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正值乍暖還寒時候,新能源車市也是冰火交織。
首先,新能源售后領域成為各大車企角力的新戰場。一方面車企掀起了一輪內卷浪潮,蔚來、問界不斷打破傳統4S店服務邊界,推出免費上門保養、保養45分鐘超時即免單等服務搶客;另一方面,銷量爆單的小米汽車卻被曝出售后網點太少,售后服務跟不上。
其次,新能源車市的競爭已經來到下半場,激烈的淘汰賽格局下,苦苦支撐的哪吒汽車令人惋惜,但卷土重來的知豆(參數丨圖片)汽車、雷丁汽車也吸引住了一波目光。
第三,多家車企在本月發布了2024年年報,從數據上看,車企陣營分化明顯。理想汽車以80億元凈利潤領跑新勢力陣營,龍頭老大比亞迪以的凈利潤達402.54億元,表現亮眼。不過虧損隊伍依然龐大,小米汽車首年即虧損62億元,蔚來創下224億元巨額虧損新紀錄,極氪、小鵬、零跑也分別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
此外,3月新車密集上市,終端繼續降價,價格戰持續白熱化。不過相較于以往簡單粗暴的降價手段,從年初的“價格戰”轉向更具持續性的“價值戰”,延長質保、金融貼息,甚至智駕平權等“加配不加價”的營銷方式頻頻推出,這波沒有硝煙的“戰爭”來得又急又猛。
而隨著上海車展的臨近,智能化技術將成為新一輪競爭焦點,車企背負著新車銷售虧損、售后服務差異化、4S渠道建設等多維度壓力,競爭差距將進一步拉大,行業洗牌趨勢更明顯。
01、新能源售后動態
01、蔚來、問界售后卷起來,獨立售后再遭重擊
3月13日消息,據車主爆料,蔚來近期計劃在部分地區啟動免費上門保養活動,不限品牌,為車主提供補胎、空濾清潔、發動機艙清潔等服務。根據海報上的信息,活動于3月15日啟動。
相較于蔚來的“略微出手”,問界則是推出“全力出擊”。
3月20日,問界官宣售后服務升級,推出了一系列極具競爭力的服務措施,其中有兩條值得關注:一是漆面維修提供終身質保,二是基礎保養承諾不超45分鐘且超時免單。此外,質量維修若超24小時則提供代步車或補貼,配件方面更是做出假一賠十的保證。
而在此之前,傳統車企主導的售后服務也在升級中。一汽奧迪帶頭做出了改變,推出60分鐘快速保養、8小時鈑噴快修、20公里免費取送車和7×24小時救援等8大承諾,提升售后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同時,奇瑞則提供整車終身質保,覆蓋全系車型以及官方二手車體系;一汽大眾則推出了原裝備件終身質保服務等。
可以看到,無論是新能源車企,還是傳統燃油車主機廠,都在加碼布局售后鎖客,目標是將用戶圈在自己構建的全生命周期生態圈內。
但是對獨立售后來說,沖擊就太大了。
以往獨立售后與4S店競爭時,最大的優勢是“便捷”和“性價比”,即便服務標準上與4S仍有距離,但依然有著巨大的生存空間。
現在新能源車企出手就以碾壓的姿態,將獨立售后的這兩項優勢抹平。蔚來的“不限品牌的上門保養服務”解決了車主到門店距離遠近的問題,問界“45分鐘快保且超時免單”保障了服務效率,同時“漆面維修提供終身質保”更是大大提升了官方售后的性價比。
更為重要的是,新能源車企的官方售后和車機相連,透明度和可靠性上更強,在擁有天然的信任基礎上,再疊加車企的“技術壁壘”,售后份額被牢牢把控在官方渠道。
02、寧家服務發布“CTP電池返修服務”,新能源售后降本的關鍵嘗試
