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少年
就在昨天,武漢光谷一座大樓里,一個很不尋常的展覽,拉開帷幕。
是的,《追光——科學與建筑特展》不是周末藝術打卡展,而是《三體》里才會閃現的未來建筑穿越而來,看完心情澎湃而堅實。
任它小小寰球風云變幻,我們始終追光而行。
|| 小鵬汽車新總部效果圖
這11座超級建筑,已經不是未來想象,而是實打實的現在,站在前沿:美的MBT總部、小米汽車超級工廠、UFO形狀的深空探測實驗室……
就像你沖進了電影院,大片已開場放映。
趕緊坐好。
介紹《追光》,就要先提孫偉和weico。
主持設計西湖大學校園時,建筑師孫偉還在外企做合伙人。項目落地后,他內心的漣漪卻并未平息。
迥異于后發達狀態的歐洲,當下的中國,如激蕩的大海,高新技術快速迭代,教育改革日新月異,這一切不斷刺激著社會秩序更新。
孫偉決心投入其中,通過建筑,回應這個時代。
于是,他在三年前自立門戶創立weico建筑事務所。這個初出茅廬的獨立建筑事務所,一飛沖天,持續接下小米、美的、東芝、小鵬汽車等項目,批量打造中國“超級工廠”“超級建筑”。
《追光》展出的就是其中11項作品,每一個都在向我們敞開未來的大門,每一個都在說:
看,我們已經在這個level了。
西湖大學:當校園玩起貪吃蛇
教育之光
一眼認出西湖大學標志性的“學術環”。之前在新聞里見到這所年輕大學的圖片,第一反應,“大學還能這樣建啊?”
它摒棄了傳統大學比拼氣派的賽道。西湖大學的核心區域被打造成了“貪吃蛇”——幾組巨型圓環,學術環、水環、景觀環、生活環,首尾咬合。
作為核心,學術環串起了學校三大院系。每個院系的建筑都有自己獨特的色彩和外觀,像繽紛玻璃珠,嵌在學術環上。最妙的是,每一個院系彼此鉸接,操心實驗的物理學者和生物學者很可能在架空層的跑道上相遇,默默觀察彼此的發際線是否良好。
|| 西湖大學航拍
在建筑材料之下,西湖大學校園的底層實質是一個帶有烏托邦色彩的未來生態系統。校園借建筑地勢造出山景,學生公寓、教師公寓沿著水環鋪開,給空間注入了些江南水鄉的情調。
公寓樓頂部設置雨水收集器和太陽能板,雨水經環形屋頂收集后,沿陶土管注入地下一層凈化池,最終變成景觀湖里的粼粼波光。
非常好奇主建筑師到底是什么人格類型,邏輯嚴謹又閃著人文光環。
美的樓宇科技總部:
我怎么這么聰明啊
生活之光
|| 美的樓宇科技總部大樓展覽模型
美的樓宇科技總部大樓的“呼吸幕墻”,會隨日照變色。樓身藏著數萬個微型傳感器,像人體汗腺般感知溫度濕度。烈日當空時鋁板會自動翻折,給玻璃幕墻戴上“漁夫帽”。PM2.5超標時,隱藏式通風閥秒變“鼻腔絨毛”,濾出潔凈空氣。
一下子就覺得,這哪是房子, 明明是個身段柔軟聰明伶俐的大個子機器人。
這個項目,一開始也曾讓主建筑師孫偉頭疼。
任何拉風的單體建筑造型都不足以滿足這么復合的需求。作為一座總部大樓,要成為“綠色零碳辦公園區”不難理解,此外,它還得是一個環境友好型生活社區,甚至得成為旅游區,工業旅游區。
|| 美的樓宇科技效果圖
最后孫偉決定,讓這座建筑成為美的產品的展示空間,“簡單說,就像宜家樣板間”。
美的核心產品,如空調機組、智能扶梯等,直接出現在落成后的建筑上,既是展陳品,也承擔著給大樓保暖制冷、上上下下的工作。
并且,陳列空間從主體建筑體量中延展出來,進入了內部綠色中庭,像一個工業版本的“星露谷物語”。
小鵬汽車總部:飛行汽車準備起降!
出行之光
|| 小鵬汽車新總部展覽模型
盯著小鵬汽車總部那些不走尋常路的流動線條,我腦子里閃出關鍵詞:幾何變體、自由意志、星際穿越。
碰上附近航空限高這難題,設計師把劣勢直接變成優勢。被限高面切割后的體量,竟呈現出超帶感的動態,就像汽車飛馳時留下的動感軌跡,
小鵬汽車總部除了提供辦公研發、新車測試等核心產業功能,主體建筑外側甚至安排了飛行汽車起降場地……
不能說是超前,只能說這里離未來太近!
