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嘴皮、摳痘痘、擠黑頭、摳鼻子
各種頻繁摳摳
有調查發現
90%以上的人
每天都要摳鼻子
以為是發福利?
熱心網友考古發現
到處摳摳,可能誘發嚴重后果!
32歲的寶媽吳女士(化名)生完孩子40天后,突發高燒,最高體溫40℃。
面部紅腫疼痛,乏力、頭暈、口干、口渴,幾乎吃不下去。
自服“布洛芬混懸液”后體溫下降,依舊反復高熱。
當地醫院救治,化驗檢查感染指標較高,給予治療,仍反復高熱。
從發燒到治療一周過去了,為求進一步診治,就診我院產科。
完善檢查發現,除了感染指標較高,血尿、陰道的分泌物、微生物培養未發現細菌,專科檢查未發現明顯異常,不考慮產后相關疾病。
結合吳女士雙側面頰部、眼瞼,鼻部及雙耳耳廓紅腫脹痛進行性加重的情況,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會診,進行鼻竇及顳骨CT平掃檢查,均未見異常。排除鼻竇炎、中耳炎等可能。
該檢查的都查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反復高燒呢?
收治后,婦產醫院的劉朵朵主任查房追問病史,
發現吳女士既往有慢性鼻炎病史,最近鼻子不舒服,反復頻繁摳、挖鼻孔。
劉朵朵主任日常查房工作照
結合查體及各項檢查排除產科相關疾病,考慮面部蜂窩織炎的可能。
再次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口腔科及藥學部等多學科協作,明確診斷為面部蜂窩織炎。
給予抗感染治療后,吳女士體溫逐漸恢復正常,收治入院第六天,她的顏面部及雙耳耳廓紅腫脹痛逐漸消退,恢復良好后出院。
第一天
第二天
第四天
第六天
什么是面部蜂窩織炎?
不想看的,略過哦!
蜂窩織炎是一種發生在皮下、筋膜下、肌間隙或者深部組織的彌漫性化膿感染,因為皮下脂肪組織的排列方式類似蜂窩,所以被稱為蜂窩織炎,常見于小腿、面部、手臂等部位。
發生在面部區域的是面部蜂窩織炎,常表現為面部紅腫、疼痛和發熱等癥狀,盡管蜂窩織炎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但面部由于其豐富的血管和神經供應,尤其容易受到感染。
若未及時控制,感染可沿筋膜間隙擴散,甚至侵入血液或鄰近器官(如顱內、眼眶),導致膿毒癥、腦膜炎或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等嚴重并發癥。
這下好多寶寶挖鼻孔的手
都得一哆嗦了!
不是90%的人都挖鼻孔啊,
怎么就她中招了?
首先鼻腔里有大量細菌,用不干凈的手指摳挖鼻子,破壞脆弱的鼻腔黏膜,容易引發感染,導致蜂窩織炎的發生。
其次鼻子及其周圍區域屬于“危險三角區”,即從兩側口角至鼻根連線所形成的三角區域,這塊區域血管豐富,沒有靜脈瓣,并與顱內血管相連,很容易引起感染擴散。
吳女士剛生完孩子,產后女性因激素波動(如雌激素下降)、免疫力下降,導致皮膚屏障功能減弱,易受細菌侵襲,成為該病的高危人群。
產后寶媽,這樣預防哦!
?合理飲食,保證營養攝入(高蛋白、維生素C),以增強免疫力。
?盡量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治療齲齒、鼻竇炎等潛在感染灶。
?哺乳期注意乳頭皸裂護理,預防乳腺炎。
?定期進行產后檢查,可以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問題。
總結一句話:
吃好,睡好,心態要好,
注意身體炎癥,定期產后檢查。
一般夏季,蚊蟲叮咬后,頻繁摳撓傷口,也容易造成細菌入侵,可能會引發蜂窩織炎,尤其是孩子皮膚薄這種,更容易。
還有那個90%的人
尤為要注意
愛用手擠痘痘、摳鼻子習慣的,
尤其是面部危險三角區
有皮膚破損、痘痘等
千萬不要隨意用手擠,
注意清潔和消毒。
喜歡就獎勵我們一個“”、“??”和“?”唄~
專 家 介紹
劉朵朵 主任醫師
西京醫院工作15年,第一負責人承擔陜西省社會發展領域課題《雙胎輸血綜合征的規范化管理及胎兒鏡治療》,西京醫院多學科助推項目《妊娠合并心臟病的MDT管理》,并參與妊娠合并免疫性疾病,妊娠合并血小板減少等多項多學科助推項目。承擔陜西省課題1項,主編專著一部,參編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出診時間和地點:
航天城院區:周三上午、周四全天
趙健 主任醫師
專業特長是圍產醫學、婦科腔鏡、婦科盆底。2014年-2015年在北京304醫院進修學習婦科盆底疾病的治療。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羊水栓塞等疾病的預防、治療中積累了一定經驗。并在產科內分泌疾病、產前診斷工作中積極探索,努力實踐。
出診時間和地點:
航天城院區:周一上午、周三全天及周六上午
來源:西安市人民醫院 西安市第四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