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陸
郵箱 | xiaoyu@pingwest.com
在 Jony Ive 位于 LoveFrom 工作室的桌子上,散落著不少的紙張和紙板箱,每一張上都潦草地勾勒著一個可能重新定義我們與科技關系的設備。在這些雜亂的創意中,AI硬件的未來正在被描繪——它有著比iPhone更少的侵入性,卻可能更具革命性。
這就是 io Products 的愿景,這家由 OpenAI 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和前蘋果傳奇設計師 Jony Ive 共同創立的 AI 硬件初創公司近日被 The Information 爆出,將以至少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41億元)的價格被 OpenAI 收購。如果交易達成,這將是 OpenAI 從軟件領域向消費硬件邁出的重要一步。
Jony Ive 和 Sam Altman 圖源:網絡
然而,在 Humane AI Pin 和 Rabbit R1 等 AI 硬件“高開低走”的陰影下,我們不禁要問:世界準備好迎接無屏幕 AI 手機了嗎?以及,用戶真的想要這樣的設備嗎?
1
一臺不霸占你眼睛的設備
io Products 成立于 2024 年,致力于打造 AI 驅動的個人設備,提供更自然、更少干擾的科技交互方式。他們想要創造一種不像智能手機、而更像隨身助手的設備——始終在場,卻從不礙事。
雖然產品的細節尚未公開,但不客觀實驗室通過早期報道“猜測”,目前該公司正在探索幾個設計方向:
無屏幕手機:想象一臺完全依賴語音、手勢甚至增強現實(AR)進行交互的設備,徹底摒棄傳統屏幕,這可能是智能眼鏡或一款可以握在手里卻沒有顯示功能的“AI 盒子”。
AI 驅動的家用設備:一款智能音箱或家庭中樞,不僅能控制家中所有的智能硬件,還能通過 AI 預測用戶的需求,減少手動操作或基于屏幕的交互。
可穿戴AI助手:類似于 Humane AI Pin,但注重設計和實用性,可能是一個小巧時尚的設備,如胸針或腕帶,為用戶提供實時 AI 支持。
這些概念聽起來雄心勃勃,旨在利用 AI 創造一種不再將你的雙眼束縛在屏幕上的體驗。但空有一個優秀的概念并不能保證成功,AI 硬件市場最近的教訓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以 Humane AI Pin 和 Rabbit R1 為例,這兩款設備曾被譽為為 AI 時代下最優秀的發明,卻在發布后迅速崩盤。
在 AI Pin 發布時,曾被時代雜志譽為“2023 年最佳發明”。但在產品正式發售之后,就被用戶指出它有著極其嚴重的設計缺陷,日常除了看時間之外,幾乎處于無法正常使用的狀態,甚至在 2024 年的夏天,AI Pin 被爆出產品的退貨量一度超過銷售量。
Humane AI Pin 圖源:官網
2025 年 2 月,Humane1.16億美元“賣身”惠普,并宣布于 2025 年 2 月 28 日停止對所有設備提供支持。
Rabbit R1 亦是如此。
圖源:YouTube @ iJustine、X@raywongy
在產品宣傳時,CEO 呂騁表示,Rabbit R1 搭載的是全新操作系統 Rabbit OS,比 Android 好用數倍。結果被 Android 專家 Mishaal Rahman 爆出整個產品就是套殼 Android 的產物。
圖源:X
甚至 Mishaal Rahman 將整個 Rabbit R1 “移植”到了 Google Pixel 6a 上,運行速度反而更快……因為它其實就是個塞進塑料外殼里的 App 而已。
最后,這款號稱“AI 硬件”的產品,被 The Verge 犀利的點評為“智商稅榨取機”。
那么問題就來了,當智能手機能做到同樣甚至更多事時,用戶為什么要買一臺獨立的 AI 設備?
1
用戶真的想要無屏幕 AI 手機嗎?
雖然無屏幕、AI 驅動的設備聽起來很有“未來感”,但從市場調研來看,用戶對這種新奇的玩意兒并不是特別感興趣。
圖源:網絡
據 YouGov 的調查顯示,60% 的消費者認為 AI 功能是選擇新手機時的重要因素,但他們更關注現有智能手機的 AI 增強,比如更好的照片編輯或更智能的語音助手,而不是全新的設備形態。
在優先級排序中,電池續航(61%)、存儲空間(46%)和相機質量(38%)始終排在 AI 功能之前。一款革命性的新設備無論交互方式做的多優雅,都難以取代這些核心需求在用戶心中的地位。
而在將 AI 助手“塞進”手機的過程中,市值第一的科技公司蘋果在推廣上也遇到了阻力。
圖源:Apple
73% 的 iPhone 用戶對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表示不感興趣。試問如果連蘋果都難以用 AI 激發用戶購買新產品的熱情,一家初創公司在現在的時間節點推出“無屏幕手機”的機會又有多大呢?
1
AI 硬件的未來“前途未卜”
Humane 和 Rabbit 等 AI 硬件初創公司的“下場”算是個警鐘,但并不意味著這一品類的終結。隨著 AI 技術的不斷演進,能夠充分利用它的設備也將隨之進化。
問題在于,用戶是否會擁抱一個隨身計算設備沒有屏幕的未來。
目前,數據表明大多數用戶滿足于將 AI 作為功能而非獨立產品。但當 Sam Altman 和 Jony Ive 在紙張和紙板上勾勒愿景時,他們押注的是一幅不同的畫卷——一個 AI 無縫融入生活、屏幕成為過往的未來。
Jony Ive 在 2005 年談到 Apple 產品設計時曾說過:“Design is not just what it looks like and feels like. Design is how it works.”
他明確指出,優秀的設計不僅僅停留在美觀或觸感上,更重要的是產品如何通過設計實現其功能,形式與功能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
而對于 AI 硬件而言,它的最終形態,或許能夠改變一切。
點個 “愛心”,再走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