同樣作為一線車企的總部,小米汽車超級工廠就長得不太一樣。外立面呈巨無霸“大方盒”,融合了雷軍的個人審美,是理性與簡潔的體現。
探索,從遠海到深空
未來之光
看完以上,再看weico和香港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共創的“遠海海上城市”概念模型,就明白那不是隨意的狂想。
設計師把城市折疊成樂高,像顆精密運轉的生態膠囊漂浮在藍色之中。
一個遠海百萬級別的海上城市該如何自給自足,如何抵御風險,如何組建海上社區?目前建筑概念還在完善中,孫偉表示,歡迎大家集思廣益,有好的方案可以聯系他。
有種“來了這個展覽,咱也是未來的主人翁”的感覺。
最后說說“太空里的項目”。
位于合肥的中國深空探測實驗室總部,主要圍繞空間通信、月球土壤分析等深空探測領域展開科研。weico為之創作的建筑形體,在宇宙“無限引力”牽引之下凝聚為一個流動而有機的整體,似停泊待發的太空飛船。
久久凝視,我心已遠。
本次“追光”展所有展品全都出自weico建筑事務所的主建筑師孫偉。
孫偉曾在武漢生活過,那時他常坐521到司門口閑逛,華科家屬院里茂盛的綠植是他懷念的武漢記憶。
高中時,他接觸到貝聿銘為盧浮宮設計的玻璃金字塔,先鋒又持重,被戳到心巴。日后他的建筑表達也是如此,追求理性基石和人文星光并重。
他對團隊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不要裝逼”。
“建筑不是藝術,也不是科學”,孫偉認為建筑師更像是空間里的導演:項目需求是劇本,工業邏輯是運鏡,設計者則適時把技術參數翻譯成建筑詩學。
在給某車企設計廠前區時,孫偉大膽使用全無窗設計,建筑呈現出超強一體性,通體流溢著精工美學的氣質。
人是建筑的主角,大廠打工人也不應是牛馬。孫偉在辦公空間啟用超高層高,讓奮斗者不再壓抑;進行全面建筑外視野分析,讓美景就在窗前。
要想不裝逼,就得反復推演秩序,建構“知識建筑”,讓建筑自己開口說話。人文情懷,是科學地干出來的。
咱們武漢也有個超級建筑出現在這次展覽上,呈現也很特別:本次展陳場地方暨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武創院)。
武創院位于東湖高新區,2022年4月13日正式啟動運行,是省、市重點打造的新型研發機構。
不同于光谷其他地標建筑,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大樓不凹造型,外表高冷,或者毋寧說,平實。
它的內部裙樓空間別有洞天。
裙樓原本為商場空間而設計,命運轉折,最終要蛻變為一個集眾多科創功能為一體的空間,技術遇見資金,資金幸會項目,各類要素聚合,在這里牽手聚變。
這道難題就到了孫偉和weico團隊手上。
|| 改造后的巨大平面,有許多不尋常之處:從單跨進深的狹窄大堂,到斜向穿插的序廳,再到一側方一側圓的異形中庭,看似毫無關聯,其實緊密相連。
在孫偉看來,這次設計是和武創院的同事們共創的過程。他要用建筑語言輔助這里成為“激發靈感”之地。
首層入口空間承擔展示、接待功能。入口大堂進門后的兩根大柱原本是障礙,孫偉用金屬板把它們包裹成斜向的引導墻,把入口和中庭聯系起來,視覺上“開勢”,似高人起手打出一招野馬分鬃。
這樣一來,在門廳處的“無效寒暄”減少,人會不由自主跟著光影涌向中庭,直奔主題。
整個建筑空間內部都不用大吊燈,改用氛圍燈組,意在讓交談者沉浸式碰撞思維火花。
孫偉始終相信,音樂和科學之間能以數字的秩序相通。所以整個空間里都能看到“樂譜”的顯現,木紋的、金屬的、純白的,互相呼應。
原本零散的中庭立面,由一層白色格柵統一包裹。不斷重復的元素給讓空間在秩序中安靜下來,而起伏的邊際線好似音符。
所有格柵都有智能LED,像電子音樂般remix空間,開發出多重組合功能。
二樓路演大廳里,有一處特別的燈光裝置:線條如樹枝旋轉向上,在重復中,燈光持續交互,韻律跳躍,如靈感升騰。
此刻,黑塞那句“在巴赫的音樂中已經存在了一個完美而卓越無暇的宇宙”,回響在腦中。
最后是我幫你打聽到的消息:武創院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不搞編制。
嚯。是實驗室?是投行?還是科技大串燒?
沒有固化模式,武創院自身就是一個專注于科技成果轉化的產業創新平臺,負責讓高科技落地。
例如「暴發性心肌炎精準診斷試劑產品」「心梗后心衰早期預警檢測試劑產品」……這些由武創院孵化的首創產品,已走出實驗室,有望在今年上市,造福普通人。
一切高大上,最終理應如此。
《追光——科學與建筑特展》
展覽時間:2025年4月9日-7月9日
地點: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藥監路一號,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一層
*本次展覽為邀請制內部特展,
為期三個月,詳詢027—6552992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