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4月8日訊(全媒體記者 孫占鋒)線條流暢的預制混凝土排水溝、功能強大的裝配式綜合管廊、積木般靈活拼接的裝配式圍墻……如今,這些來自湖南東方紅建設集團的裝配式市政產品,正悄然改變著城市市政道路建設。日前,長沙市住建局發布系列技術成果,國內首創在市政道路、橋梁工程中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并出臺了相應的裝配式設計導則和評價標準,加速建筑業轉型升級。
工廠車間造“零件”,道路施工做“拼插”
在長沙河西岳麓西大道的北側,湖南東方紅長沙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的生產車間里,鋼筋、混凝土在隆隆作響的流水線上,正“變身”成市政道路建設所需的集水井、排水溝、透水磚、圍墻、欄桿。
在戶外的市政裝配式產品展示區,各式各樣的市政工程部件成品陳列有序。功能強大的裝配式綜合管廊格外顯眼,其工廠化生產,構件精度高、質量好,運輸方便、裝配化施工速度快,還可根據客戶要求進行定制設計。
據介紹,東方紅集團近年來在市政工程裝配化領域積極探索,取得顯著成果。這些產品已應用到了文軒路(匯智路-雷高路)裝配式人行道工程、許龍路-谷苑路人行道提質改造工程、長沙市雷鋒-延農220千伏電力隧道工程、高新區橋頭鋪河箱涵工程等項目。
“預制人行道板在工廠生產,質量穩定可靠,現場安裝時,精準對接,極大縮短了施工周期,減少了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湖南東方紅建設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裝配式技術的優勢在市政工程中非常明顯。
推廣裝配化技術,市政建設“加速跑”
近日,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長沙市市政道路、橋梁工程裝配式設計導則(試行)》《長沙市市政道路、橋梁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交付指南(試行)》以及《長沙市市政工程裝配式建造評價標準(試行)》三項技術成果,在國內尚屬首創,為長沙市政工程裝配化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長沙市城市建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浩告訴記者,裝配式建造和傳統建筑方式相比,工程質量與耐久性更有保障,工程質量全生命周期可追溯;而且,工廠集中生產精準下料,混凝土、鋼材利用率提高20%以上,減少建筑垃圾約80%。同時,管線集成敷設,降低地下空間占用率約20%~40%。
“市政道路建設是線性工程,標準化程度更高,更容易實現數字化設計、集成式生產和裝配化施工,不但綠色環保,還能有效解決城市地下管線后期維護問題。”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躍先在現場調研時表示,科技創新一定要和產業創新融合,實數融合的好產品、好技術、好材料,就應該在市政工程應用中大力推廣。
去年,長沙智能建造年度產值達到1800億元,裝配式建筑產值達1000億元,長沙模式在全國獨樹一幟、創新引領。長沙市將更大范圍推廣智能建造、綠色建造、裝配式建造,繼續用系統化思維、數智化技術、裝配化建造推動市政道路、管網等工程高質量建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