2月28日,在“寧家服務”公眾號上,寧德時代以長圖的形式發布了題為《重磅!寧家服務CTP電池返修服務正式發布》的信息,明確涉及新能源動力電池的一些關鍵部件出現故障或損傷后可以進行維修,這對新能源售后市場來說,無疑是一劑重磅消息。
據悉,“寧家服務CTP電池返修服務”包含FPC、水冷板、下箱體等返修服務,保內沿用整包質保,保外提供1~2萬公里質保,其中水冷板質保里程最高達2~5萬公里。目前服務覆蓋全國607家寧家服務網絡,12家電池返修中心。
寧家服務指出,相比于電池整包更換,返修價格遠遠低出不少。對新能源車主來說,這意味著新能源車的使用成本有望降低,維修的便利性會大大增強;同時對保險公司來說,三電拖累的綜合成本率也會大大緩解,降低賠付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寧家服務CTP電池返修服務”展示了CTP動力電池包的產品系列,以及返修零部件所對應的質保范圍,但是沒有“可維修程度”的界定細則、以及對應的費用明細,這在具體的應用層面上或許存在爭議。
不過,這仍是新能源車售后維修降本的一次關鍵嘗試。
援引“理賠大家共同談”的觀點,由寧德時代這類新能源動力電池供應巨頭牽頭,以CTP動力電池返修為契機,與車企們達成共識,對動力電池包的相關標準進行統一,更大程度上降低維修的邊際成本,才能在整個行業形成規模化效應,從而惠及到鏈條上的每一個人。
03、18萬臺車爭33個服務網點,小米SU7售后服務被曝跟不上
近日,有多位小米車主向媒體爆料稱,小米汽車的售后服務網點數量少,跟不上銷量。上海車主表示目前維修需要排隊半個月,“熬夜也沒預約上,比掛名醫還難”;湖北車主反饋換尾燈補漆只能去武漢,往返700公里。
針對車主反饋的問題,有媒體致電官方客服,得到回應稱,上海車主維修需要預約排隊,目前松江區的服務中心近半個月都約滿了,寶山區最早只能約到4月11日。與此同時,該客服稱小米SU7維修并沒有提供代步車服務,只有Ultra提供。
根據AC汽車的梳理,去年小米汽車在上海熱銷了1.1萬臺,但該城市的售后服務中心僅有2個,這意味單個網點承載5500臺車的售后需求。
截至3月6日,小米汽車已交付18萬輛,2025年計劃交付35萬輛。2024年4月,小米汽車表示,售后服務中心的網絡布局,會分批次逐步拓展開業,預計到2024年年底逐步實現全國約80城的服務網絡覆蓋。此前,小米汽車發布售后授權服務招募信息,面向81城招募服務商。
截至3月底,小米汽車官方稱全國已有127家服務網點,4月計劃新增33家。但據了解,小米汽車的售后服務中心主要設置在省會與一線、新一線城市,有很多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小米汽車的服務中心不到4家,西部和東北地方則布局的更少。
盡管售后配套不足,但小米官方建議車主選擇官方授權渠道的服務中心,否則無法享受質保。
不過,參照特斯拉用十年時間構建的服務體系,小米汽車售后網絡不足的痛點都是暫時的,但市場已經給不了后者更長的時間,這才是小米汽車必須克服的困難,如何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售后體系建設。
文章詳情:《18萬臺車爭33個服務網點,售后短板將是小米汽車的下一場大考?》
02、車企生存狀態
04、化債成功,哪吒汽車化險為夷?
