾紛……久而久之,付小飛覺得師父太“軸”,認“死理”。居民隨口提樓道燈壞了,他當天就協調物業檢修;居民家里飛進蝙蝠,他也會上門幫忙驅趕。面對徒弟的疑惑,王文虎總是笑著說:“社區里哪有那么多‘大案要案’,不就是些‘芝麻綠豆’的小事嘛,我們不管誰管呢?”
社區民警要求“五個半天下社區”,可在付小飛眼里,師父王文虎至少做到了“七個半天”。剩下的時間,只要居民一個電話、一條微信,他必定及時回應、幫忙解決。孤老趙阿婆常說:“有王警官在,我就很安心。”有一次,趙阿婆突發疾病,第一時間撥通了王文虎的電話。那個夜晚,王文虎全程守護,陪著趙阿婆度過了危險期。
一個雨夜,付小飛在值班室望著窗外的雨幕,轉頭看見王文虎正往身上套雨披。還沒等他開口勸說,師父已經沖進了雨里。兩個小時后,王文虎渾身濕透地回來,一邊擦著頭發一邊說:“老張早上接到陌生電話,我生怕他被騙,白天他在工地,只有夜里能碰到人。”
華坪路派出所民警王文虎在轄區商鋪內檢查消防情況
這一幕,讓付小飛想起自己“出師”后的一次經歷。當時,轄區有居民投訴樓上噪音擾民,他連續三次上門都吃了閉門羹,氣得在辦公室抱怨。王文虎沒說什么,只是帶著他等到入夜,終于等到業主回家,耐心溝通后,成功解決了這起糾紛。
付小飛負責的轄區包含“大零號灣”區域,企業眾多,涉及一些用工、合同等經濟糾紛。一次,面對員工的質疑“這事你們不管,誰來管?”付小飛一時語塞。這一刻,他突然理解了師父常說的話。于是,他靜下心來,傾聽各方訴求,最終促成企業和員工達成賠償協議。慢慢地,他發現,和群眾接觸得越多,贏得的信任就越多,解決問題也就越順利。
師徒二人還有個特別的習慣——下班后相約跑5公里。這不僅是放松身心的時刻,更是他們的“學習課堂”。跑步時,付小飛匯報工作中遇到的難題,王文虎分析矛盾的關鍵所在,不少解決問題的好點子,就是在這奔跑中“誕生”的。
當被問到做社區民警有什么技巧時,王文虎笑著說:“哪有什么巧辦法,靠的就是一雙‘鐵腳板’,一步一步走出平安路。”窗外,梧桐新綠盎然,此時付小飛正帶著新警走街串戶。這場關于“守護”的接力賽,永不停歇,一代又一代的民警,將繼續在社區的土地上,書寫屬于他們的責任與擔當。
供稿:區公安分局
編輯:吳俊艷
初審:陳依婷
復審:方雨斌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