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伯虎財經(bohuFN)
作者 | 路費
安徽銅陵市發生的小米su7事故,除了小米本身的話題度,大家熱議最多的還有智能駕駛(以下簡稱”智駕”)。
在汽車安全領域,有一個重要的安全指標叫做TTC,意思就是車輛正常行駛到發生碰撞所用的時間。
根據小米公布的這次事件部分行車數據,在車輛發生碰撞的2秒前,汽車的NOA系統發出了障礙物提醒。隨后駕駛員在慌亂之下接管車輛,發生撞擊,此時車速為97km/h。
也就是說,在將近百公里的時速下,駕駛者只有兩秒的反應時間。
這就讓大家重新把目光投向了激光雷達。激光雷達屬于主動發光,利用激光束來掃描周圍環境,相比用攝像頭被動感知的視覺系統可以不受環境光影響。FSD入華之際,李想就曾喊話馬斯克可以考慮激光雷達:
“目前攝像頭在沒有光線看到的距離只有100米出頭(有效探測距離)。而激光雷達,沒有任何光線也能看到200米遠的物體。車速130公里每小時,依然能夠實現AEB自動緊急制動。”
伯虎財經綜合了這次以及之前智駕事故的報道,發現大眾有兩個關于智駕的模糊。
一方面,在許多消費者看來,廠商的智駕已經非常成熟,完全可以勝任司機的職責。網絡上也有不少人PO出了自己通過一些手段騙過了廠商的安全設計、把駕駛完全交給智駕的視頻。
但另一方面,當前所有車企的智駕都只是L2級別,更正確的稱呼應該是智能輔助駕駛。但在宣傳上,這點并沒有得到該有的重視。
同時受限于成本,作為重要安全冗余的激光雷達并沒有被廣泛搭載,而是被采用到少數高端車型上。作為智駕平權的重要手段,純視覺路線才是平價車型的主流。
如果說純視覺是在技術路線上追求理想狀態,那么在技術落地上恰恰是出于更功利的需求。自動駕駛的初心是更安全,但在市場的推動下,智駕并不如宣傳的那么安全。
01 技術理想主義
馬斯克之所以能下定決心把激光雷達剔除走純視覺路線,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成本。在市場早期,美國公司Velodyne一顆64線激光雷達能賣到8萬美元單價。在中國供應量的降本魔法下,激光雷達的成本驟降至200美元。這背后是激光雷達本身也不怎么賺錢。據《財經》報道,激光雷達廠商禾賽科技表示:
“在中國乘用車市場,激光雷達本身不是暴利行業,我們目前看起來有相對不錯的綜合毛利,是因為禾賽有比較多的高毛利機器人業務,實際上乘用車相關業務的毛利沒有那么高。
當然,更重要的是,馬斯克找到了BEV+Transformer+占用網絡的智能駕駛方案。最好的智駕理論上是能像人一樣開車,而人開車靠的是眼鏡。
過去純視覺路線的缺點在于,純視覺很難像激光雷達那樣,通過不斷掃描得到一個3D成像,從而更精確的判斷距離。而通過大模型和占用網絡,特斯拉的純視覺路線可以通過把二維圖像拼接為三維動態場景,去實現和激光雷達相似的功能。
理論上,純視覺的智駕路線未來或許能發展到像人一樣開車。但是安全沒有理想主義。
這里并不是說激光雷達的方案更好,根據界面新聞引用行業人士的說法,雖然目前激光雷達的識別距離可以達到200米,理論上傳感器感知能力上限更高,但具體做得怎么樣,還要取決于軟件算法系統。“如果算法做的不好,即使搭載激光雷達也不會有太大效果。”
而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在夜晚、雨天、大霧等復雜環境下,搭載激光雷達的方案的可靠性會更強。
當下,智駕已經成為了影響消費者購車的主要因素。這也意味著,想要買車,圍繞智駕去做宣傳是非常必要的。今年,智駕平權已經成為了一個熱詞。
許多車企在宣傳時沒能給到消費者足夠的提醒。有消費者向伯虎財經表示,自己在購車時,一些一線銷售常常聲稱無限接近L3。在發布會上,廠商的過度宣傳也會影響用戶的認知,從而形成“安全”“方便”的鋼印。
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根據工信部《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標準,L2級屬于“組合駕駛輔助”,駕駛員必須全程監控環境并隨時準備接管。也就是說,只要不是有關部門認定的L3級別智駕,事故的責任主體都是駕駛員。
目前國內還沒有L3級別的智能駕駛。
02 怎么和市場妥協?
從終局來說,自動駕駛本身的使命是為了取代人類駕駛車輛。因為人類本身的駕駛能力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一個成熟的智駕帶來的一定是更安全、更守規矩的駕駛,而人類也可以從駕駛員的角色中解放出來,從而帶來更多的產業機會。
即便是從目前來說,智駕對于一些駕駛場景的幫助仍然是巨大的。
從輔助駕駛的角度而言,伯虎財經采訪了了身邊使用過智駕的用戶觀點,他們都表示智駕大大降低了他們高速駕駛的疲勞。絕大多數時間,他們只用握住方向盤,在出現不符合自己判斷是準備隨時接管。一些老司機甚至說,在城區,比起一些菜鳥或者技術不合格的司機,智駕的表現可能要更好一線。
在智駕心智日益重要的今天,智駕平權就被擺在了臺面上。為了讓智駕能夠下探到更低價位的車型,純視覺開始被越來越多的車企采納。
最典型的比如小鵬。作為國內智駕的代表車企,在去年七月推出小鵬P7+之前,包括、G9、X9在內多款車型都搭載了激光雷達,但P7+以及隨后上市的G6和G9 2025改款版都改用了純視覺。
更多的品牌則是選擇通過不同價位來區分智駕路線的選擇。比如比亞迪的天神之眼系統,A和B方案都搭載了激光雷達,而基礎版的C方案則是純視覺。
這是因為,相比較于搭載激光雷達的方案,純視覺的方案能夠把成本降低30%。到底裝不裝激光雷達,怎么裝激光雷達成為了車企們的一個選擇題。
好消息是,中國供應鏈的強度,中國市場的競爭烈度都在加速激光雷達的普及。去年4月,速騰聚創發布了售價僅為200美金的車載激光雷達新品MX。不久后,禾賽發布了ATX宣布以不到200美元的價格出售。這個動作也被業內視為開啟了車載激光雷達“科技平權”時代。
技術降本和規模效應的疊加,也使得國內的激光雷達公司逐漸走上正軌。2024年,禾賽科技全年整體毛利率為42.6%。另一家同行速騰聚創整體毛利率為17.2%,上年同期為8.4%。
我們遲早能看到一個更安全的未來。
參考來源:
《財經》:激光雷達壟斷格局趨穩,頭部玩家“增長戰役”怎么打?
文章封面首圖及配圖,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若版權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聯系我們,本平臺將立即更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