3月拿到續命錢的哪吒汽車,依然在掙扎求存。
從頭梳理哪吒汽車的“渡劫”,要從去年10月中旬開始。在一個職場社交平臺里,有認證為“哪吒汽車員工”的用戶爆料稱,哪吒汽車“已經發不出工資了”;奉勸大家買哪吒車(要)慎重。”
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對該消息進行確認,哪吒汽車隨后給出解釋,稱網絡傳聞“系薪資架構調整,IPO前要進行股權確認,部分薪資發放會慢一點,并非全員欠薪”。
到了10月30日,哪吒汽車再次成為焦點。有消息稱研發人員實行梯隊降薪。對此,哪吒汽車回應稱,已于10月29日啟動全員股權激勵計劃,將拿出5%股份(估值約20億元)分配給員工,并宣布了新的工資及績效考核方案。
除了陷入欠薪和裁員的傳聞外,哪吒汽車還因未能按時支付485萬元款項,導致合同糾紛,被供應商起訴討要欠款。
但是11月的廣州車展上,哪吒汽車展臺上鋪滿的各系車型,又讓發酵的輿論又回落了一些。
不過紙終究包不住火。有媒體曝光哪吒汽車位于浙江桐鄉的工廠去年11月已停工,部分產線工人被裁,留下的工人只是在等N+1賠償。而位于上海虹橋天地的哪吒汽車線下門店已經關閉,北京已有四家哪吒汽車線下門店關閉,成都兩家體驗中心關閉,杭州、南京等地的部分直營店也已經關閉。
外界消息紛紛擾擾,靴子也終于落地。12月6日晚,哪吒汽車發布的一封全員信里,明確了前CEO張勇“下課”,哪吒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方運舟走到臺前,宣布將實施六大改革措施,并且進行“二次創業”。
但很顯然,外界對哪吒汽車的生存并不看好。2025年1月6日,哪吒汽車官網突然崩潰,打開后的頁面顯示“系統維護中”。盡管哪吒汽車修好官網并辟謠公司沒有倒閉”,也沒能消除公眾的消極猜測。
不久后,據媒體報道,哪吒汽車母公司合眾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新增多條股權凍結信息,涉及的股權數額高達20億人民幣,進一步佐證了哪吒汽車的困境。
到了今年3月份,業內傳出“哪吒汽車研發團隊將整體解散” 的消息。盡管哪吒汽車法務部在3月19日緊急辟謠,但圍繞哪吒汽車的輿論風波依舊沒有平息。
不過苦苦支撐的哪吒汽車還是等來了好消息。
3月20日,哪吒汽車召開2025年經銷商大會,宣布將與NLTH(泰國)金融在批發與零售上展開全面合作,并獲得后者100億泰銖(約合人民幣21.4億元)的授信。
隨后,哪吒汽車官微發文稱,經過三輪輪磋商,哪吒汽車與134家核心供應商達成共識,共同簽署超20億元債轉股協議。據悉,此次債轉股計劃獲得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北斗智聯,綠野汽車照明等頭部供應商響應。
不過在業界看來,雖然哪吒汽車此次從生死邊緣被拉了回來,但未來想要重回銷量增長,還需要拿出更多的底牌。但新能源車市的競爭已近見血的紅海,留給哪吒汽車的時間不會太多。
05、新能源車企2024年財報速覽,誰是下一個盈利者?
3月,車企公們公布了2024年財報。其中,新勢力們的困盈虧境況各有差異,理想以80億凈利奪魁,賽力斯首度盈利;而蔚來巨虧224億,小米、小鵬、極氪、零跑仍有不同程度的虧損。
具體來看:
?理想汽車:財報顯示,2024年理想汽車實現營業收入1445億元,同比增長16.6%;凈利潤為80億元,同比減少31.9%。
理想汽車在2024年交付了500508輛汽車,同比增長33.1%。雖然銷量在增長,但利潤在下降,主要是毛利率在下降。數據顯示,2024年理想汽車的利率為19.8%,而2023年為21.5%。
?賽力斯:財報顯示,2024年賽力斯實現營業收入1451.76億元,同比增長305.04%,創歷史新高;凈利潤為59.46億元;新能源汽車毛利率提升至26.21%,這得益于問界品牌全年成交均價達40.2萬元,盈利能力有目共睹。
賽力斯在2024年的銷量為426,885輛,同比增長182.84%,實現了銷量倍增目標,2024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225.15億元。
?蔚來汽車:財報顯示,2024年蔚來汽車實現營業收入為657.3億元,同比增長18.2%。但2024年凈虧損224.0億元,虧損同比擴大8.1%。
