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說歷史。
三國演義中,前期猛將多如牛毛,武藝也是極其高強。
諸如群雄的呂布,蜀漢的五虎將,曹魏的虎癡惡來,東吳的孫策太史慈等等。
但到了三國后期,猛將凋零,戰場上的主角開始改頭換面。
今天,且容筆者來寫寫曹魏后期的兩員猛將——王雙與徐質。前者被魏延擊殺,后者被姜維擊殺,那么他倆武藝誰更勝一籌呢?
作為見證蜀漢興衰的老將廖化,或許早已看透了一切……
三國后期的武藝「縮水」之謎
常聽人說:“三國越往后,猛將越不行。”這話雖有些偏頗,卻并非全無道理。
前期張郃被五虎將打得抱頭鼠竄,到了后期竟能橫行一時;魏延從“五虎替補”搖身一變成了蜀漢支柱。
這種反差,恰恰說明后期猛將的含金量需要重新審視。
王雙與徐質,正是這種時代背景下的產物。他們的武藝究竟如何?我們不妨從實戰中尋找答案。
王雙
出場即巔峰的隴西猛漢
王雙身高九尺,面如黑炭,手持六十斤大刀,還能連發三枚流星錘。這配置乍一看甚至不輸呂布,連諸葛亮都不得不忌憚三分。
戰績盤點
秒殺謝雄、龔起:兩位無名裨將,三回合內被斬于馬下。但這類“雜魚”在演義中遍地皆是,難以證明實力。
智取張嶷:與張嶷交手數合后詐敗,用流星錘偷襲得手。雖勝卻勝之不武,暴露了正面硬剛的短板。
結局唏噓:追擊諸葛亮時被魏延一刀斬首,暴露其心理素質太差。
武力定位:王雙的武器庫看似豪華,實則缺乏硬仗支撐。流星錘雖陰狠,卻更像投機取巧;對陣張嶷尚且需要使詐,若遇上巔峰時期的五虎將,恐怕難撐十回合。
徐質
司馬家的先鋒利器
徐質登場時,司馬氏已掌控曹魏大權。他受命為先鋒迎戰姜維,一出手便讓蜀軍吃了苦頭。
戰績盤點
速敗廖化、張翼:廖化戰數合敗走,張翼勉強支撐幾回合后也敗退。這兩位雖是老將,但早年曾斬魏將秦良、鄭倫,絕非庸手。
絕境突圍:中計遭火攻后,仍能單騎殺出重圍,體力與膽識可見一斑。
悲壯落幕:人困馬乏時撞上以逸待勞的姜維,被一槍挑落馬下。
武力定位:徐質的對手含金量更高。廖化、張翼是蜀漢后期核心將領,且徐質是在正面交鋒中擊敗二人。若非姜維用計,恐怕蜀軍難以速勝。
王雙VS徐質:三大維度見分曉
對手質量
王雙擊敗的張嶷正值壯年,但靠暗器取勝;徐質碾壓的廖化、張翼雖年老,卻是實打實的戰場宿將。
結論:徐質勝。
戰斗風格
王雙依賴流星錘偷襲,缺乏正面硬剛的底氣,但更具實戰性;徐質則是大刀開路,剛猛無匹,主打一個正面交鋒。
結論:各有千秋。
逆境表現
王雙中伏時毫無還手之力;徐質身陷火海仍能孤身突圍,差距立現。
結論:徐質勝。
廖化視角:活化石有話說
作為從黃巾之亂活到蜀漢滅亡的“三國第一老兵”,廖化可謂閱將無數。他親歷了與王雙、徐質的交手,最有權發言:
對陣王雙:張嶷中錘后,廖化與王平首要目的是救回張嶷,截住后便完成任務,不見得無法硬剛王雙。
對陣徐質:數合敗走,深知硬拼不過,這才有了姜維的智取之計。
廖化雖未明言,但行動已揭示答案——徐質,才是更讓他頭疼的對手。
結語
在前中期名氣較大的猛將相繼離世后,王雙和徐質可謂撐起了后期猛將的武力擔當。
他倆的名氣雖遠不及前輩們,但或多或少也算能入武評之列。
然而,無論是王雙的“陰狠”還是徐質的“剛猛”,在五虎將的傳說面前,終究成了時代落幕的注腳。
廖化暮年提刀上陣時,是否也會想起那個猛將如云、熱血沸騰的三國呢?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在你看來,王雙與徐質,誰的武力更勝一籌呢?
歡迎評論區暢所欲言,友善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