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李夢瑤 史安琪 馮妙韻 王欣蓉 實習生 陳禧碩
4月8日,由濟南市城管局、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主辦的“建筑垃圾全流程監管與處置”圓桌會議舉辦。市民代表走進濟南市槐蔭區槐苑廣場施工現場,參觀了渣土車合格、規范的出場流程。
一輛白色的新能源渣土車滿載渣土緩緩駛出工地,車身覆蓋著白色密閉篷布。“我們現在看到的這輛車,出場前必須經過‘三重關卡’。”現場工作人員指著車道旁的沖洗設備介紹,入口處的霧炮機噴射細密水霧,對車身進行預降塵;前方高桿噴淋裝置從3米高處向下沖刷,水流精準覆蓋底盤和輪胎;最內側的人工沖洗區,兩名工人手持高壓水槍,正對車輪轂縫隙進行“靶向”沖洗。
“每輛車都有專職人員負責沖洗,整個流程至少5分鐘,確保‘不帶泥上路’。同時盡量避開居民休息時段作業,降低噪音影響。”現場施工人員介紹。
“沒有一點也沒有塵土飛揚。”“采用的新能源車,噪聲小且環保。”……現場,市民紛紛點贊這樣的流程規范、
隨后的圓桌會議上,中國建筑第八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陳文作為項目施工單位代表發言,詳解施工方在全鏈條管控、降塵降噪、安全防控等方面的舉措。
“我們在選擇渣土運輸企業時,首先嚴格審核運輸企業資質,確保車輛證照齊全,杜絕‘黑車’上路。”陳文介紹,渣土車還要執行“平箱裝載”標準并落實密閉覆蓋要求,“我們寧可少裝、平裝,也不能讓渣土撒漏影響環境”。
在技術監管方面,陳文介紹,項目將渣土車GPS定位系統與城管監管平臺實時聯網,實現運輸路線“全程可追溯”。
陳文特別提到,項目還建立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機制,遇污染預警立即停工并啟動應急預案。
為暢通公眾監督渠道,項目在土方外運時安排專職管理員值班,“接到投訴,第一時間組織人員解決問題,杜絕土方外運產生任何不良影響。”陳文明確表示,項目從渣土裝載到運輸再到消納的全流程,均接受社會監督,確保每個環節透明規范。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