蔚來汽車在2024年交付量為221,970輛,同比增長38.7%。但此前蔚來汽車李斌定下2024年的銷量目標是單月最高銷量沖刺2萬輛以上,年銷量目標為23萬輛,且毛利率要保持15%-18%的水平。從目標來看,銷量和毛利率均未完成。
?小米汽車:財報顯示,2024年小米汽車實現營業收入328億元,毛利率為18.5%,但經調整凈虧損達到62億元,平均每賣出一臺車虧損約4.53萬元。不過其全年的毛利率有18.5%,且第四季度的毛利率達到了20.5%,虧損規模明顯收窄。
小米汽車2024年交付量為136,854輛,超過原定目標。2025全年交付目標提升至35萬臺;小米SU7 Ultra提前完成全年1萬臺銷量目標。
?小鵬汽車:財報顯示,2024 小鵬汽車總收入為408.7 億元,同比增長33.2%。全年毛利率為14.3%,按年上升12.8個百分點。公司凈虧損由2023年的103.8億元大幅縮減至2024年的57.9億元。
小鵬汽車2024年共交付新車19.01萬輛,同比增長34.2%。公司全年總收入達408.7億元,同比增長33.2%。
?極氪汽車:財報顯示,極氪汽車2024年總營收759.1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汽車銷售收入553.2億元,同比增長63%。全年毛利率為16.4%,凈虧損57.9億元,同比減虧30%。
極氪汽車2024年銷量為22.21萬輛,同比增長87%,其2024年的銷量目標定為23萬輛,最終目標完成率為96.5%。據了解,2025年極氪將挑戰32萬輛銷量目標。
?零跑汽車:財報顯示,零跑汽車2024年全年營收321.6億元,較2023年的167.5億元增長92%;凈虧損28.2億元,較上年收窄14億元。
零跑汽車2024年交付29.37萬輛,在新勢力中排名第三。全年毛利率攀升至8.4%,其中,四季度銷量升至月均4萬輛,毛利率漲到13.3%,收獲了8000萬凈利潤,證明了薄利多銷策略的可行性。
?比亞迪:財報顯示,比亞迪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7771億元,同比增長29%。凈利潤為402.5億元,同比增長34%。
比亞迪2024年的銷量再創新高,達到427萬輛,同比增長41%。其中,海外銷量41.7萬輛,同比增長72%。與2021年的銷量相比,2024年增長近6倍。基于當前市場的火熱反應,比亞迪將2025年的銷量目標定為550萬輛?,其中海外市場銷量目標為80萬輛以上。
06、3月價格戰繼續,爭奪市場份額仍是主旋律
從年初到現在,新能源車企為爭奪市場份額,使出了十八般武藝。從“限時一口價”到以舊換新置換,從增配不加價到“全民智駕”,讓3月份的價格戰延續上個月的風格,繼續以“新馬甲”狂飆突進。
一邊是價格直降,如小鵬G6官降2萬+0首付,P7i降5萬;智己L6標配激光雷達僅18.99萬;蔚來ET5綜合省息超4萬,最大降幅42%;特斯拉Model 3補貼后22.75萬;零跑全系降價,其中C10降價1.5萬后殺進11萬區間,C11年銷8.4萬碾壓同級。
另一邊是以技術內卷,如比亞迪將高階智駕下放至10萬以下車型;奇瑞汽車更是計劃在5萬級的純電車型都標配智駕系統;特斯拉、小鵬加速城市NOA落地,吉利推出醇氫電混技術搶占市場。
根據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分享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份共有23款車型加入降價大軍。同比去年3月的51款車型降價,今年降價規模有所縮減,不過降價力度并不小,新能源車平均降1.7萬,燃油車降1.4萬,整體市場降價幅度達到8.8%。
其中,純電動車平均降價1.75萬,幅度9.1%;插混車型降價0.9萬,幅度4.8%;燃油車最狠,平均降價0.78萬,幅度5.5%。混合動力“殺紅了眼”,直接砍掉2.5萬,降價幅度高達15.2%;增程式車型也不甘示弱,2.4萬的降價幅度相當于原價的10.5%。
雖然在價格上互掐,但是虧本卻是車企共同的眼淚。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報告揭示,2024年,汽車行業總收入增長了4%,但利潤卻下降了8%,整體利潤率僅為4.3%,低于工業領域的平均水平。
