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家 評 論】
硯田耕破三千紙筆陣掃開百代塵
——記著名書法家劉興坪
從書法發展的歷史維度來看,古人那種澄懷觀道、清心寡欲的求索精神,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已是日漸式微。當代習書者也往往難逃浮躁時風的浸染,見弊顯于兩端:或急功近利,汲汲于形式創新;或數典忘祖,惘惘于傳統精髓。究其根本,就是耐不住“十年磨一劍”的寂寞罷。而觀當代書法名家劉興坪先生,其作品卻是真正延續了傳統文人的精神氣韻。在筆墨實踐上雙軌并進,一手深耕碑帖經典的筆墨技法,在翰墨碑帖間探賾鉤玄;一手則叩問士大夫精神的內核,于詩書禮樂中涵養性情。如此外修于技,內蘊于道,只為能復現出傳統翰墨中那“清剛雅正”的至古基調。
人品書品,雙全則優。好的人品修為,自然是能為書法藝術帶來卓然于群的風采骨格。尤其是像劉興坪先生這樣的德藝雙馨者,更是深諳“詩文載道”的書卷真諦。其筆墨于碑帖間上下求索,詩書在素紙上相融貫通,苦讀研墨,臨池不息,所謂大家,正當如是!因此劉興坪先生能取得翰墨高境,也絕不是偶然,而是源于他數十年如一日內外兼修的執著追求。這個道理其實也著實簡單,設想一個從不讀書,胸無點墨之人,其筆下又怎會流淌出風骨與神韻呢?所謂書法之道,貴在字外功夫,永遠都不是一句空話。
當然,能將書法中的書卷氣寫得如此具有骨力,自然也不是單學一家法度。所以看他的書法,其中可見他是以二王風雅為基礎,又博以諸家為輔,尤得王鐸雄渾氣度之真傳。每一筆,都是力貫毫端而無拘泥萎靡,筆線更是能在縱深處立定精神,時而方筆如刀劈斧斫,時而圓轉似游云驚龍,一點一畫,意態縱橫,結字峻秀,類于生動。由此字字之中,無論疏密斜正,也都是必有其精神挽結處,乃字之中宮也!左右顧盼生姿,向背呼應成趣,通篇氣完神足,恰如文人拂袖,持笏而立,其勢焉能不古!
硯田耕破三千紙,筆陣掃開百代塵。相比于一般的碑帖書法家,劉興坪先生的筆墨的確是別有一番滋味。作品既得帖學之飄逸灑脫,又具碑學之雄渾樸拙,二者水乳交融,實乃相得益彰。這兩點但凡缺少一樣,都不足以成就先生今日的翰墨風貌。與此同時,作為觀賞者,我雖不敢妄言劉興坪先生是達到了什么高度,但可以確信的是,在取法之廣、用功之深、融會之妙這幾個維度上,能與先生比肩者,當今書壇內實不多見。集碑帖之大成,立書道之勛遒,功夫到境,足以令人由衷嘆服!
著名書畫藝術評論家歐陽建華
2025年4月7日書于北京
【作品欣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