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電商領取《1000份電商運營干貨案例》
作者 | 文韜 來源 | 電商總監
昨天(4月6日),雷軍突然更新了一條微博:“今天,小米的創業路已走過了15年。這只是開始,我們會繼續努力?!?/strong>
圖源:微博
這條短短幾十字的動態,瞬間點燃了社交網絡。
在此之前,這位以“勞?!敝Q的小米掌門人,已經停更了整整4天。
上一次公開露面,還是4月1日對“小米SU7高速爆燃致3人死亡”事件的沉重致哀。
從“停更”到“復更”,這4天的沉默,仿佛一場蓄力的伏筆。
雷軍的回歸,帶著小米眾高管集體亮相的陣仗:
總裁盧偉冰轉發微博,稱“十五年,新起點”;聯合創始人林斌寫下“感謝大家15年的支持”;國際部總裁曾學忠、中國區總裁王曉雁等十余位高管接連發聲,將“小米15周年”的話題頂上熱搜。
而小米新媒體總監曬出的那張經典老照片——2010年4月6日,雷軍與創始團隊圍著一鍋小米粥的合影。
圖源:微博@神得強Steven
這張照片將這場慶典推向了懷舊與熱血交織的高潮。
不過,這場慶典的底色,遠不止于歡呼。
就在七天前的3月29日,一輛小米SU7在安徽銅陵德上高速上撞向護欄,爆燃的火焰吞噬了車內三名年輕乘客的生命。
這場被網友稱為“活活燒沒”的悲劇,將小米汽車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家屬的質疑聲、公眾的恐慌情緒,與高管們慶祝公司生日的喜慶畫面,形成了刺眼的對比。
根據小米官方披露的事故細節,這輛SU7在碰撞前兩秒,智能駕駛系統(NOA)曾識別到前方施工路障并發出警報,駕駛員隨即接管車輛。
圖源:微博
但短短兩秒內,時速從116公里驟降至97公里,轉向操作未能避免車輛與水泥護欄的劇烈碰撞。
從系統預警到災難發生,這段“生死兩秒”成了爭議的核心:
為何智能駕駛的剎車效率未能力挽狂瀾?為何碰撞后車門疑似鎖死?為何電池在撞擊后迅速爆燃?
家屬的悲痛與憤怒在社交媒體上蔓延。
一位自稱遇難者母親的網友控訴:“事故發生后,小米從未主動聯系過我們。”
而小米的回應始終停留在“配合調查”的官方口徑,直到4月1日才公布部分技術細節,卻未直接回應車門鎖死等關鍵質疑。
更令人唏噓的是,遇難者之一曾篤信小米SU7的智駕系統“方便又安全”,甚至在與母親爭論“技術已經很成熟了!”
事實上,這并非新能源汽車首次因安全爭議登上熱搜。
2024年4月26日,在山西省侯平高速路段,一輛問界新M7 Plus在內側快車道行駛中以115km/h的速度追尾正在作業中的道路養護車。
碰撞10秒后躥出火苗,3分鐘火勢封門,15分鐘燒得只剩鐵架。
圖源:紅星新聞
盡管,官方后來解釋得明明白白:車速太快使得AEB失效、電池沒有發生自燃是前機艙被高溫部件或線束短路火花引燃、撞擊導致信號中斷車門鎖死、車輛安全氣囊正常打開。
可當后排的孩子和駕駛員活活困在火海里時,這些技術名詞顯得格外蒼白。
類似的劇情在2025年3月23日再度上演。
在成都三環路桂溪立交路段,一輛蔚來ES6在高速行駛中因駕駛員操作失誤,撞擊護欄后沖入對向車道,與零跑汽車等多車相撞并起火。
不過,蔚來ES6在碰撞后觸發自動解鎖功能,車門把手彈出,安全帶預緊器和安全氣囊正常工作。
最終,乘客成功逃生,這與小米SU7、問界新M7 Plus的慘烈結局形成鮮明對比。
回到小米高管的集體發文,當雷軍寫下“這只是開始”時,這句話更像是對小米命運的隱喻。
一邊是創業15周年的輝煌敘事:從銀谷大廈的一鍋小米粥到全球前三的智能手機巨頭,從“為發燒而生”到造車新勢力的破局者;
另一邊卻是血淋淋的現實拷問:當技術狂奔遇上生命代價,企業該如何在創新與安全之間找到平衡?
回看小米SU7的成長軌跡,這種矛盾早有端倪。
2024年,該車型因底盤冒煙、南京南站起火等事故引發質疑,小米的回應始終強調“電池包通過最高安全測試”。
圖源:新黃河
但此次高速爆燃事件,徹底撕開了技術自信的裂縫。
更耐人尋味的是,就在事故發生的同一周,小米SU7的交付量突破了15萬輛,雷軍在直播中高調宣布“超額完成目標”。
銷量神話與安全事故的并行,讓我們不得不思考:當我們談論“智能汽車革命”時,是否忽略了“安全”這本最基礎的功課?
新能源汽車的崛起,本質上是一場對傳統工業邏輯的顛覆。
電池取代油箱、軟件定義硬件、智能駕駛挑戰人類操作……
但在這場革命中,有一個問題始終懸而未決:當車企將“自動解鎖車門”作為賣點時,是否考慮過車身變形可能導致機械應急裝置形同虛設?
這個問題無法單靠某家企業的“嚴苛測試”解決,它需要整個行業重建安全標準,甚至重新定義“安全”的維度。
4月6日深夜,小米園區內想必燈火通明。高管們的慶祝微博仍在刷屏,公關團隊或許已在起草下一份事故調查通報。
但對于那三位在火焰中消逝的年輕人而言,一切歡呼都已失去意義。
他們的死亡,像一記重錘敲在所有車企的心頭:當“智能”“續航”“自動駕駛”成為營銷關鍵詞時,“安全”是否正在淪為技術狂飆的犧牲品?
雷軍曾說:“造車從來不是爽文?!?/p>
此刻的小米,正站在這個充滿張力的十字路口。十五周年慶典的蛋糕旁,或許該再點一支蠟燭。
不為慶祝,只為紀念那些用生命照亮行業暗角的普通人。
畢竟,真正的“無限進步”,從來不只是數字的增長,更是對生命永不妥協的敬畏。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本文首發于電商總監(ID:dszj3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