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趙紫萱 攝影報道
4月9日,成都高新區桂溪生態公園婚姻登記處,27歲的張女士和30歲的陳先生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一份特殊的禮物——這是成都市民政局自4月起為新人免費發放的特色婚書。
陳先生和張女士領取婚書
連日來,記者走訪時發現,這份充滿蓉城韻味的“愛情證書”在今年迅速成為新晉網紅,有新人從外地回到家鄉領證,專程打卡。
9日當天,封面新聞記者獨家對話到婚書設計師葉欣,揭秘這場由官方推出的浪漫婚書背后,是如何將蜀繡、芙蓉花等諸多成都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融合,躍然于一紙婚書之上。
一見鐘情到一紙婚書
跨越山海的成都儀式感
“一見鐘情的感覺,擋都擋不住。”陳先生笑著回憶三年前在英國留學時與妻子張女士的相遇。不同專業的兩人通過朋友聚會相識,在陳先生半個月的猛烈追求后,兩人最終確定關系。2023年回國后,他們選擇定居山東,但這次卻專程飛回成都領證。“我們看到有朋友在桂溪公園這邊領證,他們發了朋友圈,有這個婚書,拍的照片也非常好看,所以我們立刻決定回來。”張女士說。
成都高新區桂溪生態公園婚姻登記處
填完各種信息,頒證工作人員將結婚證遞給陳先生和張女士,同時也送上了婚書和祝福。在婚書上,張先生一筆一筆認真簽寫自己的名字。“有點緊張,我的手止不住發抖。”張先生說。
婚書上,“玉蝶情深,芙蓉意重”的證婚詞、寬窄巷子、電視塔、安順廊橋插畫等成都元素,讓這對新人直呼“超出預期”。陳先生指著熊貓圖案說:“這是她家鄉的象征,我們要把它裱起來掛在山東的家里。”而張女士最愛婚書上的火鍋元素:“我是成都人,如今不在故鄉,最懷念的就是火鍋還有各種各樣家鄉的美食。”
婚姻登記處大廳展示著婚書
今年5月,陳先生和張女士將飛回成都辦答謝宴。“那時我們會把婚書帶過來,放在顯眼的位置讓大家看到。”張女士說。
婚書設計師:
將成都文化+年輕化表達躍然于紙上
同一天,身著漢服的新娘奉怡在領證時意外收獲這份婚書。“昨天刷視頻才知道有這活動,沒想到剛好趕上!”她開心地展示婚書上成都市花芙蓉花的圖案。作為一名傳統文化愛好者,奉怡曾在網上定制過素雅版婚書,但這份官方設計的艷麗風格讓她驚喜:“沒想到成都把‘三聘六禮’的傳統變得這么時髦。”
奉怡收到婚姻登記處送上的婚書
婚書設計師葉欣告訴記者,定制版婚書有自己的隱藏彩蛋。設計團隊以蜀繡為靈感,將川劇變臉、雪山、蓋碗茶、等地標元素與傳唱千年的《鳳求凰》結合。還采用了成都市花芙蓉,嬌艷綻放在婚書之上。此外,大紅的喜字窗花,洋溢著喜慶氛圍;代表吉祥的祥云與“愛在成都”主題,皆以蜀繡形式精妙呈現,還伴有獨具成都特色的證婚詞。婚書背面,以傳統龍鳳呈祥團紋作為暗紋鋪陳,祥龍矯首,瑞鳳展翼,二者環繞著居于正中的喜字與“愛在成都”,寓意良緣天定、琴瑟和鳴。
“我們想用年輕人的視角重新詮釋婚書”。26歲的葉欣尚未結婚,但她笑稱:“等我自己領證時,希望能收到參與設計的這份作品。”
葉欣介紹,這次的婚書總共由4個小伙伴一起完成,從設計到修改再到最終定版,前前后后花了3個星期。“這個是屬于成都的周邊,我們非常榮幸能參與到這次設計中。我也看到可網友們的反饋,大家都說要一起去民政局要婚書,我們覺得很開心。“
新人在婚書上簽上名字
從“領個證”到“儀式感拉滿”
政務創新的溫情底色
“新人第一反應都是驚喜。”桂溪生態公園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唐姝介紹,自4月婚書發放以來,婚書已成為新人朋友圈的“標配”。
成都第一份婚書就是唐姝送出去的,回憶起那天,唐姝說,當她遞出婚書時,那對新人十分詫異。“他們不知道有這個活動,隨后我向新人解釋,他們也是非常驚訝。因為他們原本就打算在領證后再去買一張婚書的,他們覺得這份禮物送得特別貼心。”
桂溪生態公園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唐姝介紹婚書
唐姝介紹,婚書活動自4月開始,覆蓋了整個成都市的婚姻登記處,只要來領證的新人都會免費獲得一張婚書和相框。“希望新人們在婚后都能琴瑟和鳴,天長地久。”唐姝說。
記者看到,自婚書活動推出后,某社交平臺上“成都婚書”話題的閱讀量已突破500萬,活動受到不少網友的點贊。網友直呼“儀式感滿滿!”,還有的市民詢問:“能否給結婚了的我們補發一張?”這份融合城市文脈的“愛情證書”,正成為成都遞給新人們的燙金名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這份獨具匠心的禮物,感受著成都“巴適得板”的溫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