從上述新能源車企2024的財報來看,少數頭部企業如比亞迪、賽力斯、理想等已經實現盈利,主要原因是規模化帶來的成本優勢,但仍在規模爬坡階段的新勢力及二線品牌,必須要通過價格戰穩住銷量增長勢頭,只有獲得一定規模才能生存下去。
行業人士指出,新能源車企年銷30萬只是生存線,100萬才是安全區,在這場“規模決定話語權”的市場爭奪中,價格戰還將以更慘烈的方式繼續廝殺。
03、行業熱議事件
07、新能源汽車維修技師不足10萬人,人才缺口催生高薪市場
新能源汽車售后維修正面臨嚴峻的人才短缺問題。
根據央視新聞報道,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3140萬輛,但相應的維修企業不足2萬家,專業維修技術人員更是少于10萬人。
這種供需失衡直接推高了行業薪資水平,新能源汽車維修技師的月薪普遍達到8000-15000元,是一線城市燃油車維修技師薪資的兩倍,部分甚至高達20000元。
然而,高薪待遇仍難解“用工荒”困局。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隨著新能源車保有量持續攀升,預計今年過保車輛將達350萬輛,維修需求激增與專業人才匱乏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某汽車售后平臺負責人坦言,其所在的企業在招聘時給予新能源汽車技工的工資普遍比燃油車技工的工資高,但符合要求的專業技術人才依然供不應求。
一方面,新能源車的維修要求技師掌握電池管理系統、高壓電安全操作等核心技術,還需熟練使用智能診斷設備。而另一方面,新能源維修存在高壓電風險,汽修廠在培養技師學習技術的實踐過程當中也存在擔憂。
更關鍵的是,新能源車維修需要考取《新能源汽車/電工操作證》,而新能源車技術迭代迅速,還需要技師具有極強的學習能力,否則現在學習的技術很可能在三五年后就無法適用,這也導致燃油車老技師很難轉型,而進入行業的年輕人非常有限。
從目前來看,新能源車維修技師的培養,依然任重而道遠。
08、2024年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注冊量首現負增長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國內現存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124.15萬家。近十年行業注冊量呈先升后降趨勢:2015年僅1.95萬家,2023年達峰值31.94萬家,2024年回落至31.11萬家,為十年來首次負增長。
截至目前,2025年已注冊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5.29萬家,其中前2月注冊4.14萬家,較去年同期增長16.48%。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有量持續攀升(2024年末達3140萬輛,年新增注冊量1125萬輛),但相關企業注冊量在2024年首次出現同比下滑。這一現象與行業競爭格局變化密切相關。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新能源車企超487家,而截至2024年僅存40余家,過去六年淘汰企業超400家,2024年有10余家企業退出市場。
為什么淘汰的新能源車企越來越多?
行業分析指出,市場集中度提升與資本理性回歸成為主因。同時頭部企業如比亞迪、特斯拉、吉利、蔚來等品牌持續擴大份額,而中小企業在技術研發、成本控制等方面面臨壓力。另外,電池、電機等核心技術突破及充電樁基礎設施完善推動產業成熟,但高研發投入與價格戰進一步壓縮企業生存空間。
而對于2025年來說,在車輛購置稅免稅政策優惠和車輛報廢補貼政策的雙重支持下,新能源新車銷售市場規模迎來重大利好。
根據根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預計,2025年車輛報廢更新可達500萬輛,各地的置換政策穩定有力,預計可置換1000萬輛。同時,今年的新能源車產銷預計1600萬輛左右。
但當這一波市場政策利好的紅利期過去,車企們迎來真正的實力競爭,2025年后的日子將會更艱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