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潘朔端
潘朔端,字文孝,云南威信人,云南陸軍講武學校教官。抗戰中任國民革命軍團長、旅長、師長等職,參加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等。1946 年任六十軍一八四師師長,同年 5月30 日在遼寧海城率部起義,改編為中國民主同盟軍第一軍,任軍長。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嫩江軍區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十二兵團副參謀長、湖南軍區副參謀長。1950 年隨軍入滇,任昆明市長、中共昆明市委常委。
翻閱云南省志,開篇對潘朔端有這樣的評價:“具有愛國愛民、剛毅倔強、見義勇為的性格;平時沉默寡言,遇事冷靜決斷。”潘朔端這個名字,是他在1925年進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后才改的。朔者,朔造也,寄寓以革命推翻腐敗舊治,建立民族平等、國家興旺的新秩序。而端者,則是一種律己的道德操守,坐端行正也。
海城起義時國民黨第六十軍一八四師師長潘朔端
1946年,潘朔端率國民黨第184師在遼寧海城起義,成為解放戰爭中首位起義的國民黨將領。這一行動削弱了國民黨在東北的勢力,加速了解放戰爭進程。起義后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東北民主同盟軍第1軍軍長等職。
1950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布告
云南解放后,經周總理親自提名,潘朔端轉業到地方,擔任昆明市市長,開始領導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1950年1月9日,昆明市政府在人民勝利堂舉行市長就職典禮。1955年,潘朔端授予一級解放勛章。潘朔端是新中國成立之后第一位昆明市人民政府市長,連任七屆,任職22年。潘朔端擔任昆明市市長22年中,無怨無悔,時間就能說明一切,這就是老百姓的口碑,他秉承著入黨時的誓言:“一切聽從黨的安排”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
1951年昆明市開展大規模的清匪反霸運動
剛解放的昆明經濟蕭條,市場冷落,不法資本家趁機投機倒把。物價上漲,人心浮動,市場出現搶購風。潘朔端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嚴厲打擊投機倒把,整頓市場;動用省庫80%的黃金、棉紗、大米、棉布投放市場;立即逮捕奸商朱文高。迅速壓住了投機勢頭。此外,他厲行禁煙、禁賭,成立禁煙委員會,在8個區設戒煙所收容煙民,并多次到戒煙所視察。解放初期,昆明游乞滿街,社會秩序紊亂。1951年根據省、市委有關指示,他向民政局要求,不準凍死人,餓死人,并在1952年成立救濟分會,發放寒衣等救濟物資,又興辦各種福利事業107個,整頓治安,收容安排無業人員以萬計。省志記述“(昆明)社會一時大定”。
1951年10月,昆明郊區開展土改運動
1958年,潘朔端到北京開會,看到北京居民用蜂窩煤灶。想到昆明居民劈柴燒飯的困難,潘朔端就自己掏錢買了一套爐灶和蜂窩煤,搭飛機運回昆明,交給有關部門試制推廣,方便了市民生活。這是一個絕大部分人都不了解的小片斷,但它卻在鍋碗瓢盆的碰撞聲中,在紅紅的爐火中,融入到了昆明居民30余年的生活記憶里。
潘朔端任市長20多年,處處嚴以律己。一次,他愛人生病,要轉去郊區醫院治療,正碰上他下鄉,順路搭了一段車。到了通向醫院的岔路口,他就叫停車,讓妻子和5歲的孩子走路去。離醫院還有8公里路,最后母子倆硬是走了4個多小時,歇了10多次。1973年女兒潘海義結婚,因無房3次推遲婚期。后來,機關分給他女兒一個小套間,他硬讓女兒交回鑰匙,將套間換成單間。
潘朔端一生追求真理與光明,胸懷寬廣,廉潔奉公,光明磊落。為民族解放,社會進步和人民的福祉鞠躬盡瘁,奉獻了畢生的精力。在昆明擔任市長期間,舍小家為大家為昆明市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以及改善昆明人民生活水平傾注了心血。春城人民至今都親切的稱他為:“我們的老市長。”
撰稿:李安妮、王亞南
校對:楊丹堯
初審:班 文
終審:杜 拉
編輯制作:云南拓雅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